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作者於辰琪為阿爾法工場研究員

寒冬臘月聊啤酒,絕非筆者嗜酒如命或為博談資。只是恰好在這個季節,在這已墜入冰窟多時的產業領域,出現了一則頗具信號價值卻極為外界忽視的消息:

據1月11日彭博報道,百威英博考慮將亞太區業務分拆並在香港進行IPO。百威英博據稱為其亞太業務尋求700億美元估值,融資規模或超過50億美元。

50億美元募資,700億美元市值,僅僅系亞太地區業務……全球最大啤酒公司這則傳聞所囊括的信息量,卻絕不止這些表面的噱頭。

環顧已進入衰退週期5年多的中國啤酒產業:青島啤酒8年股價漲幅為零,燕京啤酒股價更是持續10年低迷。以此為背景,逆勢激流勇進的百威英博,樣本參考價值就顯得極其顯著。

01 老齡化趨勢下的啤酒產業危機

中國啤酒行業從2013年開始正式進入全行業衰退週期拐點,產銷量迄今已連續6年急速下滑。再考慮到同期出口市場的增長,啤酒內銷市場的整體衰退趨勢更為驚人。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上圖可見,即使是在2016-2017年消費升級概念大行其道的時候,啤酒銷量亦呈不斷下滑之勢。這樣的現實,也正是啤酒板塊估值提升的最大障礙。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青島啤酒股價8年漲幅為零(點擊可看大圖)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燕京啤酒股價長期萎靡(點擊可看大圖)


中國啤酒產業的衰退,看似突如其來,其實早有倪端——與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幾乎同步。

關於啤酒消費者的群體畫像,通過啤酒行業體育廣告營銷主題便可見一斑:主力消費人群畫像都是熱愛體育、熱愛社交的青年男性,分佈在18-35歲之間。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而一旦超過35歲年齡段,啤酒消耗量都會自動下降。這一點很好理解:佛系中年更少喝啤酒,更少熬夜,更注重養生。

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的結果可知,中國14-35歲青年人口49974.97 萬;2012年第六次人口人口普查,這一群體的數字則為46459.90萬。

而在2012年之後,青年人口下降趨勢則更為明顯: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人口統計室主任王廣州,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所做的測算表明,中國18到44歲青年人口2017年為5.48億,2022年將降低到5.18億,五年間減少三千多萬人。

再縮窄口徑,只看18到35歲年齡段青年人口數量未來增速預期,王廣州的研究顯示:從2017年的3.66億將減少到2022年的3.44億,共減少2200多萬人。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最確定趨勢,使得啤酒行業長期衰退成為了一道簡單的微觀經濟題:

需求端因人口結構惡化導致更少的需求,而供應端產能卻始終居高不下,供大於求的巨大的剪刀差會使得產能利用率不斷惡化,最終導致整體資產回報率長期下降。

根據下圖可見,當前啤酒產業主要競爭者產能利用率水平(設計產能)多在50%左右,基本處於產能過剩狀態(只有達到75%才是供需平衡點)。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產能過剩永遠是利潤的殺手,我國啤酒產業的總資產收益率近年來基本徘徊在5%以下。

這一數字蘊含的意義大抵如此:歷史積累的資本開支老化,長期衰減的需求,週轉率始終向下,剛性的折舊和彈性的收入,行業困局難以擺脫。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注:公開渠道內關於國內啤酒行業毛利率的數據至公佈至2015年Q1。

需求不暢,產能過剩,資本回報率上不去,解決方案是什麼呢?當然是自救去產能。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嘉士伯從2014年工廠數量44家降至2017年的25家;華潤啤酒2018工廠關閉加速;百威英博也關閉了自己位於舟山的工廠。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行業內不斷兼併關廠,弱勢小企業難以為繼,雖然客觀上使得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但對於本土知名啤酒品牌而言,尚未達成“剩者為王”的效應——至少從資產回報率角度上看,拐點仍未確立,突圍的路徑仍充滿荊棘。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點擊可看大圖)


02 百威英博的樣本價值:啤酒企業如何絕地求生

看上去萬馬齊喑的啤酒產業,實則不乏一枝獨秀的正面樣本:百威英博。

過去10年中,百威英博亞太區逆勢高歌猛進,銷售複合增速高達22%。

驅動這一增長的是百威英博的生意模式:

●資本聚焦投資品牌建設,提升產品定價能力;

●通過定價和銷量增長和極強的成本控制,換取更高的現金流;

●償還債務,並且進一步擴大整體規模。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點擊可看大圖)

其實不難理解,對於啤酒行業來說,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最佳的品牌偏好度就擁有了定價權。定價權則意味著在銷量逆風的情況下,仍可以通過產品組合變化來提升營收。

更重要的是,憑藉產品組合的平均噸價上升,在保持產量的情況下,使得產品毛利率和淨利潤率都得到極大改善——而中國市場內的本土玩家,一直以來在這一點上極其欠缺。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舉例來說,在2018年前九月的極度不利的增長局面中,百威英博亞太區銷量增速僅為2%,但同期營收卻增長7.4%,息稅折攤前利潤率提升12%。百威英博如此業績,都來自於嚴苛的費用管控和品牌的定價優勢開發。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實際上,啤酒,乃至整個消費品行業的商業邏輯都很容易理解:只要噸酒價格提升100元,如果品牌強度能夠保持不變,銷量不因此下滑,那麼這100元乘以假設每年銷量400萬噸銷量,就可以立刻帶來4億息稅前利潤,而無需額外的投入。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百威啤酒生產車間

