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疰夏談夏季養陽|科普

↑點擊上方“健康春旅”免費訂閱

首都醫科大學

醫學博士

新浪微博:

“新派中醫吳義春”

好大夫網站:

吳義春

今日芒種!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個節氣,預示著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芒種是繁忙的季節,這時候的時間是用分秒來計算的,人們在"收"與"種"之間快節奏地轉換。

生活在勞動中變樣,勞動又改變著生活的軌跡和方式。在這成熟、收穫的季節,我們需要在忙裡偷閒中思考和抉擇,也需要在各種忙碌中注意自己的健康。

春夏為什麼還要養陽?

夏天養生之一大誤區:貪涼喜冷浪費陽氣

夏天天氣炎熱,氣溫升高,外陽(天陽)盛導致人們誤認為人體陽氣也盛,自然容易揮霍浪費自身"陽氣"(如貪食冷飲,空調勁吹,夜裡開窗等),殊不知夏天出汗,氣隨液脫,陽氣外浮,容易導致中焦內虛,這是夏季疾病發作的核心所在。所以中醫養生強調"春夏養陽"就是這個道理,同時也是"冬吃蘿蔔夏吃薑"夏天氣溫炎熱還要吃溫性的姜的道理。如果違反了它,則易損傷心氣,到秋天之時甚至容易患瘧,這是因為夏天長養的基礎差,供給秋天收斂的能力也就差了。

由疰夏谈夏季养阳|科普

從中醫角度講,陰陽是人體不可分割的整體。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它們分佈在肌膚表層,負責抵制一切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陽氣足,則臟腑功能好,陽氣虛,臟腑功能就衰弱。春夏陽熱升發,大地酷暑炎熱,土地之上陽熱盛滿,土地之下陽熱微少(夏日人到窯洞或山洞之中涼爽至極就是這個道理;夏天老人喜歡待在茅草房子兩塊也是這個道理)。

01 注意中焦內虛

人與自然共存,人體也是一個小宇宙,夏天人體的陽氣容易隨著毛孔張開出汗導致陽氣浮於外而虛於內,易造成"中焦內虛"甚至內虛寒的狀態。夏季陽氣外浮,中焦內虛,這樣的病理生理特點常導致夏天中焦胃腸病頻發。最近社區出診時發現以腹脹滿或兒童積滯就診的病人居多。

就像古代軍事上大部隊離開大本營遠攻近伐容易造成老巢空虛給敵人趁虛而入的機會,所以對方才會有"調虎離山"之計導致直搗巢穴,而深諳此道的將領往往是"遠伐近交"通過"近交"保證大本營安全。

02 注意陰寒侵襲

因為夏氣疏洩,毛孔張開的特點,夏季晚上睡覺開窗,容易因為晝夜溫差大而出現受涼凍著的陰暑證,這也是由於中氣內虛,以致陰寒之邪乘虛侵襲而為病。

由疰夏谈夏季养阳|科普

小兒疰夏須早防

疰夏,又稱為暑熱證,多見於小兒,一般是指嬰幼兒夏天發生的特有的季節性疾病。臨床以長期發熱,經久不退為主要特徵,同時可見有口渴、多飲、多尿、少汗或不出汗,在我國南方及臨海地區較多見。好發年齡 6 個月~ 3 歲,有明顯的季節性,集中於6、7、8三個月,與氣溫高低有關,是因素體虛弱、復感受暑熱之氣而引起,以乏力倦怠、眩暈心煩、尿多汗少,體溫波動在 38℃ ~ 40℃ ,熱期可達 1 ~ 3 月。

夏季氣候炎熱,小兒體質薄弱,不耐暑熱,為暑氣所傷,內侵肺胃。暑多夾溼,溼之為病,多傷脾,日久化熱,津液必傷,津液耗傷,加之氣虛,往往出現熱邪羈留而不易退。夏季氣候炎熱、雨溼較多,天暑下迫,地溼上蒸,體內溼熱,溼熱相合,導致疰夏。 疰夏的典型症狀包括:噁心、乏力、煩熱、納差、濡脈、舌淡體胖。

由疰夏谈夏季养阳|科普

疰夏也可併發中暑等夏季多發病,因此,要及早預防。預防疰夏的關健在於增強身體素質、注意起居飲食。在夏季到來之前,可服用一些如香砂六君丸、當歸補血湯、六味地黃丸等藥物,以達到有效預防的目的。

此外,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保證足夠的休息;

避免出汗過多,及時補充水分,適度通風;

注意清淡飲食,保持健全的腸胃功能,減輕疰夏症狀;

多食蔬菜,水果,淡水魚等,少用油膩,辛辣,油炸,醃製食品,平時多食冬瓜,蘿蔔,番茄,黃瓜,苦瓜,黑木耳,紫菜,有利於化溼祛濁;

大麥茶,苦丁茶,菊花茶等可以常常飲用。

需要強調的是,夏日貪涼,過食生冷,也是疰夏的原因之一,須予注意。

疰夏雖然不是特別嚴重的病症,但也需引起我們的重視。只要我們預防在先,積極治療,它對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影響可以大大減少。

長時間吹空調傷陽嚴重嗎?

