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幫扶貴州三週年,貧困縣面貌翻天覆地

2018年12月5日,距畢節市大方縣脫貧出列的"三年之約"只剩25天!

這一天,天氣陰冷,但大方縣油沙村魔芋加工廠內的村民們工作熱火朝天、幹勁十足。"我在這每天上班8小時,工錢100多塊,還管吃飯!"50歲的汪安品曾是村裡的貧困戶,如今成為魔芋生產線上的"產業工人",每個月能拿到3800元的工資。

近3年時間,1000多天,在恆大集團幫扶下,貴州省畢節市及其下轄7縣3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地貧困戶命運的改變在於國家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的有效政策,在於恆大的回饋社會、飲水思源的實際行動。

恆大幫扶貴州三週年,貧困縣面貌翻天覆地

用"非常之力"解"扶貧之難"

時鐘回撥到2015年12月1日,恆大集團決定開始結對幫扶畢節大方縣,計劃3年無償投入30億元,到2018年底助力大方縣18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2017年5月3日,恆大將幫扶範圍從大方縣擴大到畢節整市,再無償投入80億元,整個畢節市共無償投入110億元扶貧資金。

恆大幫扶貴州三週年,貧困縣面貌翻天覆地

"企業包市,整體脫貧"的舉措成為恆大創舉,也是社會扶貧的新嘗試。而為打贏這場整市幫扶畢節的脫貧攻堅戰,恆大用"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選派2108名扶貧隊員奔赴烏蒙大地,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開展脫貧攻堅會戰。

據悉,恆大集團結對幫扶三年以來,已協助畢節各級政府幫扶30.67萬人初步脫貧,其中已助力黔西縣於2018年9月成功脫貧摘帽。到2020年底,還要協助畢節各級政府幫扶72.46萬人穩定脫貧。

"造血式"產業扶貧三年見成效

針對烏蒙山區獨特的生態、氣候,恆大投入57億元,幫助畢節打造我國西南地區的兩大基地,一個是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一個是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截至目前,恆大已幫助畢節全市建設6萬棟蔬菜大棚,建成36.7萬畝蔬菜大田基地、28.6萬平方米育苗中心;13.9萬畝中藥材、食用菌基地,23萬畝經果林基地。同時引進79家上下游企業,幫助貧困戶解決"種什麼、怎麼種、種多少、賣給誰"的根本性問題,通過市場化手段有機連接,建立起長效持久的脫貧機制,確保貧困戶持續增收、就地脫貧。

恆大幫扶貴州三週年,貧困縣面貌翻天覆地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吸納就業扶貧,是見效最快的脫貧方式,針對貧困家庭實際情況,恆大集團組織職業技能培訓。目前,已幫助全市培訓107323人,推薦到當地產業就業和異地就業72189人,人均年收入4.2萬元,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恆大精準模式樹民企扶貧典範

恆大投身公益慈善,出錢出人出力參與扶貧,源於其掌門人許家印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作為新近被全國工商聯評出的"改革開放40年百位傑出民營企業家",許家印曾在多個場合回顧自身的貧困經歷以及成長曆程。

恆大幫扶貴州三週年,貧困縣面貌翻天覆地

今年9月,許家印因為對公益慈善事業的貢獻,連續八屆榮獲中華慈善獎。在授獎大會上,他表示:"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就離不開農村;沒有國家每個月給我14塊的助學金,我就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恆大的今天。所以,我和恆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我們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據統計,世界500強排名第230位的恆大集團,如今總資產已高達1.77萬億,累計為國家交稅超2000億,每年為社會解決就業260多萬人,各類慈善公益捐款超115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