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等人家還是中等人家?——再談賈府的階級地位

前兩天同網友討論賈家究竟是上等人家還是中等人家,網友表示:

親故賢能功貴勤賓。

賈家以有功社稷起家,給皇帝的事業是入了股份的。此為功。

皇帝封了賈家的爵位,八公中賈家給了兩個爵位,世代相傳。此為貴。

元春升了妃,在一段時間內是很受寵的。此為親。

賈家隨太祖起事,忠心耿耿,此為故。

再看賈家結交的四王八公,史王薛,都是大家族。

“功貴親故”,還算不上上流人家嗎?

要知道明清時期的巡撫,乃至首輔,很可能是出身普通人家,比起富貴繁華,是遠較賈府這種歷經多代,結交廣泛的大家族而不如的。

賈母的“中等人家”有上千名僕人,兩府地面佔了半條街,已經富貴至極了。

但個人認為,的確,從前的賈家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但賈家的爵位是降等襲爵的,賈代善是榮國公,賈赦只是個不坐班的一品將軍。

第七十四回中王夫人便以後宅婦人的角度指出過:

也不用遠比,只說你如今林妹妹的母親,未出閣時,是何等的嬌生慣養,是何等的金尊玉貴,那才像個千金小姐的體統。如今這幾個姊妹,不過比人家的丫頭略強些罷了。

在出身“四大家族”,京營節度使之妺的王夫人眼裡看來,賈家是的的確確、真真正正的在走下坡路了。

上等人家還是中等人家?——再談賈府的階級地位

再比如,從前榮國公賈代善和史太君的嫡出愛女嫁的是祖上襲過列侯,自己讀書上進,高中探花後先為蘭臺寺大夫,後為揚州巡鹽御史的林如海。

而到了賈寶玉這一代,庶出的賈迎春因為她父親賈赦欠了孫家五千兩銀子還不出,就把她嫁給孫家,實際上是拿她抵債。而孫紹祖先前只是賈府的門客。在京襲了官職,又“在兵部候缺題升”而已。

再來說元妃,元春升了妃,在一段時間內是很受寵的。此為親。

的確,賈府這次“迴光返照”式的復興,全是源於元春的封妃。但元春當初入宮,是去作女官的,起點著實有限。

冷子興的描述是:政老爺的長女名元春,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作女史去了。元春的入宮,遠非大家熟悉的清宮選秀,入選者或被皇帝納為妃嬪,或指婚給親王、阿哥、宗室子弟為妻。

從女官到皇貴妃,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紅樓夢》中沒有說,我們也不必盡信某些秦學大師“二十年來辯是誰”的分析。但比較確定的是,元春入宮時只是一名女史,她的起點並不高。

我們可以把她這份工作看做《延禧攻略》中魏纓絡的升級版,以及唐朝上官婉兒在武則天身邊做女官的降級版。(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對日本文學史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清少納言、紫式部任皇后女官時的工作內容。

我們再來看看幾位大家被清穿小說科普的很熟悉的清宮高層,她們的後宮之路是怎樣的。首先看看康熙朝名著名的“佟半朝”佟家三位姑娘的履歷:

孝康章皇后,既康熙生母,順治十年(1653年)入宮為庶妃。

孝懿仁皇后,康熙第三任皇后,康熙表妺,四爺(雍正)養母。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冊封為貴妃。佟佳氏何時入宮,獲封何品級,史料未載。但康熙十六年便被封為貴妃,參照康熙八歲登基,想來佟佳氏受封時也應年齡不大。

愨惠皇貴妃:孝懿仁皇后之同父異母妹,康熙三十九年32歲時初封為貴妃,此前未有冊封。

此處再簡述一下康熙的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

鈕祜祿氏:輔政大臣、太師、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入宮為妃(未有賜冊封號)。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立為皇后。

以上資料來自百度百科,時間有限,便偷懶不去查《清史》、《清實錄》了,各位包涵則個。但從上面材料可見,這些貴族女子入宮的起點都很不凡。

上等人家還是中等人家?——再談賈府的階級地位

曹雪芹出身包衣世家,他的姑姑是平郡王訥爾蘇的嫡福晉,對於清宮選秀的程序自是極熟悉的,書中也不免帶著些痕跡。

比如薛寶釵的進京,便是因為“近因今上崇尚詩禮,徵採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選妃嬪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親名達部,以備選擇,為宮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這其中便帶著參加選秀的影子。

再來說“再看賈家結交的四王八公,史王薛,都是大家族。”

而賈家所結交的,史王薛都是四大家族中的成員。這四家皆連絡有親,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臺大教授歐麗娟的講座中曾提到過,有人說為什麼賈家是四大家族之首,在京城卻未見如何顯赫?歐教授給出的答案是,原書中已經寫明,四大家族的厲害,主要針對於金陵地區而言,門子的一席話說的明白。

門子道:“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個私單,上面寫的是本省最有權勢極富貴的大鄉紳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時觸犯了這樣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連性命也難保呢!所以叫做護官符。方才所說的這薛家,老爺如何惹得他!他這件官司並無難斷之處,從前的官府都因礙著情分臉面,所以如此。”一面說,一面從順袋中取出一張抄的護官符來,遞與雨村看時,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諺口碑。

