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專業戶”二月河,版稅全國第二曾超韓寒

戊戌年太硬!

在今年告別的名人文豪名單裡,又添加了一位,他就是“帝王專業戶”二月河。

據媒體報道,12月15日凌晨,作家二月河因心臟病突發,遺憾搶救無效病逝,享年73歲。


“帝王專業戶”二月河,版稅全國第二曾超韓寒


提及二月河,相比他那歷史小說家、作家協會會員、人大代表等頭銜外,人們更熟悉他的作品。二月河一生著作尤其之多,其中三部長片大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影響了無數人,被海內外熟知,這一清宮帝王系列文字多達500萬字,被稱作“落霞三部曲”,成為中國史學領域經典之作。

可但凡冠以經典之作的光環,必然有爭議存在。二月河也不例外,儘管以歷史官場道出為官為帝當以蒼生為上,但也在許多人眼裡,這樣的著作和思想逃不過“帝國話語”的狹隘。

這些爭議,也成了二月河逝世後無法對其作品和思想蓋棺定論的關鍵因素。相比文學與思想的爭議,文學寫作的變現和財富積累,卻成了不爭的事實,甚至這一事實改觀了人們對文人窮酸的普遍認知。

生前,二月河居住在南陽市臥龍區政府內的一個紅磚小院內,平時喜歡搬把椅子坐在院子裡曬太陽,面對來訪人表現的差異,總會說一句“你以為我會住在哪裡?住在別墅裡啊?”

事實上,雖然沒有住在別墅裡,但二月河有著別墅里居住的能力和財富。

37歲才開始寫的“落霞三部曲”,為二月河帶來了更多收入。2006年我國首次設立中國作家富豪榜,在第一屆榜單上,61歲的二月河就以1200萬版稅位列全國第二,超過韓寒、鄭淵潔,以200萬之差,僅次於餘秋雨。


“帝王專業戶”二月河,版稅全國第二曾超韓寒


事實上,早在十幾年前,二月河就已經通過寫作,為自己砌起了一座千萬元的大廈。

1991年長江文藝出版社拿到《雍正皇帝》第一部時還猶猶豫豫,給二月河的稿費只有千字25元,沒想到當年售出1萬多本。後來,出版社付給二月河的稿費也漲到每千字45元。當時的版稅比較低,二月河只能拿到1%。

到1995年,《雍正皇帝》行情看漲,每套定價58元,當年銷售8萬套,該社主動將二月河的版稅從1%調高到6%。

到1999年,中央電視臺播出根據二月河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該社又把每套圖書的定價漲到80元,當年售出多達25萬套。僅此一部小說,長江文藝出版社共銷售出50萬套書,約2000萬元,一共付給二月河150多萬元。

除了版稅之外,二月河的不少作品被拍成電視劇,並獲得了一定的版權收入。二月河第一部作品《康熙大帝》在1988年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後,又由香港明窗出版社、臺灣巴比倫出版社相繼推出中文繁體字本。1993年,導演林鴻將《康熙大帝》的第一卷改編為同名電視劇並在央視播出。

導演林鴻在2011年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自己在1990年購買《康熙大帝》改編權時花了16萬元,並稱這本書的改編權後來以40萬價格賣給另外的人。

1999年,由胡玫導演,唐國強等人主演的另一部改編自二月河小說的電視劇——《雍正王朝》在中央電視臺播出。2001年,由陳道明、斯琴高娃等主演、二月河小說《康熙大帝》基礎上改編而成的電視劇《康熙王朝》首播。2003年,由二月河原著《乾隆皇帝》改變的電視劇《乾隆王朝》播出。

而這些電視劇的版權收入,隨著身價的暴漲,收入不菲,同時電視劇的熱播也帶動了圖書銷量的大增。

而同一時期,即2000年左右,作家的收入並不比其他白領低。賈平凹當時為廣東《家庭》雜誌寫專欄,不論字數,每篇三千元,這引起過一陣議論和羨慕。頑主王朔曾自暴身價,某媒體向王朔約稿,王朔的口氣很牛:你們報社能給我多少錢?我寫一個字5元錢,兩千字就是1萬元。

那時才2001年左右。


“帝王專業戶”二月河,版稅全國第二曾超韓寒


而到了現在,恐怕不少中國作家已經足夠“富豪”了,他們的財大氣粗使得過去“作家都是窮作家”的印象一掃而空。

2017年作家富豪榜的首富鄭淵潔去年的總收入3000萬人民幣。

位列第二名、年收入達2550萬的是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再如,其他幾位作家富豪,如排在第3位的前首富江南(2400萬),第4位的大冰(2050萬),第6位的玄色(1800萬),第7位的劉同(1650萬),第9位的郭敬明(1500萬)和第10位的張嘉佳(1400萬)。

隨著作家身價的暴漲,富豪作家越來越多,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卻很難再見經典之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