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是亡國之君卻卓有成就, 其墳墓無人敢動, 後代遍佈全球

做皇帝人人都願意,但是亡國皇帝,卻無人願當。大部分亡國皇帝都難有好的下場,只有極少數能活得比較滋潤,比如“安樂公”劉禪。而今天要說到的這位亡國皇帝,不但活得滋潤,還成就斐然。能把亡國皇帝做到這個水平的,只能是他了。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禍亂朝綱,百姓民不聊生。這個時候出生於帝王之家,誰說不是悲劇呢?作為東漢末任皇帝,劉協一直都是個傀儡。這不是說劉協昏庸無能,恰恰相反,劉協非常聰明,也具備為君的能力。比如密書“衣帶詔”欲除曹操,秘密策劃還都洛陽等。只可惜朝綱已壞,無力迴天。

他雖是亡國之君卻卓有成就, 其墳墓無人敢動, 後代遍佈全球


公元196年,劉協被奸雄曹操挾持,這就是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死後,漢獻帝劉協接著被曹操的兒子曹丕控制,最終被迫禪位曹丕。劉協告祭祖廟後,交出了祖先打下的江山。曹丕封劉協為山陽(今河南焦作)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

皇位被奪,江山易主,被逐出故地的劉協來到了山陽邑。雖說失去了很多,但劉協並未感到心灰意冷。事實上從這時候起,劉協才真正獲得了一點自由,他終於不用再做傀儡了。他放開手腳專心經營起了自己的封地,展現出了明君風采。

由於幼時吃過不少苦,劉協很能體諒百姓的疾苦。作為一邑之長,他經常減免百姓的賦稅,經常下鄉視察,經常給百姓免費醫療,時刻關注著民生問題,也由此獲得了百姓的愛戴。

史書上並沒有過多記載劉協在山陽邑的生活狀況,但是不難想象,擺脫了傀儡皇帝身份的他,真正放下了一切。他只做一個愛民如子的好長官,只做一個快樂灑脫的人。由於劉協的仁德獲得了百姓的認可,在他逝世以後,無數百姓為其守墓,哭靈,史書載:“連數月(百姓)面有慼慼色”。

他雖是亡國之君卻卓有成就, 其墳墓無人敢動, 後代遍佈全球


順帶一提,此後兩千年,劉協之墓無盜墓賊光顧。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盜亦有道吧!一個有仁德的人,生前身後都會受人尊敬。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不但能保全其身,還能做出貢獻被世人愛戴,這足以稱得上是成績斐然。

說說劉協的後人。為了讓自己的後代免遭曹室的荼毒,劉協著實下了一番工夫。他要求除嫡長孫一脈留在自己身邊,其餘子孫必須離開自己,遠赴各地躲避可能到來的災劫。甚至,劉協的其中一脈子孫拖家帶口,遠赴海外,往東去到了日本。

當時的日本叫倭國,極度落後,逃到日本的劉協之孫劉阿知,由於攜帶了不少工匠、醫生等人,對日本的社會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幫助。應神天皇感劉阿知的恩德,稱其為“阿知王”,劉阿知也被冊封為“東漢使主”。其後人便以“東漢”為姓氏。

儘管劉阿知並非日本本土人士,但是在倭國人看來,其來自偉大的漢朝,因此非常受倭國人的尊重。後來,劉阿知的後人與倭國皇室通婚,生坂上、大藏、內藏三子,而這三子,都發展成了顯赫的大家族。

他雖是亡國之君卻卓有成就, 其墳墓無人敢動, 後代遍佈全球


都說“父母在,不遠遊”。但是為了子孫後代的安全,劉協就這樣把後代趕到了世界各地,劉氏子孫也因此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可以這樣說,在今天,劉協的後裔子孫已遍佈全球。

這樣的亡國之君,怎會不受人尊敬呢?反觀蜀漢後主劉禪,同樣作為亡國皇帝,同樣被封為公,作為“安樂公”的劉禪安於享受,竟樂不思蜀,這就是差距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