便如閻錫山,1949年離開太原後去了臺灣,晚景淒涼,他也曾自況:“東山的土地爺到西山就不靈了。”

《紅樓夢》書中,賈府與四王八公往來的場景,主要體現在秦可卿出殯時。書中道:

那時官客送殯的,有鎮國公牛清之孫現襲一等伯牛繼宗,理國公柳彪之孫現襲一等子柳芳,齊國公陳翼之孫世襲三品威鎮將軍陳瑞文,治國公馬魁之孫世襲三品威遠將軍馬尚德,修國公侯曉明之孫世襲一等子侯孝康,繕國公誥命亡故,其孫石光珠守孝不得來,這六家與榮寧二家,當日所稱“八公”的便是。餘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孫,西寧郡王之孫,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孫世襲二等男蔣子寧,定城侯之孫世襲二等男兼京營遊擊謝鯤,襄陽侯之孫世襲二等男戚建輝,景田侯之孫五城兵馬司裘良。餘者錦鄉伯公子韓奇、神武將軍公子馮紫英、陳也俊、衛若蘭等,諸王孫公子,不可枚數。堂客也共有十來頂大轎,三四十頂小轎,連家下大小轎子車輛,不下百十餘乘。連前面各色執事陳設,接連一帶擺了有三四里遠。

再有,便是賈母過八十壽辰的時候:

二十八日,請皇親、駙馬、王公、諸王、郡主、王妃、公主、國君、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閣府督鎮及誥命等;三十日,便是諸官長及誥命並遠近親友及堂客。

自七月上旬,送壽禮者便絡繹不絕。禮部奉旨:欽賜金玉如意一柄,綵緞四端,金玉杯各四件,帑銀五百兩。元春又命太監送出金壽星一尊,沉香拐一支,伽楠珠一串,福壽香一盒,金錠一對,銀錠四對,綵緞十二匹,玉杯四隻。餘者自親王駙馬以及大小文武官員家,凡所來往者,莫不有禮,不能勝記。

以上這些,有紅學家分析這主要因為賈家的外戚身份,之前有秦學家以許多王公貴族來送殯做為秦可卿出身皇家。但也有紅學家表示賈政的態度已經證明這種觀點的謬誤了。“賈政因勸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殮以上等杉木也罷了。”賈珍如何肯聽。”

會有如此多的王公貴族到場,主要是因為元春封妃在既,賈府即將有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

而在賈母壽辰之後,元春在宮中已然失寵,太監們公然到賈府上敲詐勒索,賈家的財政危機愈演俞烈,饑荒都鬧到了老太君的粥鍋裡,貧窮和噴啑一樣無法隱藏。

所以,個人得出的結論是,賈府這個前上流人家,因為各種內因外因,已經淪落成中等人家。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說,便如現而今的英國與西班牙,當前正經是大戶人家,家大業大,祖上著實闊過來的。日不落帝國與海上馬車伕的昔日榮光,至今還偶爾被人說起,在吃瓜群眾們的耳邊迴響。不過那都是先前了,看看現在的英國經濟,瞧瞧西班牙的失業率,真是一言難盡的很。

而賈府的景況更慘,賈家不斷走向衰落,最終結果是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上等人家還是中等人家?——再談賈府的階級地位

寫到這裡,不禁想起曹雪芹所處的年代,以曹家當時的地位,是親歷或近距離圍觀過多起政治事件的,也親眼見到過許多世家大族的興衰成敗。

就曹雪芹個人而言,也許昨天還一起喝酒、看戲的小夥伴,第二天便隨家人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了。

大家比較熟悉的,如康熙晚年的託合齊會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江南科場舞弊案、噶禮張伯行互參案,每一個歷史事件的背後都伴隨著一系列的抄家罷職、罰沒家產。今日的寵臣也許明天就變成罪臣。

比如十七阿哥愛新覺羅·胤禮的岳父,四爺(雍正)、十四爺(胤禎)的親姨父一等公,鑲黃旗滿洲都統,鑾儀衛掌儀內大臣阿靈阿,做為堅定的八爺黨,雍正四年被大清算。史書記載:命誅其長子阿爾松阿,籍沒家產。妻子發遣寧古塔,後改發遣廣西煙瘴地,入辛者庫為奴。弟兄妻子令出鈕祜祿氏,皆入包衣為奴。後乾隆元年特赦出包衣,諭公訥親接回歸宗。

再比如皇十二子允祹的親舅舅託合齊,曾任步軍統領,是康熙帝的心腹之一。康熙帝外出時,他秘密奏報在京王公大臣的情況,其言行、交往乃至家庭糾紛,無不包括其中。可以算是極親信之人了,但後因“託合齊會飲案”下獄,一年後病死獄中,康熙親命挫屍揚灰,不許收葬。

更不要說,曹家親歷的革職、入獄、抄家,更令曹雪芹深感:“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在經歷過這許多事情後寫成的《紅樓夢》,真正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也正因其真,讀來也越發感人,這或許也是《紅樓夢》的魅力所在了。

上等人家還是中等人家?——再談賈府的階級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