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金庸小说武功前十位人物排名:张无忌第2,东方不败第5

深度分析!金庸小说武功前十位人物排名:张无忌第2,东方不败第5


在所谓的“金书论武圈”,关于武功评级的理论层出不穷。但由于金庸各部书之间很难横向比较,所以在本文之前,圈内都是不断地定性分析,一个说张无忌九阳+乾坤+太极没有敌手,另一个说石破天级数突破天际,blah blah blah,总之是各有各的思考方式和评判标准,根本无从统一结论。

因此,本文对“金书论武”的主要贡献,就是率先提出了一个相对可靠的定量分析思路,进而能够尽可能地抛开读者们的主观判断,客观地对顶级高手们进行武功评级。

这个思路是这样的:

1.由于少林派的武功水平在江湖上保持着一贯的稳定性,所以少林方丈和方丈以下的少林一流高手是评级的主要标尺。之所以一定要把方丈加入其中,一是因为如果不给方丈设置上限,那么《书剑恩仇录》中的天虹方丈将无从评级,而他至少可以跟袁士霄争一争《书剑》第一高手;二是因为目前为止并未发现任何一位方丈能够确实地超过A+级——包括备受推崇的方证大师。

2.年代越近武功越弱的说法虽然流传很广,但并没有任何实锤,所以不予考虑。相反,在被普遍认为武功水平极低的《鹿鼎记》中,澄观的一指禅指力却仍能排在千余年来的七十余名,同时练功速度排名前三(后晋年间法慧排第一),足以说明至少少林派的武功水平并没有明显的降低。

澄观甚是得意,道:“以四十二年而练成一指禅,本派千余年来,老衲名列第三。”顿了一顿,又道:“不过老衲的内力修为平平,若以指力而论,恐怕排名在七十名以下。”说到这里,又不禁沮丧。

3.本文仅讨论到完书前的最后一场打斗。所以什么“在王语嫣的调教下段誉将会天下无敌”“令狐冲学了易筋经肯定是秒杀东方不败”“萧远山在二十年前肯定比萧峰能打”“张三丰威震武林的时候绝逼碾压张无忌”等等,我一概不予承认。


在以上三条的基础上,可以开始进一步的设定。

首先,假设一个人的武功是A级,那么比他弱一点的叫做A-,强一点的叫做A+。

默认少林方丈的武功属于A级。强一点的时候(例如《笑傲》《书剑》等)A+,弱一点的时候(例如《射雕》《神雕》等)A-。但肯定是这个层次的。

而方丈以下的少林一流高手,例如玄难、玄苦、苦智(达摩堂首座)、空性、空智、方生、澄观、天镜等等,都比方丈略弱或相等,具体程度不定,但下限是A-

有了A级的概念,那么相对于另一个武功为B级的,A级对B级就应该是能够以一敌二

举例来说,丘处机和王处一二人和梅超风对掌打平,这说明双方的掌力差距是一整级。当然了,梅超风双目失明,实战起来可能是另一回事。

又比如萧峰单挑慕容复和游坦之时略占下风,大约就是一个S+对战一个S-和一个A+的状态。(以上人物的具体评级以后文为准)

由于边际效应的存在,以一敌三时两边的差距大概就是一级半(偏高),以一敌四高两级整,以一敌五高两级半(偏低),而以一敌六或敌七高两级半(偏高)到三级。再多的话,级数的提升就微乎其微了,因为一个人周围就那么大地方,七个人以上根本施展不开了,而且三级以上的差距的话,人再多也只是考验对手的续航能力而已,和武功水平无关了。参考案例是石梁派五行八卦阵,用层层人海打一个袁承志,结果还被吐槽是画蛇添足。

此处还要说明的是,上面说的以一敌几,人多的一方必须水平相差不太远。否则像江南七怪和全真七子那样水平差距极为严重的,在对手过于强大时,水平差的几个就很难被计算进去了。顺便一提:这两个七人组,都是三人战斗力超群、四人约等于酱油的结构,所以在没有阵法加成的前提下,均应以三人作战看待。

由于以一敌多的战斗数量不足以支撑整套评级,所以我还会用另一种方式来判断级数差距,那就是能拆多少招

像袁承志和归辛树这种能拆上几百招的,差距就在半级以内,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又比如段誉单使一路六脉神剑时,几十招内战胜慕容复,那就是半级到一级的差距;

