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商與情商

在中國,生意的成敗往往在飯桌上進行的,所以飯菜的搭配尤為重要,其實有錢人真的在乎吃的是什麼嗎?他們更在乎的是一種面子。但是在平常聚會當中我們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也要學會去點菜,因為你點菜的成功與否會讓你的朋友高興,你們之間的關係更進一步。

這不是什麼厚黑學耍心機,因為最後你會發現,自己簡簡單單的一個行為,就能讓一桌子人吃的香聊得歡,是很有成就的一件事。

其實你點的不是菜,而是你的情商,點菜裡面的學問挺大的,別以為點菜是吃貨的自然屬性,其實不然,只要是吃飯人數在2人以上的飯局,就是一種社會性活動,那麼點菜就是一場食商與情商的雙重考驗。

以前的我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都是他們在點菜,並且他們在點菜過程中,往往顯示出他們的一種領導能力,並且能夠照顧到大部分的人,當讓我點菜的時候,我就說你們點吧,我隨意,都可以,原本在我看來這是一種自謙,一種低調的表現,但是最後我會被人們遺忘,根本不用去問我,好像我根本不和他們是一夥的。有一次我的朋友給我說,你的為人處世過於被動?當時我不解,他又說:所有需要選擇的場合,你都選擇沉默,這樣表面隨和,其實給人一種模糊,沒有立場,甚至是不願敞開心扉的感覺,別人還要去猜你的感受。這時我才意識到,過於被動,是一種自私的滋味保護,後來,我開始學習如何主動承擔點菜的任務。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選擇恐懼症,點菜是為他人省去做決定的麻煩,拯救他們的大腦細胞,你是在服務,沒有一個人會去拒絕一個熱情服務的人。

當我在學習如何點菜的時候,我發現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並且每一個人在某個場所的地位是不一樣的,還有就是菜的擺放,好多好多注意的點,其實看人下菜碟,從選對地方開始,看飯局中的人是那個地方的人,並且看他們是否忌口什麼菜,如果想要營造什麼氛圍,就選擇什麼場合,如果不知捕捉氛圍就等於不知輕重。人多的話,儘可能選擇大的包廂或者大廳人比較少安靜點的地方,千萬不要想《最後的晚餐》裡面所顯示的是好多人擠在一個比較狹小的地方去吃飯,並且人們在聊天基本靠喊話,這樣我估計誰都不願意去說話了。人少的話,倒是可以選擇一些私密性較強的場合,例如可以選擇少於四人的商務洽談,可以CBD裡面找一家中檔的餐廳。如果是非正式性的會餐,可以選擇下午茶,端上來就精緻好看,環境也都清靜愜意,價格也比正餐便宜,面子裡子都有了,輕鬆的氛圍還有助於某種事情更好的發展。

其實食商和情商是互相關聯的,你的情商越高,你會注意到每一個人,這樣你會在別人眼裡的曝光率大大提升。以後你有什麼事的時候,別人也會願意去幫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