這與巴菲特的喜詩糖果和茅臺酒的邏輯完全相同:投資品牌,帶來更強的定價,同樣銷量情況下帶來更高現金流。更高的現金流可以用於投資更強的資本開支,尋找更好的收購標的,用於將品牌進一步注入到更多門店和渠道中去,實現最開始的銷售增長。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點擊可看大圖)


在這一點的執行上,百威英博輕鬆甩開了國內其他對手:

百威英博在國內的高端化舉措,順應了消費升級的浪潮:國際品牌如“百威”“時代”和“福佳白”等在中國銷量高歌猛進——中國消費者也許喝的更少了,但是喝的更好了。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點擊可看大圖)


作為對比,在給全球投資者的業績展示中,百威英博管理層不厭其煩地展示驅動增長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其2012年到2017年全球營收有機增速的4.6%增速,雄踞所有全球超巨快消公司之首。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全球增速為4.8%,而亞太區增速為驚人的22%,如此驚人的增速對比,為一向財技嫻熟的百威英博,提供了又一次向市場兜售“故事”的機會:分拆亞太區單獨上市。

百威英博亞太區單獨上市這一傳聞,從資產端重新定價邏輯來看,顯得非常順理成章:

同向比較,亞太區高增長業務的估值至少應該與青島啤酒和華潤啤酒的30+倍P(市盈率)看齊甚至更高。按照2018年百億淨利潤,百威英博企業價值估值可以站上3500-4000億估值。

這個看上合情合理的估值,與傳聞中尋求的700億美元市值基本吻合。

700億美元的新故事固然值得恭喜,但尷尬的問題隨之而來:百威英博整體業務估值在1200億美元,亞太區以16%的銷售量和10%的利潤貢獻,佔據了百威英博接近50%市值。

投資者不禁產生疑問:百威英博除亞太區的全球業務的價值為什麼如此之低?

實際上,不包含亞太業務,百威英博全球的股價表現則是完全另一個故事:

作為一家槓桿收購型公司,百威英博從08年完成了對安海斯布希史上最大的現金併購案之後,就一直處在高債務和利息支出的階段。

高速增長+高利潤率的光鮮背後,是不停歇的債務增長和利息支出。財技驚人的百威英博在10年中一直揹負了不低於50%的負債率,到在2017年底,有息長期債務更是高達千億美金;每年稅前融資利息支出接近50-60億美金。

百威債務值和債務率隨著生意擴張和併購而逐年提升,而生意本身息稅前利潤增長相對,本來是槓桿收購,使得普通股股東可以高倍數獲取收益的資本結構,在行業增長確定性趨緩的情況下,卻變成了反噬普通股股東現金流的利器。

既然留給股東的分紅難以維持,二級市場投資者自然用腳投票,在百威英博宣佈開始削減分紅之後,百威英博的股價在2018年開始高臺跳水,最高121元跌至64元,接近腰斬。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點擊可看大圖)

百威香港IPO 給中國啤酒股的啟示


不難想象,在資金鍊持續緊張的情況下,將高增長高溢價的亞太業務單獨分拆上市,在市場套現部分股權來改善資本結構,緩解付息壓力,也是這一傳聞背後的另一個重要動機。

假設最終百威英博亞太區業務能夠以700億美金估值完成IPO,那麼即使是7%的股權通過IPO稀釋,也至少可以為百威英博立刻貢獻50億美金現金的融資現金進賬。

這將大大緩解百威英博資金緊張狀況:至少幫助支付1-2年的融資租賃利息支出,同樣也可以迅速降低槓桿率到50%左右這一比較合理的位置。

IPO後更好的資本結構,改善的現金流狀況,以及因此帶來的分紅增長,這些因素將有效的改善整個資本市場的表現,也難怪在消息傳出後,百威英博歐洲股價跳升5%——畢竟,對於股東來說,分紅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收益。


03 中國啤酒產業資產定價新邏輯

以上,之於本土啤酒企業——甚至啤酒股票投資者而言,來自百威英博的啟示基本完整:

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帶來的行業長期逆風背景下,去產能與併購整合帶來的份額提升,均不再是決定資產定價的勝負手,破題關鍵已經成為品牌升級(包括不限於高端品牌的培植)。

在此過程裡,誰能夠掌握消費者心智,誰就能夠掌握品牌定價權。在啤酒行業整體長期銷量不振的情況下,品牌定價權最終能轉化為營收增長和自由現金流長期的增長核心。

一旦據此在存量市場中切下最肥美的蛋糕,便可迎來自身去槓桿的契機——之於百威英博也許是拆分IPO,之於其他人則也可能是類似邏輯裡的再融資。

去槓桿、優化產品與財務結構,產生的客觀結果必然是資產價值與公司估值的再重估,進而也會迎來市值和股東回報的進一步提升。

之於個體如此,對於中國啤酒產業而言,如能因循這一邏輯,隨著行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升,龍頭企業帶動整個啤酒品類價格提升,勢必將會使得全行業的利潤表現能夠大幅度提升。

解讀百威英博單獨分拆上市的意義,便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