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魚殼,應該瞭解一下

人們根據長期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

但受到地域和習俗的影響,這也不絕對,

民間有句老話: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魚殼。

第一,為什麼不買糟頭肉?

所謂的糟頭肉,指的就是豬的脖子那一塊的肉,

也稱為殺口肉,因為殺豬時都是從脖子殺的,

這個地方的血管、淋巴、腺體比較多。

農村老話: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魚殼,應該瞭解一下

大家得知道,淋巴和腺體多的地方,

就意味著病菌和毒素是最多的,

所以,糟頭肉,不僅不衛生,而且還不健康。

那屠夫一般都怎麼處理呢?

特別有良心的師傅會直接把糟頭肉丟掉,

但很多不良商家,願意用低價購買糟頭肉,

回來剁成肉餡,做包子或者包餃子。

老百姓通常都知道槽頭肉是不好的,但很可惜的是,

跟糟頭肉同樣不好的一些部位卻廣受歡迎,

比如鴨脖,雞翅,這些部位也是淋巴和腺體最多的地方,

跟朝頭肉一樣不提倡大家吃,但卻廣受歡迎,

愛啃鴨脖的朋友,儘量還是少吃一點吧。

農村老話: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魚殼,應該瞭解一下

第二,為什麼不買鯽魚殼

鯽魚殼,是湖北人對鯽魚的一種叫法。

農村老話: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魚殼,應該瞭解一下

為什麼叫鯽魚殼呢?因為你把鯽魚曬乾會發現,只剩一層殼了,

沒什麼肉,所以有這麼多魚乾,就是沒有看到鯽魚乾。

在古代人看來,鯽魚都是骨頭和殼,肉少,吃的不划算。

並且鯽魚的刺特別多,而且都是小刺,

家裡有孩子和老人的,很害怕給卡到。

如果想要規避小刺的影響,最好就是用油炸,

像做成酥魚就能把刺耳給炸熟,

但以前人們物質匱乏,生活條件沒那麼好,哪裡捨得用油炸呀。

買魚不買鯽魚殼,這句話主要流行於北方地區和西部地區,

南方人是沒有這個苦惱的,為什麼呢?

農村老話: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魚殼,應該瞭解一下

因為南方人喜歡用鯽魚燉湯,鯽魚湯特別鮮美,

難道北方人就不懂嗎?也不是不懂,是因為北方人,不不太愛喝湯,更喜歡吃肉。

民間說鯽魚頭鯰魚尾蛤蟆肚子蟲蟲嘴。

所以呀,民間俗語,有的有道理,有的都已經過時了,

割肉不割槽頭肉,對我們,是一條健康的提醒,

買魚不買鯽魚殼,只是飲食習慣不一樣罷了。

對了,在你們那裡,鯽魚叫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