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的結束,奮鬥68年,李嘉誠最後留下這句話

即將90歲(1928年7月29日出生)

的李嘉誠終於要退下來了。

3月16日,李嘉誠發表退休公告,“回望過去,本人由1950年創業開始,1972年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上市,於過去68年間,一直帶領長江集團穩步發展,經內部增長及收購合併,積極拓展業務及收益多元化與全球化,並適時作策略性檢視以及重組,盡心盡力為股東爭取最佳利益及回報增值,本人衷心感謝各股東多年來對本人的支持及信任。”

歲月輝煌,68年春秋,超人謝幕。李嘉誠正式宣佈會在5月10號股東大會之後,正式離任集團主席位置。屆時將由長子李澤鉅接任長和董事會主席。

然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李嘉誠將繼續發光發熱,“往後,應董事會要求,本人同意出任公司資深顧問,冀為集團繼續作出貢獻,就重大事項提供意見。”

.

一時間,媒體轟動,朋友圈刷屏:一個時代落幕!

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似乎什麼都是快速迅猛的,我們短短一週就見證了三個時代的落幕了。

.

作為華人當中當之無愧的財富狀元,李嘉誠的一生無疑是傳奇中的傳奇,無論是你幼年的經歷坎坷,還是青年時期的艱苦創業,中年的商海馳騁、縱橫捭闔,再到老年的老謀深算、佈局長遠,李嘉誠對時機的精準把握和犀利決斷,每每讓人擊節讚歎。。。

其一生,就像他的公司名字(長江實業)一樣,波瀾壯闊,勇猛向前。

對於李嘉誠的成功和傳奇,各路文章和報道可謂汗牛充棟,不可勝數。然而,對那些有志於商海遨遊的創業者而言,既不能複製李嘉誠的成功,也無法從其龐大的商業帝國吸取對自己有益的經驗,畢竟大多數公司都只是中小體量的規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什麼是看看就好,什麼是能夠對自己有所啟發並得以真正應用到公司經營管理當中,這才是重要的。

.

十六字心得: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

這16個字被李嘉誠用來總結自己做事的哲學和邏輯,老方認為,這就是其經營理念、行為方式的核心和精華。

李嘉誠強調,“對於我來說,一場最漂亮的仗,其實是一場事前清楚計算得失的仗。以上四句話是環環相扣、互為因果的。”

好謀而成:凡事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做生意,沒有買,就要先想到如何賣。”,這是李嘉誠創業以來公司幾乎沒有什麼財務危機的根本原因;

分段治事:洞悉事物的條理,按部就班地進行。任何一項工作目標的達成,都可以找到規律,按照計劃一一去做,這比盲目上馬要成本低而時間快得多,從而不疾而速;

不疾而速:商場上做生意必須要未雨綢繆,心裡早早有了謀劃,洞悉了事物的調理,並且早就對各種問題胸有成竹了,因此,當機會來臨便能迅速把握,一擊即中;

無為而治:授權於下屬,讓自己從繁雜的底層事物當中解放出來,你才能有餘地去思考公司戰略和前途。這需要依靠優秀的人才、好的制度和好的管治系統來管理。

.

大道至簡,只要心裡明白,真正懂得了這16字,且知行合一的想到即做到,看到這裡就可以不用繼續耗費時間了。

如果還覺得欠缺,那繼續往下看。

李嘉誠還總結事業了事業發展必須予以重視的三點:

第一,要追求那個行業最好的知識、行情信息,以及最好的技術,且必須處於最佳的狀態;

第二,努力、毅力,要用力到極致;

第三就是建立好的制度與人才團隊。

李嘉誠曾在汕頭大學闡述自己的管理理念,“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他特別強調的是,要做一個領袖,而不是做一個老闆。“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老方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是一再說明,管理好自己是管理別人的前提,要做以德服人、以心正人的領袖,而不是以錢砸人、以位置壓人的老闆。

.

