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畹町,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建市時大約只有3000人。也曾經是中國早期的沿邊開放城市,撤鎮設市,又撤市降鎮,人生的大起大落,莫過如此,畹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旅行的內容並不僅僅只是遊山玩水,也包涵見證,就這樣的來到畹町。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開始以為,即便經歷了由市降鎮這樣的極大落寞,這曾經的沿邊開放城市,也必是一個極為精緻的地方,初到畹町的感受似乎並不是這樣。整個畹町入駐美團的賓館只有兩家,一家房滿,一家只剩一間,於是鎮裡兜圈的找,賓館出人意料的少,在口岸附近總算霓虹閃耀,兩家賓館一家房滿,一家老闆娘懶懶的說,房間很一般,我們忙表示,一般沒關係,有空調就行,準備帶我們去看房的老闆娘於是轉身說,房都不用去看啦,省得白跑麻煩,空調沒有,只有風扇。

最終入住下來,來到樓頂,看到了入夜一般寧靜的畹町,微微下著點雨,淒雨冷風中,多少繁華如夢,曾經萬紫千紅......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一早醒來,發現自己住在邊境線上,河的對岸就是緬甸,界河上竟然有一座小木橋。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小木橋就這樣的搭在了界河上,難道畹町出入緬甸就這樣容易?於是詢問賓館老闆,他說這是一個偷渡通道,見我似乎很想過去,就警告說,有便衣巡邏,抓到了會被罰款。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且不說便衣在哪,攝像頭就高高的立在那裡。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地圖上的界碑公園,只是有一個界碑和一組雕塑,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界碑公園旁邊的界河上也有一座小木橋,不過中方這一段被拆除了,看來邊境上管理境外人員的偷渡還是很不容易的。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界河邊有一漫長的步行道,首尾不見,偶見晨練的人,詢問了說,從這裡過去可到口岸邊,也就是畹町橋。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於是往口岸去,不想此時,偷渡的畫面就這樣活生生的跳了出來。河水很淺,挽起褲腿就能通過,河邊種菜的大嬸說,偷渡的都是緬甸人,其實他們也就是過來趕街,不走口岸通道是為了省去過路費。然後大媽說我們不要過去,老緬見到了中國人會來搶你東西的,她還說老緬很懶,自己不種菜還經常跑過來偷她種的菜。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來到了畹町橋,這裡不能直接到橋上去,口岸那邊卻碰巧在改造施工,於是就只能在這樣一個角度下參觀了它,這個使得畹町一個邊陲小鎮一躍成為二戰盟軍反攻的大本營,並且讓畹町日後騰飛的,滇緬公路和史迪威公路的交會點上的畹町橋。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畹町橋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抗戰名橋,於1938年8月建成通車,當時中國內地多處淪陷,出海口均被日本封鎖,民國政府已遷都重慶,雲南也成為了當時的抗戰大後方,滇越鐵路成了抗戰初期國際援助物資的運輸大通道,所以頻繁的遭受日軍的轟炸,滇緬公路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緊急修建的,尤其是1940年隨著越南的淪陷滇越鐵路徹底中斷,滇緬公路也就成了之後的唯一抗戰物資大通道。之後1942年,滇西失守,滇緬公路也中斷後開闢了駝峰航線空中運輸通道,但是駝峰航線運輸成本太高,所以在1943年盟軍緬北反攻後,又開始修建從印度經緬北到畹町的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所以畹町即是滇緬公路中國境內的終點,也是史迪威公路和滇緬公路的連接點。畹町也就成了那個時期中國抗戰物資運輸的大本營。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在畹町橋邊的一個三岔路口,是史迪威公路的起點。我一直認為,從印度雷多到畹町的中印公路才是真正的史迪威公路,而現在攀上史迪威公路的卻不僅僅只是這段,雷多至畹町被一些人稱為了史迪威公路南線,以之對應的又有一個北線,是從雷多經緬甸密支那到騰衝再接滇緬公路的,然後還有把中印公路連上滇緬公路再連上從昆明經貴州到重慶的整段都稱為史迪威公路,於是有了史迪威公路上的貴州晴隆二十四道拐。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正是因為有了和緬甸的出入通道,畹町才得以在改革開放之初借邊關貿易而騰飛,1985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鎮直接設畹町市,1992年,國務院批准畹町市為沿邊開放城市。那時候的德宏州也一舉成為雲南十七個地州市中唯一一個擁有三個轄市(芒市、瑞麗、畹町)的地區。距瑞麗口岸不到30公里的畹町口岸,也和瑞麗姐告口岸一起成為德宏州僅有的兩個國家一級口岸。然而畹町或許太小了,而後的發展中,畹町似乎也並沒有顯示出強勁的動力,終於於1999年,畹町再次撤市降鎮,併入瑞麗市,曾經與瑞麗平起平坐的畹町,最終成了瑞麗的一個市轄鎮。

