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守护:作为中国传统工艺,这残忍的华美曾惊艳了全世界!

中国古代的金银首饰一直都以绝美著称,在这些珠光宝气的材料中,其实有一种非常纤细的材料特别容易被大家忽视,那就是翠羽。点翠最早诞生于汉代,可以说是汉民族首饰工艺的一个典范。点翠是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银等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的羽毛仔细地镶嵌上去。由于工艺繁琐,材料难得,所以点翠饰品自古就是富贵人家的专属。

文化遗产守护:作为中国传统工艺,这残忍的华美曾惊艳了全世界!

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而且永不褪色。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到了清末民初开始在民间流行,深受女子喜爱。也是在此时,绝美的点翠饰品经由在华外商之手走出国门,惊艳了整个世界。

文化遗产守护:作为中国传统工艺,这残忍的华美曾惊艳了全世界!

点翠工艺充分体现了东方饰品注重细节,讲求工艺的精细、含蓄之美。翠羽光泽好颜色鲜亮,再配上金光闪闪的凸边,衬托古代仕女乌黑如云的绣发,犹如幽幽湖水上点点灵动的浮光魅影。然而翠鸟娇小,羽毛柔细,即使制一朵精巧的头花却要牺牲许多美妙的小生灵。

文化遗产守护:作为中国传统工艺,这残忍的华美曾惊艳了全世界!

翠鸟的翠羽由于折光缘故,翠色欲滴、闪闪发光,翠鸟因此而得名,也正因这绮丽夺目的羽毛而美名远播。点翠发展到今天,手工艺人更可用蓝色缎面丝带代替翠羽,经过巧手装饰,与羽毛几可乱真。此种方法,更廉价,更环保,对于翠鸟已经作为保护动物的今天而言更为适宜。

文化遗产守护:作为中国传统工艺,这残忍的华美曾惊艳了全世界!

1933年,中国最后的一家点翠工场终于关闭,点翠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点翠工艺也被烧蓝工艺取代。现在,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点翠失传了,或许我们再也见不到如此惊艳的饰品,但是我们更该感到庆幸,毕竟翠鸟可以安心地生存了。

文化遗产守护:作为中国传统工艺,这残忍的华美曾惊艳了全世界!

不管传统的工艺有多美,艺术价值有多高,都永远无法和生命相比。失传的点翠正是成全了翠鸟的延续,或许这才是天地之间的一种大美。如今,点翠成为绝唱,但我们不曾忘却,它曾经惊艳了全世界。

文化遗产守护:作为中国传统工艺,这残忍的华美曾惊艳了全世界!

点翠头面也被影视剧尤其是清宫剧广为借鉴,比如《甄嬛传》里华妃娘娘的头饰,甄嬛因为没有华妃娘娘那么华贵,所以戴得少一些。宫廷大剧《甄嬛传》里面华妃的凤凰头饰就是点翠工艺的完美呈现,雍容华贵而不张扬的色彩极为吸睛。乌黑如云的发鬓间,一抹绮丽夺目的翠色,行一步,光线变换,翠色亦跟着光线流转,如幽幽湖水上点点灵动的浮光魅影,愈发衬出华妃容光焕发。

文化遗产守护:作为中国传统工艺,这残忍的华美曾惊艳了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