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後半句才更重要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後半句才更重要

對於拿破崙的這句話,我們都已耳熟能詳,“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既是拿破崙對年輕人的鼓勵,也是自己真實的寫照,因為拿破崙就是從普通的一員炮兵成長為法國軍隊的最高統帥。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句話,但是拿破崙說的後半句話才更為重要,這句話就是“不忠誠於統帥的士兵就沒有資格當士兵”。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後半句才更重要

小到一個企業,大到一個國家,首領只有一個,大部分人都是要從基層做起,從最普通的崗位做起,才能一步步成長為合格的領導。“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人物都是從最基層做起,一步步成長,最終成就一番大事業。漢高祖劉邦,原先只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最終成就漢代大業。明太祖朱元璋,起初只是個乞丐、和尚,最終建立中國史上最有骨氣的大明王朝。我們所熟知的關羽關雲長,在《三國演義》中還做過弓馬手。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後半句才更重要

想要做一個合格的士兵,拿破崙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忠誠。這個忠誠,是對國家的忠誠,是對領導的忠誠,也是對自己的忠誠。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後半句才更重要

對國家忠誠,青史自會留名。人是社會群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國家屬性,正如一滴水在海里不會乾涸,國家強大了,個人也才會過得更好。如果一個人不忠於自己的國家,那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蘇武牧羊於北海,十九載堅持不降匈奴,彰顯大漢民族的堅強。秦檜勾結敵國,出賣南宋王朝利益,害死岳飛,背上千古罵名。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後半句才更重要

對領導忠誠,領導才會看重你,讓你成長的更快。“士為知己者死”,有時忠誠也是英雄間的惺惺相惜。《三國演義》塑造的關雲長,“身在曹營心在漢”,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只因桃園三結義對大哥的真情和拯救蒼生的心願。而先後背叛丁原、董卓的呂布,即使能力超群,曹操依然不敢用呂布。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後半句才更重要

對自己忠誠,是不忘初心的堅持。在剛開始做事的時候,人都會激情滿滿,幹勁充足。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便失去了初心,忘記了當初的幹勁和目的,忘記了對自己的忠誠。文天祥被俘寧死不降,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這是對自己忠貞不二、青史留名的忠誠。汪精衛主動投靠日本,被國人唾棄,一生經歷多少次抗日義士的暗殺,違背了當初跟隨孫中山、為革命事業“精衛填海”的初心。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後半句才更重要

歷覽前賢,忠誠是信任,忠誠是價值,忠誠是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