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很多人路过南宁 ,多数是为了从陆路去往越南 ,坐一晚上的绿皮火车,享受一次不一样的旅行体验。其实在 广西 境内,自驾边境线正在悄悄地兴起,不仅仅可以欣赏 广西 独有的山水之美,也可近距离的遥望边境那一边的风情,或者在东兴口岸办理入境手续,来一次完美的越南 自驾行。

来凭祥不到友谊关,就像到了成都不吃火锅,满满的遗憾。说到友谊关你也许不会有太多的记忆,但是说到镇南关大捷你一定不会陌生的。镇南关也就是今天的友谊关,1885年3月,在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大败法国侵略者取得重大胜利,这就是著名的镇南关大捷。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望着眼前的镇南关历史浮雕墙,在这一刻所有的语言都是无力的。镇南关之战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战果显赫的战役之一,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他采取坚固防御阵地待敌,尔后转入反攻的作战方针,激励官兵奋勇杀敌,取得了中法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法战争的形势。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小雨连绵不断,乌云压得很低,如今的友谊关已是中越互通友好往来的重要口岸,也是我国九 大名 关之一。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这个黄色的建筑是清末广西全边对讯署,现在叫做法式楼。与友谊关现在的建筑风格相比较,倒显得小家碧玉之美。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友谊关的标示性建筑就是关楼,拱门上方用汉 白玉 雕刻的“ 友谊关”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题写的关名。原先的关楼底座上只建有一层木结构回廊,重建时改用钢混结构,并加了两层回廊。回廊的四周是拱形大窗,窗棂装饰了各式图案,外墙为墨绿色石米贴面,显得庄严、古朴。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回廊第一层以图片形式陈列着镇南关大捷、镇南关起义和红旗插上镇南关的历史。第二层是中越高级领导人会晤室。五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两次在这里亲切会晤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主席。第三层是 中国九大名关展览厅。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友谊关景区的左辅山炮台(镇关炮台)和右辅山炮台(金鸡山炮台)至今保留了镇南关大捷时的一些场景展示,很是值得欣赏。

参观之前一定要经过炮台军路,所谓的炮台军路就是当年清军往山上运送大炮时,完全靠人力运输,久而久之所形成的道路。虽然那时的山路已经被现代的水泥路面所代替,却依稀可见那个年代运送火炮的艰辛。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一直对古炮台很是感兴趣,自然不能错过。主炮台的地下共计四个通道门,互相联通,这样在战争打响的时候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作为火药的发明国,却没有将火药的使用发挥到极致,想必也是那个年代的遗憾吧。清朝的旧式火炮主要有武城永固大将军炮、神功将军炮、制胜将军炮、威远将军炮、奇炮等,种类虽多,但基本都是明末清初引进的红夷大炮的衍生型火炮,直至鸦片战争前仍然没有大的改进,甚至还存在倒退的情况。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想必下图的火炮你一定不会陌生的,这就是名震一时的克虏伯大炮,科学的火炮设计与精细地制炮工艺,使得克虏伯火炮不仅仅射程远,而且精度高,发射频率明显提高。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来到友谊关,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一定记得带上护照,这样可以办理越南一日游,简单方便的手续,让你的出国梦分分钟实现。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这里至今架设着克虏伯大炮,究竟为什么有人冒着“危险”前来参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