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讓老實人吃虧?——一個廢品站揭示的社會法則

在整個收廢品界的工作領域裡,我一向認為,天下武功,至真至簡方為大道。

在廢品站的具體日常中,雖然門路眾多,從業者眾,路數不同,但大可分做兩種,一曰少林,一曰峨嵋。

少林派大開大合,具體表現在小區東邊廢品站的大姐提著水桶以日日都過潑水節直接向著收來的紙板們大潑特潑,乾脆利落。直令觀者始而咋舌,繼而跳腳,終於跑掉,生恐被潑到是真的。

峨嵋派自郭祖師創派以來,女弟子較多,自身功夫也走綿軟巧的路數。

如何不讓老實人吃虧?——一個廢品站揭示的社會法則

小區西邊廢品站的大姐,峨嵋派弟子每日裡提著退休大媽們澆花的水壺,細緻綿密的將一層層紙箱、紙板、紙殼噴溼、噴滿、噴透,讓人觀之油然而生對其忠誠踐行‘匠人精神’的崇敬。

又令人想起名人語錄有云:“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

革命如是,噴水一事也如是,但噴水也是個細緻活兒,在操作手法上簡單粗暴與認真細緻間的區別還是蠻大的。

但如果追本溯源的說為什麼大家都要往好容易收來的紙箱上噴水呢?個人表示江上只有一條船,船帆上濃墨重彩的大寫著一個酣暢淋漓的“利”字。

因為近一年來國內紙價一路飆升,連帶著紙張類廢品的收購價格也隨著大形勢水漲船高,漲了不少。在這種大背景下,在份量上做些文章立馬成為大家的必選項。

這背後,還有一個極具中國特色的“闖紅燈理論”作支撐。大家都闖紅燈,你不闖,你就被落在後面。大家都向紙箱上噴水,你不噴,你就吃虧。在經濟學裡,人們管這個叫做“劣幣驅逐良幣”。

更令人細思恐極的,是當這種潛規則變為明規則時,大家老實人通常都會成為最先被踢出局的人。因為上游收購商已經正視這種情景出現。

如何不讓老實人吃虧?——一個廢品站揭示的社會法則

或者說,默認設置為所有供貨商提供的紙材都是“水貨”,所以給出的收購價格也同紙箱的含水量成正比。

在這種大前提下,最終形成一種老實人吃虧的市場格局。大家都噴,你不噴,你就吃虧了。大家都闖紅燈,你不闖,你就被落在後面,而且有可能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於是被主流群體越甩越遠。

又到了例行撥高主題,總結全文時間了。有人說難道這種怪現象便無法可解了麼?當然不是,此處請出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現身說法:

趙匡胤曾問群臣:“天下什麼東西最大?”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趙普回答:“道理最大”。趙匡胤稱讚不已。

此處所講的道理,我們可以稱為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比如準斤準兩者有獎,弄虛作假者有罰。比如設立信用考核機制,根據誠信度高低設立階梯收購價,定期進行信用考評,一經發現作弊現象,馬上進行降級處罰,等等等等。總之終極目標就是華為倡導的那句話:不讓老實人吃虧。

不過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回應就有多骨感。想想看,不讓老實人吃虧都能成為企業願景了,可想而知老實人在現實中大多數時候是註定要吃虧的。

社會學家早就說過,當一個社會提倡什麼,恰可證明這個社會缺失了什麼。你看,我們現在不會號召大家不隨地大小便了吧?因為大家都早已做到了啊。

雖然這件事在近百年前還是需要大力倡導的,但我們現在已經進步到不用專門要求這一點了不是嘛。

只不過,在其它很多方面,我們還是任重道遠啊,比如每天路過廢品站時都能見到潑水潑的很投入、很用力的工作人員。只能說:理想尚未成功,我輩繼續努力吧。

如何不讓老實人吃虧?——一個廢品站揭示的社會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