而我一直勾畫著的畹町,雖然撤市降鎮了,但一定是一個非常美麗的邊關小城,但現在,畹町真真實實的在我眼前,現在很多的縣城,怎麼看都象一個市,而撤市已經19年了的畹町,看起來仍是一個鎮。

人生的大起大落,想來也莫過如此。恍然間,畹町的失落,以及晦暗的光,細密的雨,一起澆透了我。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帶著最終沒能直面畹町橋的遺憾,來到位於邊關文化園裡的中國遠征軍抗戰紀念館,這是近幾年來碰到的極少數要門票的博物館,80元的套票捆綁了共八個各類博物館,諸如民俗博物館、郵票博物館、錢幣博物館、老爺車博物館等等,工作人員不停的勸說,說買了票進去後就一個跟一個的看下去了。看著地圖上面積不大的博物館,以及對這種略有拼湊含義的各種博物館的一些厭煩,簡短猶豫後還是轉身離去。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雨中來到南洋華僑機工抗戰紀念碑前,塑像是愛國華僑、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先生。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對於抗日戰爭,我們可能瞭解的有很多,但南洋華僑抗日,卻是很少耳聞,印象中記得昆明西山上好像也有一個這樣的紀念碑。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不收門票的南洋華僑機工抗戰博物館。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1938年10月以後,中國東南的海陸交通均被日軍切斷,新開闢的滇緬公路成為運輸國際援華物資的主要通道,該路全長1146公里,崎嶇艱險難行。滇緬公路工程初竣,急需大批汽車司機和修理工(通“機工”)。1939年,招募機工的號召一出,立即得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南洋華僑青年積極響應,報名踴躍。經過嚴格的篩選,3200餘人分批迴國,他們奮戰在滇緬公路上,搶運物資,維持抗戰一線的彈藥、武器、油料等物資供應,是戰爭後勤的堅強後盾。據相關資料介紹,南僑機工戰死、病亡、失蹤共1000餘人。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在這裡,閱讀了一段之前並不瞭解的,以熱忱和鮮血譜寫的抗戰壯歌,我不能在文章上述說的更為完整,但通過一個數字可以說明,1939年民國軍費開支19億,而南洋華僑捐款達到了11億。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為了保證抗戰物資運輸,他們甚至投入了最基礎的築路工程,並有1000多人為此獻出了生命。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終於明白,沒有來錯畹町,瞭解這一段歷史,也讓我本以為失色的畹町之行,多了一層更深的意義。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紀念碑前,看著腳下彈丸之地的畹町,以及緊緊相連的緬甸九穀,心已釋然。經歷了風風雨雨,與起起落落,見證了戰火硝煙,與盛世繁華,而今安於一隅,不是一個人生,最真實的寫照麼。

邊關見聞錄--曾經中國最小的城市【畹町】

邊關名鎮的名頭,畹町,當得起。

老山腳下,文山最大的天保口岸

瑞麗極邊之城

建水那麼多蟲子,就問你敢不敢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