如果是郭靖对潇湘子,几招之间险象环生,十几招之后胜负立判的,就是高了一级左右;

而扫地僧能一招干掉慕容博,那就是两个层级或以上的差距。

以上两种评级方法数年来饱经推敲,可以说相当成熟。这数年来我坚持不懈地在评论区与无数人进行过讨论,对精力的耗费极为严重,所以在这次修订以后,在任何想挑战我评级方法的评论里面,如果没有出现新鲜的论点,我就只会回复“已阅”二字,请理解。

最后再强调两点:

1.本文的基础仅仅是三联版,任何旧版和新修版的内容请勿作为参考。

2.武功强弱的判断依据是“在正规实战中的胜负”。因此不论你是内力超强招式稀松(觉远),还是招式精妙内力渣滓(令狐冲),或者武功效果特别(比如毒、冰等),又或者利用地形(血刀老祖),都是正规实战的内容。但是挟持人质就不算了。


鉴于我之前也没有排到过前十这么多,所以咱们就一个个来分析吧。

我决定随随便便地从东方不败来开始。


  • 东方不败:

东方不败时代的少林寺方丈是方证大师。能跟任我行打到不胜不败,甚至一度略占上风,足证是个A+级的武林顶级高手,不枉了少林寺方丈的头衔。

向问天则是这样的:

方证大师、冲虚道人、左冷禅三人是正教中的三大高手,任谁一人的武功都不见得会在任我行之下,比之向问天只怕尚可稍胜半筹,三战两胜,赢面占了七八成,甚至三战三胜,也是五五之数。

半筹嘛,自然就是半级了。所以向问天的水平是A-或A。

而令狐冲能够数十招内正面打败当时正派高手的第三把交椅冲虚道长。假如冲虚是A~A+级,那么令狐冲就是高半级的A+~S级。

再从另一条线索捋一下:

左冷禅同样是方证、任我行级别的A+,而阉割岳不群对左冷禅优势明显:

岳不群身形之飘忽迅捷,比之东方不败虽然颇有不如,但料到单打独斗,左冷禅非输不可,果然过不多时,他双目便被针刺瞎。

无论岳不群之前用了多少小伎俩,但他毕竟也不是几招之间就能够获胜的,所以阉割岳不群的级数比左冷禅高半级到一级之间,约为S-~S。而令狐冲跟阉割岳不群打了好几百招才获胜,所以令狐冲可以确定为S-~S级

值得说明的是,很多人推崇方证的武功,认为:如此牛逼的方丈,怎能跟普通方丈一概而论,全都算作A级?

那么这里可以从方生的线索里倒推。假如方生是A-,而没有内力的令狐冲对方生优势明显:

当即上刺一剑,下刺一剑,跟着又是上刺两剑,都是风清扬所授的剑招。方生大师登时脸色大变,说道:“你……你……”令狐冲不敢稍有停留,自己没丝毫内力,只要有半点空隙给对方的内力攻来,自己固然立毙,那婆婆也会给他擒回少林寺处死,当下心中一片空明,将“独孤九剑”诸般奥妙变式,任意所至的使了出来。这“独孤九剑”剑法精妙无比,令狐冲虽内力已失,而剑法中的种种精微之处亦尚未全部领悟,但饶是如此,也已逼得方生大师不住倒退。令狐冲只觉胸口热血上涌,手臂酸软难当,使出去的剑招越来越弱。

无内力版令狐冲十几招内无法击败方生,所以高半级,大约是A~A+级。而任我行和无内力版令狐冲比剑,如果不是取巧用内力震晕令狐冲(也不是一下震晕的,而是喊了很多声之后突然震晕的),也就只能打成平手而已。

那人见令狐冲剑招层出不穷,每一变化均是从所未见,仗着经历丰富,武功深湛,一一化解,但拆到四十余招之后,出剑已略感窒滞。他将内力慢慢运到木剑之上,一剑之出,竟隐隐有风雷之声。但不论敌手的内力如何深厚,到了“独孤九剑”精微的剑法之下,尽数落空。……那人接连变换八门上乘剑法,有的攻势凌厉,有的招数连绵,有的小巧迅捷,有的威猛沉稳。但不论他如何变招,令狐冲总是对每一路剑法应付裕如,竟如这八门剑法每一门他都是从小便拆解纯熟一般。