我們來思考一下:在一個日益公開透明的競爭市場,你要靠什麼來贏取成功?

是市場管理者給予的優惠政策嗎?

是金錢、外界尋找來的資源嗎?

是產品,還是渠道?是技術,還是廣告?

只有人,只有團隊,只有不斷的創新,才是我們得以進步的核心力量。商業的主體永遠是人,公司本就是一個具備聚合效應、放大集體力量的組織,只有找到合適的人才,組建出優秀的團隊,實現自我進化,才得以產生源源不斷的創新,從而擁有自己的競爭力。

既然是通過別人來拿結果,那麼對人的考察就至關重要,李嘉誠說,“光有忠誠但能力低的人或道德水平低下的人遲早累垮團隊、拖垮企業,是最不可靠的人。”而這點,恰恰是我們平常容易忽略和不重視的地方,這就導致了公司好看、好話成堆的兔子成群,而缺乏衝鋒陷陣的戰士。

再看李嘉誠重視的是哪一類員工呢:處身充滿競爭及挑戰的全球化年代,具智慧、創意澎湃、經驗豐富及勤勞忠誠的員工,是集團最寶貴的資產。

.

“我認為做人成功重要條件是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

這是連對手也為之傾倒稱讚的優點,“答應人家的事,錯的還是照做。讓敵人都相信你,你就成功了。”李嘉誠是如此說的,也是如此做的。

不然幾十年下來,李嘉誠賺到多少錢也買不來現在的名望和地位。

在商業中,李嘉誠最講究的就是合作共贏,哪怕是自己贏得少一點,他認為,合作一個生意,賺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

這是和李嘉誠做“仁慈獅子”的人生理念一致的,他表示,“仁慈是本性,你平常仁慈,但單單仁慈,業務不能成功,你除了在合法之外,更要合理去賺錢。但如果人家不好,獅子是有能力去反抗的,我自己想做人應該是這樣。非常好的一個人,但如果人家欺負到你頭上,你不能畏縮,要有能力反抗。”

.

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這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會給你最痛。

既然做事,就必然會有失敗,我們可以減少失敗的次數和縮短失敗的時間,但經商做生意,哪有一帆風順、輕易而來的成功?

所以李嘉誠說,人生最大的錯誤是不斷擔心會犯錯。

“一生志在千里,也知似水流年。我年輕過,歷盡困難試煉,我深刻知道成長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高增長機遇巨浪中,愚人見石,智者見泉。”他在汕大演講中講到,“人生命運必然是你一生作出選擇的總結,懂得如何選擇和承擔後果是譜寫自己命運的入門法。變化已經成為人類生命的本體,再沒有人能凝固於往昔的日子裡,在這場追求效率及效益最大化的混戰中,生命可以變得很無情,人性可以很迷失,我們每一天要快人一步,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好好思考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新典範,來面對經濟失衡,環境破壞,人性尊嚴及和平所受到的挑戰?人生有沒有既定命運,我不知道,但每一天我們在那零和非零間的選擇,我們其實正在不斷選擇自己一生的命運。”

「傳統中國的智慧告誡我們命與運是互動交織的,擁有一切,也可以一無所有。懂得“善擇”才是打造自己命運的保證。」在李嘉誠看來,心態、自律是人生成就的必備,「自律是鐵杵成針的意志功夫。每個希望成為大舞蹈家的人,每天面鏡,並非顧影自憐,而是不怕疲憊、不怕痛苦,一而再,再而三,修正追求舉重若輕的完美,技巧內化自我之中。走到臺前,才能“身與物化,意到圖成”。」

人要建立自我,更要追求無我。李嘉誠的辦公室掛了一副左宗棠的對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可以視為李嘉誠對自己的期許。

.

時代變化無常,如今的李嘉誠常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若今天這個行業能重新開始,我們會以今天的模式運作嗎?”

而我們是不是也要問一問自己,現在的時代變化趨勢
一個時代的結束,奮鬥68年,李嘉誠最後留下這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