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上市險企1月保費出爐:“開門紅”淡化,新單壓力突出

2018年壽險公司“開門紅”業績表現不佳,而2019年的銷售數據也備受市場關注。

近日,幾大上市險企1月份“開門紅”數據陸續出爐。從壽險業務總體來看,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新華保險、太平壽險1月份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約390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開門紅”情況相對有所好轉。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中國人壽外,各家上市險企保費增速僅為個位數,新單壓力仍然突出。

保費增速承壓

近日,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平等上市險企“開門紅”數據相繼浮出水面。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今年1月,上述5家上市險企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約4440億元。

5家上市险企1月保费出炉:“开门红”淡化,新单压力突出

中國太保原保險保費收入為670.28億元,同比增長6.21%,其中,太保壽險原保險業務收入為516.45億元,實現同比增長2.89%;新華保險原保險保費達199.29億元,同比增長6.93%;中國太平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426.83億元,同比增長8.62%,其中,太平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達394.27億元,同比增長9.58%。從1月各家險企數據看,中國人壽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578億元,同比增長24.45%;中國平安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565.47億元,同比增長8.05%,其中,平安壽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212.41億元,同比增長5.22%。

從壽險業務來看,除中國人壽同比增速為兩位數外,其餘4家上市險企壽險業務增速均為個位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對第一財經表示,今年各保險公司“開門紅”策略有差異,部分險企已將重心轉向保障型產品。

以新華保險為例,新華保險的長期業務結構已經發生顯著變化,健康險已成為最重要組成部分,調整結構的效果正在逐漸釋放。

去年半年報期間,新華保險原董事長萬峰就表示,從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來看,在首年保費構成中,健康險首年保費增長12.8%至78.44億元,佔比達到92%。同時,新華保險發佈的2018年理賠報告也顯示,健康險理賠佔比近七成。

此外,整體產品定價利率有所提高也是“開門紅”期間險企的一個特點。“定價利率提高,增強了產品的吸引力,而有些公司的預定利率已達到上限,比如說4.025%的年金保險。”朱儁生表示。

例如,根據記者瞭解,中國人壽2019年的開門紅產品“鑫享金生”是中長期固定年金保險,在去年的基礎上,定價利率已提高至4.025%,達到此類產品能定價上限。

從今年開門紅數據來看,2019年或將延續去年以來保費緩慢回升的趨勢。2018年月度數據顯示,1月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25.98%,跌至谷底。隨後,2018年保費收入增速在開門紅後逐月回升。2018年12月末,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同比下降3.41%。

但朱儁生認為,受行業轉型的影響,2019年壽險市場保費收入增速仍然面臨相當大的壓力。

由於監管導向的變化,大多數壽險公司都處於轉型期,保費增速有限在預期之中。2018年年底,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曾表示,我國保險行業高增長時代已基本結束,市場進入平穩發展階段。

弱化“開門紅”

每逢歲末年初,保險公司都會開展“開門紅”活動。“開門紅”是現有銷售行業中特有的一個銷售節點,為促進產品的銷售,在此期間產品的宣傳推廣以及銷售推動力度相對較大。

雖然今年“開門紅”數據有所增長,但依然向市場傳遞出業務艱難的信號。由於“開門紅”期間激勵較大,因此規模效應體現最為明顯。但從1月數據來看,新單保費收入承壓則反映出壽險行業增長的乏力。

例如,中國平安保費收入公告中,披露了細分指標。儘管平安壽險1月份總保費仍體現為增長趨勢,但其新業務下滑幅度卻達兩成。

平安壽險數據顯示,1月份,平安壽險個人新業務保費收入311.9億,同比下滑達20.24%。去年同期,平安壽險個人新業務也為負增長,降幅為11.79%,今年降幅較去年同期進一步擴大。

雖然其他上市險企暫未披露這一細分數據,但根據記者瞭解,多數壽險公司新單業務表現不佳,1月份新單保費體現為持平或下滑,絕大部分公司仍呈現負增長態勢。

由於壽險業務為長期業務,壽險公司的保費由當年的新業務保費和往年的續期保費構成。“今年的新業務就是以後若干年度的續期,新業務下滑,意味續期保費增長乏力。”朱儁生表示,“如果這個問題不能有效解決,會影響到後期整個行業的增長。”

業內人士分析稱,由於一些保險公司逐漸淡化“開門紅”,因此從單月數據來看意義並不太大,並不能用來評估全年的業績趨勢。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與往年年初“開門紅”大戰有所不同,自壽險開啟迴歸保障之路以來,“開門紅”也在轉型弱化,一些險企甚至開始淡化“開門紅”概念,從而保障經營的穩定性以及代理人的穩定性。

例如,平安人壽新任CEO餘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平安調整了產品策略,在開門紅期間提供更多的長期儲蓄型及保障型產品,業務實現穩健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