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原則:沒有永遠的對手,只有永遠的利益

史密斯原則:沒有永遠的對手,只有永遠的利益

提出者:美國通用汽車前董事長約翰·史密斯

內容精解:如果你不能戰勝對手,你就加入到他們之中去。

應用要訣:沒有永遠的對手,只有永遠的利益。無論是合作還是競爭,說到底都是為了利益。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需要與競爭對手進行合作,建立戰略聯盟,即為競爭而合作、靠合作來競爭。

現代市場,強調競爭者積極爭取多層次、跨領域的戰略合作,共享資源,集成要素優勢,實現雙贏或共贏的。企業間的競爭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活我也活,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共同發展。

在一個小區旁邊的一條巷子裡,曾經有一家生意很火的公司,最興旺是佔了半條街的門市房。後來生意逐漸衰落,公司為了節約開支只好出租部分房子。

有兩兄弟最先來這裡租房子,辦起了一家茶餐廳,生意非常火爆。於是,許多茶餐廳全都聚集到這條巷子裡來了。這條街越來越熱鬧,很快就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食一條街”。

看到來租房的人生意這麼好,出租房屋的公司再也按耐不住了。於是,公司收回了所有出租的門市房,攆走了所有曾經在這裡經營的商戶,把他們的店鋪改頭換面自己經營起飲食生意來。但出人意料的是,僅過了一個月這條巷子又冷清了起來,很多這條街上的常客慢慢地不再來光顧了。公司的效益越來越差,收入還沒有租房時的收入高。

公司的老闆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請教一位企業管理方面的專家。專家瞭解了情況後,微笑著問他:“如果你要去吃飯,你會選擇到一個只有一家餐館的街上去,還是到一個有幾十家餐館地街上去?”

老闆回答說:“當然哪裡餐館多我就去哪裡了,給自己多留點選擇的機會。”

專家聽了,又微微一笑:“你的公司壟斷了那條小巷上的茶餐廳生意,這跟一條街上只有一家茶餐廳有什麼不同呢?”

老闆恍然大悟。回去後,他減少了公司的店鋪數量,又將部分門市房出租。不久,這條巷子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景象。

沒有競爭對手,就等於消費者只能選擇一家公司的產品,那麼消費者很快就會厭煩這種單調的形式,轉而找其他的替代品來。如果把對手全部消滅,看似壟斷了全部市場,實則丟失了所有的客戶。

企業之間既要有競爭,也要有合作。通過合作,企業得到了發展,因此也就獲得了更多更深層次的合作機會。更多更深層次的合作又讓企業可以更快速地發展並壯大。

如果你想開創一份事業,而你身邊的好朋友正好也有相同的想法,這時,你們是否會一拍即合呢?

好朋友的誘惑在於朋友之間的那種心心相通,在於“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在於“兩肋插刀”的氣魄。有這麼多誘人的因素擺在面前,彷彿只要有了好朋友,一切問題就解決了。好朋友可能是同學、戰友、打小一起和泥長大的玩伴,互相之間沒有利害衝突,可以隨心所欲地說東道西,聊天喝酒。更難得的是好朋友彼此知根知底,沒有面對陌生人的種種不變。

正因為如此,一般人在開創或拓展自己的事業時,總想找好朋友一起做。

按理說,當你和好朋友走到了一起,為了共同的事業一起努力,大家一起賺錢,這是一樁好事。但這裡面有一個誰領導誰的問題。兄弟之間還可以有一個大哥,但好朋友之間就難分彼此了。平時覺得意氣相投,直來直去慣了,可工作就不能這樣了。總得有個人說話更有分量一些,但一個人一個想法,一個人一套思路,憋在心裡日久天長就會產生摩擦、產生隔閡,最後好說好散還好,就怕弄得錢沒賺到反倒丟了朋友。

讓朋友們甘於平庸,千萬不能指望有什麼奇蹟發生。但是,假如你非要與朋友共事,並且堅信不會造成任何有損於友誼的不良後果,那也可以,但你必須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承受失敗。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友誼可謂轟轟烈烈,千古流芳,但他們共事的結果是什麼呢?一事無成而已。這裡面更可怕的潛臺詞是劉備太倚重兩個兄弟,結果諸葛亮對關、張二位就縱容了。關羽在華容道放了曹操,按軍紀關羽該斬,但看在劉備的面子上,這事連提也不能提,耽誤了多大的事啊。

一個人有好朋友多半是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成就一番事業。而古今中外能夠有所作為的人恰恰是那些不指望朋友的人。同樣是三國,曹操一代奸雄,秉性多疑,沒有一個朋友,但偏偏是他打下基業,別人只能望其項背,自嘆弗如。結論是:好朋友並不意味好夥伴。

在生意場上,製造商和經銷商之間在買賣交易的過程中經常存在有某種程度的厲害衝突。如果能夠換個角度,以理念相結合,就算生意形態轉變了,仍然可以換個方式彼此扶持。

一位多年前赴美國留學的華人,畢業後留在美國自己創業。他以連鎖經營的方式一連開了好幾家銷售電腦的商店,由於堅持服務至上,很快打開了當地的市場,生意做得很好。

幾年後,他回到中國探親。朋友向他請教經驗,他說:“我已經不做傳統的電腦銷售生意了”。朋友感到有些驚訝!隨著他的解釋才瞭解,由於網絡的興起引發銷售的革命,許多傳統的電腦銷售店都受到了一定的衝擊。朋友便隨之關心他如何轉型,找到新的出路。

“現在,電腦由製造商自己在網上按照客戶的要求銷售,一般的零售店很少有生意做。只有配合大趨勢轉型了,很多零售店都由銷售變成了提供服務及維修的單位。他們與製造商之間的生意關係反而比從前更加密切。以前製造商給什麼產品,我就得賣什麼。現在不能再用這種模式合作了,製造商需要我們更懂得他的產品,甚至使用者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都必須清楚地告訴我們”。

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如果理念不合必須散夥,也應該給對方留點後路。這無論是從做生意的角度還是從做人的角度來看,都是必須的。

你必須懂得過個不拆橋的道理。把橋留著,不僅是給別人留了一條過河的橋,也是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所以,過河不但不能拆橋,還要記得造新橋,讓彼此在你來我往中永遠有路可走。

史密斯原則:沒有永遠的對手,只有永遠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