足证任我行也就顶多是A+而已。同理,方证也还是A+。

当然了,非要说方生是A-~A级,然后推出任我行和方证都是A+~S-,倒也不能说就是错的。只不过这微小的差距,并不值得我为之颠覆本文的基础设定。所以请周知:方证在我的体系中并无特殊之处,仍是A+的评级。

最后说东方不败的结论。

前面说了,以一敌三是高一级半(偏高),那么东方不败面对向问天、任我行、令狐冲这三个平均实力约为A+~S-级的高手(以及一个B级的酱油上官云……),以一枚绣花针使出《葵花宝典》的武功,仍能略占上风,实力大概是

高出一级半(偏高)的SS~SS+

  • 萧峰:

本来我是想直接说扫地僧的,但是说着说着发现必须要先说萧远山。要说萧远山,又要先说萧峰。要说萧峰,又先要说玄难。所以这一段就长了。

嗯哼。玄难,是什么水平呢?

原来丁春秋以极强内力拂出火星,玄难内力与之相当,以掌力将火星撞开后不受损伤,邓百川和公冶乾便抵受不住。

所以玄难跟丁春秋是一个级别的。不过考虑到丁春秋的主要武器并非内力而是剧毒,玄难的综合战斗力肯定要逊色一些。因此说玄难是A-的水平,而丁春秋A+~S-,是比较合理的。

那么玄难跟萧峰呢?

但见乔峰和玄难只拆得七八招,高下已判。他二人所使的拳招,都是一般的平平无奇,但乔峰每一招都是慢了一步,任由玄难先发。玄难一出招,乔峰跟着递招,也不知是由于他年轻力壮,还是行动加倍的迅捷,每一招都是后发先至。

这就是用拆招数来判断武功水平的大好时机了!几招之间高下立判,足以说明萧峰是比玄难高至少一个级别的。换句话说,萧峰起码有S-。

再看他独斗慕容复和游坦之,其中慕容复是跟丁春秋打平手的A+~S-,游坦之是比丁春秋略弱的A~A+,进一步说明萧峰至少有S+

萧峰跟萧远山没有认真动过手,但是比过脚力,当时是差不多的。所以这个桥段经常被作为萧氏父子武功相若的证据。然而萧峰有一个天赋技能叫做“爆发状态”,却很少被提及。事实上,在少林寺外:

但萧远山和萧峰二人恨之切骨,如影随形般跟踪而赤。萧远山和他年纪相当,功力相若,慕容博既先奔了片刻,萧远山便难追及。萧峰却正当壮年,武功精力,俱是登峰造极之时,发力疾赶之下,当慕容博奔到少林寺山门口时,萧峰于数丈外一掌拍出,掌力已及后背。

同样是比脚力,从寺外到山门口这短短距离,萧峰居然就已经把慕容博的先手优势抹平了。在这种层次的高手比拼轻功之时,能有这种差距,足以证明萧峰的爆发状态是强于当时的萧远山和慕容博相当一截。

也就是说,萧峰打玄难不需要爆发,所以没有秒杀;打慕容复、游坦之也只是刚刚略处下风,还没来得及爆发。所以萧峰的S+只是下限,上限则是爆发状态的SS-,也即S+~SS-。

我猜想萧远山年轻时候也有“爆发状态”这个天赋技,所以才能在雁门关牛逼成那样。但是谁让他老了呢?你看看,就连在“恨之入骨”的状态下,也不过维持了跟慕容博不胜不败的局面,实在是很令人丧气。所以我个人倾向于将萧远山慕容博划入S+的行列。

  • 扫地僧:

好了,说完了萧峰这几个,就轮到扫地僧了。扫地僧在肋骨断掉的情况下施展了神妙轻功确实不假,可是轻功毕竟还是不容易量化。最直接的证据莫非他随便一伸手,就把慕容博给秒了。

“秒杀”代表着高两个级别甚至以上,只不过这次出手是带有偷袭性质的,所以评级要降一些。而且随后萧峰的攻击仍然能够打出内伤,这说明扫地僧的内力在萧峰面前无法形成碾压。综合估计一下,扫地僧的水平大约高出萧峰一整级,

也就是SS+~SSS-

  • 段誉:

