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金庸;你好,江湖

再見,金庸;你好,江湖

金庸走了,江湖猶在

印象裡,經歷的第一位作家的去世是史鐵生,10年年底元旦放假在家,那段時間正在讀他的《務虛筆記》。晚上正在家裡看電視看到同學給我發的信息,只有幾個字:史鐵生死了。很奇怪,當時並沒有什麼詫異,甚至並沒有任何悲傷的感覺。因為雖然很喜歡他的書,可是史鐵生對於我來說仍是一個生活在“他處”的人,他還有那麼多的書我還沒有讀,我還可以繼續像往常一樣通過他的文字認識他,熟悉他,我的生活並不會因為他的死有任何改變。或許等我讀完他所有的書的那一刻我才會感到真正的悲傷吧,當時我想。

再見,金庸;你好,江湖

說起來這很無情,但這確實是我真實的想法。對於金庸同樣如此,金庸的江湖藏在《書劍恩仇錄》裡、藏在《俠客行》裡、藏在《笑傲江湖》裡,藏在他那一本本一部部的小說裡。金庸的文字還在,他的江湖便永遠不會消亡。而年少時讀金庸的人也慢慢長大,進入“社會”這個更大的江湖。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的書裡是江湖,卻也不只是江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郭靖口裡說出來的,講的是家國。武穆書中教誨,襄陽城頭烽煙,蝴蝶谷中烈火,屠龍刀裡遺篇,這都是家國。中國人多半有點家國情懷,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都有。

再見,金庸;你好,江湖

金庸小說還有一句話叫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這是《倚天屠龍》裡的明教的歌。這一句話,講的是悲憫。有悲憫的,才是真正第一流的文學。可以說,“家國”奠定了金庸小說的底色,“悲憫”決定了金庸小說的高度。

金庸的書,常憐世人

而且越到後期越是這樣,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人人可憫。筆下的一切人物,一切個體,都是憐的對象。

他憐那些底層弱者,亂世中毫無尊嚴,命賤如草,被屠殺如豬狗。像遇上金兵被害的葉三姐,襄陽城郊被李莫愁殺死的孕婦,長臺關被阿紫割舌的店小二,被蒙古兵破城的撒馬爾罕的人民。

再見,金庸;你好,江湖

他憐的世人包括各族,漢、回、契丹、蒙古、女真、高昌……雁門關下被交替“打草谷”的漢人和契丹人,他都憐。他讓失去了至親的契丹民眾露出胸口狼頭,仰天悲嘯。

因為“憐我世人”,所以金庸小說骨子裡厭惡征服,反感侵略戰爭。他借丘處機的詩說:天蒼蒼兮臨下土,胡為不救萬靈苦!他讓郭靖懟鐵木真說:“殺得人多未必是英雄。”

甚至他一廂情願地讓鐵木真糾結至死,去世前還喃喃自語:“英雄,英雄……”

他還借段譽的口,吟誦李白反戰的詩:

烽火然不息, 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他還特意把最光輝的臺詞,留給了大俠士喬峰:

“你可曾見過邊關之上、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可曾見過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遼之間好容易罷兵數十年,倘若刀兵再起,你可知將有多少宋人慘遭橫死?多少遼人死於非命?”



再見,金庸;你好,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