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等人家还是中等人家?——再谈贾府的阶级地位

前两天同网友讨论贾家究竟是上等人家还是中等人家,网友表示:

亲故贤能功贵勤宾。

贾家以有功社稷起家,给皇帝的事业是入了股份的。此为功。

皇帝封了贾家的爵位,八公中贾家给了两个爵位,世代相传。此为贵。

元春升了妃,在一段时间内是很受宠的。此为亲。

贾家随太祖起事,忠心耿耿,此为故。

再看贾家结交的四王八公,史王薛,都是大家族。

“功贵亲故”,还算不上上流人家吗?

要知道明清时期的巡抚,乃至首辅,很可能是出身普通人家,比起富贵繁华,是远较贾府这种历经多代,结交广泛的大家族而不如的。

贾母的“中等人家”有上千名仆人,两府地面占了半条街,已经富贵至极了。

但个人认为,的确,从前的贾家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但贾家的爵位是降等袭爵的,贾代善是荣国公,贾赦只是个不坐班的一品将军。

第七十四回中王夫人便以后宅妇人的角度指出过:

也不用远比,只说你如今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在出身“四大家族”,京营节度使之妺的王夫人眼里看来,贾家是的的确确、真真正正的在走下坡路了。

上等人家还是中等人家?——再谈贾府的阶级地位

再比如,从前荣国公贾代善和史太君的嫡出爱女嫁的是祖上袭过列侯,自己读书上进,高中探花后先为兰台寺大夫,后为扬州巡盐御史的林如海。

而到了贾宝玉这一代,庶出的贾迎春因为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而孙绍祖先前只是贾府的门客。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而已。

再来说元妃,元春升了妃,在一段时间内是很受宠的。此为亲。

的确,贾府这次“回光返照”式的复兴,全是源于元春的封妃。但元春当初入宫,是去作女官的,起点着实有限。

冷子兴的描述是:政老爷的长女名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元春的入宫,远非大家熟悉的清宫选秀,入选者或被皇帝纳为妃嫔,或指婚给亲王、阿哥、宗室子弟为妻。

从女官到皇贵妃,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红楼梦》中没有说,我们也不必尽信某些秦学大师“二十年来辩是谁”的分析。但比较确定的是,元春入宫时只是一名女史,她的起点并不高。

我们可以把她这份工作看做《延禧攻略》中魏缨络的升级版,以及唐朝上官婉儿在武则天身边做女官的降级版。(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对日本文学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清少纳言、紫式部任皇后女官时的工作内容。

我们再来看看几位大家被清穿小说科普的很熟悉的清宫高层,她们的后宫之路是怎样的。首先看看康熙朝名著名的“佟半朝”佟家三位姑娘的履历:

孝康章皇后,既康熙生母,顺治十年(1653年)入宫为庶妃。

孝懿仁皇后,康熙第三任皇后,康熙表妺,四爷(雍正)养母。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贵妃。佟佳氏何时入宫,获封何品级,史料未载。但康熙十六年便被封为贵妃,参照康熙八岁登基,想来佟佳氏受封时也应年龄不大。

悫惠皇贵妃:孝懿仁皇后之同父异母妹,康熙三十九年32岁时初封为贵妃,此前未有册封。

此处再简述一下康熙的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氏:辅政大臣、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入宫为妃(未有赐册封号)。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立为皇后。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百科,时间有限,便偷懒不去查《清史》、《清实录》了,各位包涵则个。但从上面材料可见,这些贵族女子入宫的起点都很不凡。

上等人家还是中等人家?——再谈贾府的阶级地位

曹雪芹出身包衣世家,他的姑姑是平郡王讷尔苏的嫡福晋,对于清宫选秀的程序自是极熟悉的,书中也不免带着些痕迹。

比如薛宝钗的进京,便是因为“近因今上崇尚诗礼,征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这其中便带着参加选秀的影子。

再来说“再看贾家结交的四王八公,史王薛,都是大家族。”

而贾家所结交的,史王薛都是四大家族中的成员。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台大教授欧丽娟的讲座中曾提到过,有人说为什么贾家是四大家族之首,在京城却未见如何显赫?欧教授给出的答案是,原书中已经写明,四大家族的厉害,主要针对于金陵地区而言,门子的一席话说的明白。