段誉跟虚竹这两个人都是“设计上很强”的典范。

他们跟萧峰谁强谁弱,张佳玮已经有过精彩的模拟:《天龙八部》中乔峰、虚竹和段誉哪个最强,哪个最弱?。

我也同样认为,段誉作为一个稳定性负数,随时随地哑火,只能勉强靠逃跑保命的奇葩,根本不能跟萧峰这等战神相提并论。取其战斗力的平均值的话,能有个A+就不错了

值得说明的是,萧峰的爆发状态跟段誉有本质的不同。

萧峰是普通状态有危险,立刻就变身,触发条件比较低,尤其和高手对战时根本不是门槛。而段誉,如果不是把他爸妈放在刀口上,他是不会爆发的,是个触发条件很高的被动技。所以萧峰的级别取最高值,而段誉取平均值

然后加上一个关于段誉的有趣内容:段誉的巅峰水准。

如果只说段誉这个人的巅峰水准,首先要说的是六脉神剑。

六脉神剑这个武功的强弱,纯在内力深厚程度。天龙寺的高手们不是不会使六脉神剑,只是没那么多内力去同时通入各种经脉。即便是通入了,也很难维持高强度的输出。

在《倚天》里有一个剧情,渡难随手拍出的“须弥山掌”,是普通少林高手要运气很久才能拍一掌的,而且掌力可以及远。段誉的六脉神剑就是这种,把别人的大招当普通攻击使,所以很牛逼。

但是六脉神剑毕竟是六套剑法,段誉的武学修为太浅,混搭着用反而不如单用一套。可惜段誉自己都悟不到这个道理,需要萧峰去指点。结果一扭头的空当里,还差点被慕容复秒杀(幸好被萧峰救了)。

事实上,段誉对慕容复的优势完全是建立在萧峰对他的那一句提醒之上的。所以说

以段誉的临敌反应和武学基础知识,在没有王语嫣或者萧峰这个级别的人物进行指点的情况下,想要克敌制胜是非常困难的。即便能赢,也顶多赢一下慕容复这个级别,而且还惊险万分。

但是有趣的部分在这里:假如是我穿越到《天龙八部》里面,学好了基本功之后替段誉使用这些神技呢?

首先六脉神剑是远程武器。所以要靠凌波微步拉开距离。然后无限使用人体激光枪,把剑法的精髓发挥开来,再加上内力充沛续航能力强,绝对是无敌的。说白了,就是一个速度无敌蓝条超长的远程强力DPS。只要控制者不是猪一样的队友(比如段誉本人),那就绝对没有输的可能性

纵观金庸全书,能把这三个神技的组合玩坏的,只有一个段誉了。

他妈的富二代。

  • 虚竹:

而虚竹,打架的时候也是个不专心的主。单挑个丁春秋,稳占上风了都下不去狠手。好在逍遥派的武功确实是行,确实是强,以鸠摩智这等绝不弱于慕容博,几乎碾压慕容复的S+级人物,都完全不是对手。虽说鸠摩智拿小无相功(以及丁春秋用逍遥派武功)打虚竹实在是班门弄斧了,所以不能体现真实战斗力),可是毕竟也证明了虚竹

单论武功积累,档次绝不弱于萧峰

然而“招式精妙内力深厚”跟“打架强”是两回事。练武的天才跟打架的天才也是两回事。

萧峰是什么人物?捕捉战机、判断形势的天才,粗中有细、一生没有败绩的战神。降龙十八掌又是刚猛无匹的武功,你看丁春秋看到两掌合一的降龙十八掌之后连接都不敢接,就知道虚竹掌法练得再纯熟,内力堆得再深厚,也未必能有萧峰那样对武功临敌使用的领悟力。

所以说啊,比较武功高低,必须找能够量化的论据。不论金庸对这些高手们进行了怎样“深不可测”“臻入化境”“随心所欲”等等的描述,只要没直说“武功天下无敌”,就终究只是个形容词罢了。想落到实处,还是得看战绩

多说一点:为什么我总是强调“量化”这个概念呢

比如虚竹萧峰这件事情。不用量化的指标,光是你说虚竹身负多少多少内力武功多么多么通神,我说萧峰一生没有败绩开了暴击状态就是无敌,你又说萧峰是被人照顾才如何如何,我再说萧峰明明在主线剧情里都是在不利情形下获胜……

多少人争了几十年也争不出结果的事情,我们再说一辈子肯定也不会有结论,反而落下一肚子气和一个仇人

所以要比较,就要拿可以量化的战绩说话。

比如我说萧峰对丁春秋是这样的:

殊不料萧峰一掌既出,身子已抢到离他三四丈外,又是一招“亢龙有悔”,后掌推前掌,双掌力道并在一起,排山倒海的压将过来。只一瞬之间,丁春秋便觉气息窒滞,对方掌力竟如怒潮狂涌,势不可当,双如是一堵无形的高墙,向自己身前疾冲。他大惊之下,哪里还有余裕筹思对策,但知若是单掌出迎,势必臂断腕折,说不定全身筋骨尽碎,百忙中将阿紫向上急抛,双掌连划三个半圆护住身前,同时足尖着力,飘身后退。萧峰跟着又是一招“亢龙有悔”,前招掌力未消,次招掌力又到。丁春秋不敢正面直撄其锋,右掌斜斜挥出,与萧峰掌力的偏势一触,但觉右臂酸麻,胸中气息登时沉浊,当即乘势纵出三丈之外,唯恐敌人又再追击
,竖掌当胸,暗暗将毒气凝到掌上。


这就是可以量化的战绩了。

萧峰第一掌出其不意,丁春秋也只有单掌可用,退了也就退了,咱们不怪他。但是第二掌丁春秋跟偏势一触居然就又是酸麻又是纵出三丈之外还唯恐被追击——这根本就是在逃跑

为了怕你们说我偏心,我也把虚竹的段落拿上来:

丁春秋那日潜入木屋,曾以“逍遥三笑散”对苏星河和虚竹暗下毒手,苏星河中毒毙命,虚竹却安然无恙,丁春秋早已对他深自忌惮,此刻便不敢使用毒功,深恐虚竹的毒功更在自己之上,那时害人不成,反受其害,当即也以本门掌法相接。………………省略其余剧情………………虚竹的武功内在均在丁春秋之上,本来早可取胜,只是一来临敌经验实在太浅,本身功力发挥不到六七成;二是他心存慈悲,许多取人胜命的厉害杀手,往往只施一半便即收回;三来丁春秋周身剧毒,虚竹颇存顾忌,不敢轻易沾到他身子,却不知自己身具深厚功力,丁春秋这些剧毒早就害他不得,是以剧斗良久,还是相持不下。


剧斗良久其实是半个时辰,这个我不上原文了。上面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没用毒功,一个是没下杀手,最重要的是六七成功力,最终相持不下

没用毒功这个,萧峰和虚竹是一样的。那么“没下杀手”对功力的折扣能有多少呢?很遗憾,没有量化的标准。不过就算在六七成的基础上再打个七折,也差不多就是四五成的样子。虚竹四五成的功力,跟丁春秋打成平手,那么最终练熟了武功之后的十成水平,能一个人打两个丁春秋,那也差不多了。也就是说,十成功力的虚竹,大概比没有毒的丁春秋高整整一级

(至于生死符,是需要别人泼点水过来才能用的,我觉得性质跟三尸脑神丹、豹胎易筋丸之类的比较像,实在不是个正规实战用的东西。)

而没有毒的丁春秋,实力在A~A+之间。

就算我刚才给虚竹打折打少了点,虚竹的上限也突破不了S+。

就这样的一个虚竹,你们觉得有可能两三招之间把丁春秋打到逃跑吗?

另外关于虚竹把鸠摩智碾压的段落,不好意思,也是你们凭印象臆测的。

一开始鸠摩智非要用小无相功跟虚竹打,虚竹也被挤兑着只能用“黑虎掏心”……所以前面的对敌没有实际意义。从这里开始,才是虚竹和鸠摩智用本身武功对打

(虚竹)内力虽强,使得出来的却不过二三成而已。鸠摩智掌力越来越凌厉,虚竹心无二用,但求自保,每一招都是守势。他决不是想拿住鸠摩智,只是眼见对方武功胜己十倍,单掌攻击已这般厉害,倘若任他双掌齐施,自己非命丧当场不可,因此死命拿住他左腕,要令他左掌无法出招。虚竹这个念头虽笨,竟也大有用处。鸠摩智左手被抓,双掌连环变化、交互为用的诸般妙着便使不出来。虚竹本来掌法不甚纯熟,使单掌较使双掌为便。
一个打了个对折,十成掌法只剩五成,一个却将二三成的功夫提升到了四五成。一炷香时刻过去,两人已交拆数百招,仍是僵持之局


粗体的部分都是旁白,全是实锤,说服力最强。而且这里面的二三成,正是跟娴熟版的虚竹相比较来说的,简直不能再完美。

所以,这段旁白说明了什么呢?

