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流傳至今,有所缺失的詩

詩仙李白的詩流傳至今的詩歌約有千餘首,這些詩歌

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李白在詩歌上的境界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也因此可以依據其詩歌的風格及境界對流傳至今的一些詩歌是否缺失進行判斷。

話不多言,上詩。

詩仙李白——流傳至今,有所缺失的詩

《送薛九被讒去魯》

宋人不辨玉,魯賤東家丘。

我笑薛夫子,胡為兩地遊?

黃金消眾口,白璧竟難投。

梧桐生蒺藜,綠竹乏佳實。

鳳凰宿誰家,遂與群雞匹。

田家養老馬,窮士歸其門。

蛾眉笑躃者,賓客去平原。

卻斬美人首,三千還駿奔。

毛公一挺劍,楚趙兩相存。

孟嘗習狡兔,三窟賴馮諼。

信陵奪兵符,為用侯生言。

春申一何愚,刎首為李園。

賢哉四公子,撫掌黃泉裡

借問笑何人,笑人不好士。

爾去且勿喧,桃李竟何言。

沙丘無漂母,誰肯飯王孫?

自“田家老養馬”以下的十四句,歷來都是這些大詩人慣用的套路,藉著稱讚古人名仕,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大意是就是,“你很高尚,我稱讚你,我也很高尚”。

但這其中夾雜著兩句詩”春申一何愚,刎首為李園“,這就讓整首詩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要知道原因,還要先了解這兩句詩中的典故。

詩中的春申指的是戰國時期的春申君,他與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並稱為“戰國四公子”。

詩仙李白——流傳至今,有所缺失的詩

春申君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春申君的食客朱英就對他說:“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又有不期而至的禍。如今您正處在生死無常的世上,奉事喜怒無常的君主,又怎麼能會沒有不期而至的禍呢?”
春申君問道:“什麼叫不期而至的福?”朱英回答說:“您任楚國宰相二十多年了,雖然名義上是宰相,實際上就是楚王。現在楚王病重,死在旦夕,您輔佐年幼的國君,因而代他掌握國政,如同伊尹、周公一樣,等君王長大再把大權交給他,不就是您南面稱王而據有楚國?這就是所說的不期而至的福。”
春申君又問道:“什麼叫不期而至的禍?”朱英回答道:“李園不執掌國政便是您的仇人,他不管兵事卻豢養刺客為時已久了,楚王一下世,李園必定搶先入宮奪權並要殺掉您滅口。這就是所說的不期而至的禍。”
春申君接著問道:“什麼叫不期而至的人?”朱英回答說:“您安排我做郎中,楚王一旦去世,李園必定搶先入宮,我替您殺掉李園。這就是所說的不期而至的人。”
春申君聽完後,並未採納門客朱英的意見,他說道:“李園,一個軟弱的人,況且我對他好的不得了,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食客朱英知道自己的進言難以被採納,又恐怕禍患殃及自身,就逃離了楚國。
十七天後,楚考烈王去世,李園果然搶先入宮,並在棘門埋伏下刺客。春申君進入棘門,李園豢養的刺客從兩側夾住刺殺了春申君,斬下他的頭,扔到棘門外邊。同時就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滿門抄斬。
詩仙李白——流傳至今,有所缺失的詩

太史公,司馬遷

以上這一段來自《史記》記載,而這也是李白在詩中寫下“春申一何愚,刎首為李園”,

的緣由之一,因此這兩句詩講的是春申君的愚蠢,而非誇讚春申君。

但本詩的下文卻接上“賢哉四公子,撫掌黃泉裡”,這無疑又是在稱讚春申君的賢能,兩者之間自相矛盾。

即便說成是先抑後揚,中間也缺少了轉折的詩句。

而李白斗酒詩百篇,雖然其中也有一些小的瑕疵,但斷然不會出現如此巨大的疏忽,黑白不分,

因此這首詩如果沒有缺少部分詩文,則有可能為外人假冒李白名義撰寫。

分析到此,已然結束

如果覺得本文的觀點可取的話,不妨關注一下。

詩仙李白——流傳至今,有所缺失的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