门子道:“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所以叫做护官符。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得他!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从前的官府都因碍着情分脸面,所以如此。”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的护官符来,递与雨村看时,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谚口碑。

便如阎锡山,1949年离开太原后去了台湾,晚景凄凉,他也曾自况:“东山的土地爷到西山就不灵了。”

《红楼梦》书中,贾府与四王八公往来的场景,主要体现在秦可卿出殡时。书中道:

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德,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得来,这六家与荣宁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馀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鲲,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馀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堂客也共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顶小轿,连家下大小轿子车辆,不下百十余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接连一带摆了有三四里远。

再有,便是贾母过八十寿辰的时候:

二十八日,请皇亲、驸马、王公、诸王、郡主、王妃、公主、国君、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阁府督镇及诰命等;三十日,便是诸官长及诰命并远近亲友及堂客。

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杯各四件,帑银五百两。元春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支,伽楠珠一串,福寿香一盒,金锭一对,银锭四对,彩缎十二匹,玉杯四只。馀者自亲王驸马以及大小文武官员家,凡所来往者,莫不有礼,不能胜记。

以上这些,有红学家分析这主要因为贾家的外戚身份,之前有秦学家以许多王公贵族来送殡做为秦可卿出身皇家。但也有红学家表示贾政的态度已经证明这种观点的谬误了。“贾政因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殓以上等杉木也罢了。”贾珍如何肯听。”

会有如此多的王公贵族到场,主要是因为元春封妃在既,贾府即将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而在贾母寿辰之后,元春在宫中已然失宠,太监们公然到贾府上敲诈勒索,贾家的财政危机愈演俞烈,饥荒都闹到了老太君的粥锅里,贫穷和喷啑一样无法隐藏。

所以,个人得出的结论是,贾府这个前上流人家,因为各种内因外因,已经沦落成中等人家。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说,便如现而今的英国与西班牙,当前正经是大户人家,家大业大,祖上着实阔过来的。日不落帝国与海上马车夫的昔日荣光,至今还偶尔被人说起,在吃瓜群众们的耳边回响。不过那都是先前了,看看现在的英国经济,瞧瞧西班牙的失业率,真是一言难尽的很。

而贾府的景况更惨,贾家不断走向衰落,最终结果是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上等人家还是中等人家?——再谈贾府的阶级地位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曹雪芹所处的年代,以曹家当时的地位,是亲历或近距离围观过多起政治事件的,也亲眼见到过许多世家大族的兴衰成败。

就曹雪芹个人而言,也许昨天还一起喝酒、看戏的小伙伴,第二天便随家人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了。

大家比较熟悉的,如康熙晚年的托合齐会饮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江南科场舞弊案、噶礼张伯行互参案,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背后都伴随着一系列的抄家罢职、罚没家产。今日的宠臣也许明天就变成罪臣。

比如十七阿哥爱新觉罗·胤礼的岳父,四爷(雍正)、十四爷(胤祯)的亲姨父一等公,镶黄旗满洲都统,銮仪卫掌仪内大臣阿灵阿,做为坚定的八爷党,雍正四年被大清算。史书记载:命诛其长子阿尔松阿,籍没家产。妻子发遣宁古塔,后改发遣广西烟瘴地,入辛者库为奴。弟兄妻子令出钮祜禄氏,皆入包衣为奴。后乾隆元年特赦出包衣,谕公讷亲接回归宗。

再比如皇十二子允祹的亲舅舅托合齐,曾任步军统领,是康熙帝的心腹之一。康熙帝外出时,他秘密奏报在京王公大臣的情况,其言行、交往乃至家庭纠纷,无不包括其中。可以算是极亲信之人了,但后因“托合齐会饮案”下狱,一年后病死狱中,康熙亲命挫尸扬灰,不许收葬。

更不要说,曹家亲历的革职、入狱、抄家,更令曹雪芹深感:“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在经历过这许多事情后写成的《红楼梦》,真正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也正因其真,读来也越发感人,这或许也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了。

上等人家还是中等人家?——再谈贾府的阶级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