虚竹跟鸠摩智的水平差不多!

我们知道鸠摩智跟慕容博、萧远山等是一个层次,也就是S+。这也又一次证明,虚竹确实就是S+水平!

另外很多人喜欢用萧峰擒皇太叔的时候连滚带爬惊险无比的状态,跟虚竹擒耶律洪基的时候潇洒自如举重若轻的状态相对比,进而论证虚竹更强。

首先我要表示,

我并不支持拿战阵中的表现推测武功较量的强弱。有人的武功适合打杂兵,有人的武功适合打高手。咱们本来就是在选“谁打高手更强”,所以讨论战阵很没意思。

其次呢,既然大家喜欢,我也就做个让步,来比较一下这两次双方的表现好了。

当然先要贴一下原文。

先是虚竹:

耶律洪基出阵之时,原已防到萧峰重施当年在阵上擒杀楚王父子的故技,早有戒备。亲军指挥使一声吆喝,三百名盾牌手立时聚拢,三百面盾牌犹如一堵城墙,挡在辽帝面前。长矛手、刀斧手又密密层层的排在盾牌之前。这时虚竹既得天山童姥的真传,又尽窥灵鹫宫石壁上武学的秘奥,武功之高,实已到了随心所欲、无往而不利的地步;而段誉在得到鸠摩智的毕生修为后,内力之强,亦是震古铄今,他那“凌波微步”施展开来,辽军将士如何阻拦得住?(段誉的段落就不说了)虚竹双手连伸,抓住辽兵的胸口背心,不住掷出阵来,一面向耶律洪基靠近。

然后来萧峰:

萧峰羽箭又到,这一次相距更近,一箭从他左胁穿进,透胸而这。楚王身子一晃,从马背上溜了下来。萧峰一举成功,心想:“我何不乘机更去射死了皇太叔!”楚王中箭坠马,敌阵中人人大呼,几百枝羽箭都向萧峰所藏峰的马匹剌射到,霎时之间,那马中了二百多枝羽箭,变成了一匹剌猬马。萧峰在地下几个打滚,溜到了一名军官的坐骑之下,展开小巧绵软功夫,随即,从这匹腹底下钻到那一匹马之下,一个打滚,又钻到另一匹底下。众官兵无法放箭,纷纷以长矛来剌。但萧峰东一钻,西滚,尽是在马肚子底下做功夫。敌军官兵乱成数千马你推我拼,自相践踏,却哪里剌得着他?……(省略一些没用的)这时他已深入敌阵,身后数千军士挺矛追来,面前更是千军万马,实已陷入了绝境。当日他独斗中原群雄,对方只不过数百人,已然凶险之极,幸得有人相救,方能脱身,今日困于数十万人的重围之中,却如何逃命?这当儿情急拼命,蓦地里一声大吼,纵身而起,呼的一声,从那三十几面盾牌之上纵跃而过,落在皇太叔马前。


好了,我们来分析。

首先虚竹和段誉面对的是出阵之后的耶律洪基。虽然不是完全脱离军队,但肯定是一个突出部。总人数估计有几百的样子,充其量一千出头吧。

而萧峰才真的是深入千军万马,才擒得的皇太叔。

而且萧峰在靠近皇太叔的过程中,主要是怕箭,才只好滚来滚去。

而虚竹和段誉没有面对弓箭

这两个区别(人数和弓箭),证明了在同样的战果之下,萧峰的难度明显更高,所以动作更难看,情况更凶险。当然,难度不证明级别,这个我是在评论区里反复说了的。我说这些,是要说明二者的情况有很大区别,不能直接做对比。

综合了各方面的情况,我依然没能找到一个“虚竹可能强于萧峰”的可量化的论据,反而经过多种比较(丁春秋、鸠摩智,以及之前的慕容博等),

都推测出了萧峰很可能强于虚竹的结论。

由于头条文章长度有限,不得不分为上下两篇来分析。

后文将接着分析“张无忌”、“张三丰”、“石破天”、“周伯通”、“九难和洪安通”等等!

并且综合上下篇的分析,给出一个武功排行榜!

下篇请点击“我的头像”,查看“我的文章”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