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方能圓 彈性管理

能方能圓 彈性管理

能方能圓 彈性管理

能方能圓,在管理中可以表現為不軟不硬的彈性策略,在應付下屬是常能使你佔據主動地位,立於不敗之地。

1,彈性語言

領導在辦具體事的時候,作用彈性語言,可將所說的話,所做的事,儘量地留有餘地。

什麼叫彈性語言?彈性語言即可進可退的語言,但又區別於模稜兩可。如遇非明確答覆不可的事,同時又不好答覆時,可用“考慮考慮”“研究研究”“再作答覆”為盾牌語言,好為自己爭取迂迴的時間。

如屬下問上級:“有些外債需要清償,對方催得很緊,你看怎麼辦?”上級答說“我們加力收入一些,每個人都應負起還債的責任,債要儘快給人家清償。你覺得還有什麼辦法?”這就是彈性語言。領導運用它時,同時又在思考良策,用以擺脫已臨的危機,若事情不濟,領導人仍然留有讓部下解決問題的餘地。

當然,高明的彈性語言,正是高超政治藝術的一部分,不是可以輕易學到手的。彈性語言奇就奇在可以迴旋。

領導者學習彈性語言,必須堅守適中純正的規則,不可失之偏頗。領導者運用彈性語言,可免遭部下怨恨,也免遭政治失利的境地。因為,事之媒介必是言,言的來源又是心,心之所思,原始於我與我所想。

2,彈性人事

彈性最能予己以主動,對人對事彈性處之,迴旋餘地當然很大。

如,對一個人既不要把他看做敵人,也不要把他看得太親密。親而不可太近,疏而不宜過遠,取其彈性中段較宜。對一件事,從理論上講,要辦它就要想一定能辦成,辦的過程中可能遇到麻煩;但從不定死哪件事不可辦,叫做“不見老底不回頭”。這就是對人對事彈性為本的策略。這個策略起碼留有餘地,保存實力,達到時時主動的功效。

古代皇帝曾將大臣們經常性、變化性地記入順、疑、逆各冊之中,尤對逆冊人員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就是對順冊人員,也是嚴加防範,唯恐他們篡權奪位。政治家作用彈性策略,將“順、疑、逆”各派勢力運於掌心,去其逆勢取其順勢,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務。

3,彈性政策

政府的彈性政策可給人以長期穩定的假印象,也可為執政者集中權力做好宏觀調控提供手段。政策,可按治國的需要隨時添加些新的政策色彩。因此,大到國家,小到一個部門的聰明的領導者都青睞“彈性政策”。

綜觀起來,彈性政策並不是不明確,但它卻如春夏秋冬一般,雖生於地球但能交替變化,無論如何都能為執政者靈活運用。

制定彈性政策的目的在於從原則上相對保證政策的連續性於穩定性。從精神上實質為執政者開闢一個大的迴旋餘地。像武俠小說中的迴旋鏢,擊中目標就擊中了,擊不中,鏢還回到自己手上,絕不至於陷入被動。

制定彈性政策的原則是,增強方針政策在文字語言方面的籠統性和大原則性,減少它的具體性,以便隨時按照政治需要,改換政治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