現今社會,空調已成為夏季人們避暑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空調使用不當,會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正常情況下,人體會根據氣溫的變化進行體溫調節(嬰幼兒除外)。夏季室外溫度高,皮膚外周血管是舒張的,毛孔也是打開的,利於排出汗液。當突然進入溫度相對較低的空調房,皮膚外周血管會迅速收縮,毛孔閉合,汗腺分泌減少。

北京的酷熱難熬,"製冷設備"晝夜負荷工作,最時髦的則屬其中的"空調機"了。空調機一開,則颯颯冷氣撲面而來,沁人肌膚,一身暑汗頓消,在貪涼取冷之時,悄無聲息中得了"空調病",所以夏天也有"傷寒"!

由疰夏谈夏季养阳|科普

"空調病"據臨床觀察, 它有惡寒、發熱、身痛、氣喘、無汗等證。其脈則見浮弦, 或者浮緊。其舌苔則白潤不幹,此屬於"空調傷寒"。對於這個病, 西醫見有高熱氣喘, 痰聲漉漉, 溼性羅音, 多按"肺炎"治療。然而打針輸液等治法, 臨床收效甚微。

轉請中醫會診, 因有畏懼麻、桂之片面性, 對患者在體表束縛的一層寒邪, 得不到及時的溫散之法。其慣用辛涼之銀翹、桑菊等方, 則必然鬱遏陽氣, 冰伏寒邪, 始終得不到外出的機會。

"不少人以為流感是熱性病, 所以要用涼藥治療。初時還以辛涼為主, 銀翹、桑菊廣為運用, 後來漸至苦鹹大寒( 如板藍根) 等, 理由是它們可以抑制病毒生長。至今國內感冒藥市場為寒涼藥佔領,結果是, 大量的可用辛溫解表的麻黃湯一、二劑治癒的風寒感冒患者, 卻隨意用寒涼藥, 令表寒閉鬱, 久久不解, 釀成久咳不已, 或低熱不退, 或咽喉不利等等後果。臨床屢見不鮮,而醫者、患者竟不知反省。"

萬有生教授,江西

以上萬老之言, 是由衷而發, 反映了他對只知用辛涼, 而不知用辛溫的片面性, 有一種焦急不安的心緒。

如果老年人患了"空調病", 因其抵抗力下降, "老怕傷寒", 雖然出現發熱, 而脈來不浮反沉, 浮為陽, 沉為陰, 陽證見陰脈者為逆,此證危機四伏, 死人最速。此證往往伴見痰鳴氣喘、指涼不溫、精神不振、側頭欲睡, 這些證候叫做"少陰傷寒"。必須當機立斷, 而急用溫經補陽之法: 附子 12g , 炙甘草 10g , 麻黃 3g 急煎與服。方名叫麻黃附子甘草湯。使其外散太陽之寒, 內溫少陰之陽, 附子力大氣雄, 助正匡邪, 兩治表裡,既監麻黃之迅, 又增甘草之補, 服後多可轉危為安。

如何預防空調病?

空調病的發生是由於房間密閉性強、空氣流動性差、風量小、長時間不開窗、陽光不足,使房間的溼度和溫度條件變成致病因子的溫床,導致黴菌、細菌、病毒等各種微生物大量繁衍寄生在寢具、地毯、窗簾、傢俱上。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中,一是大量微生物滋生,容易感染微生物引發的疾病,二是溫度設定的太低,與室外溫差大,一進一出容易感冒。

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室溫調控在 26 ~ 28℃ 左右,不能低於 26℃ 。室內外溫差最好不要超過 7℃ ;

定時開窗通風、換氣:為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應定時開窗通風,空調開機 1 ~ 3 小時後,關機、開窗換氣。(經驗分享:開空調的時候不要緊閉門窗,而是留個小縫,可以減少關機開窗的頻率);

睡覺房間避免開空調:在空調房時間太長很容易受寒,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喝一些茶飲來預防,如祛暑飲,或生薑茶。生薑茶具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能夠有效預防與治療空調病。在喝生薑茶的時候,取生薑 3 - 5 片,大約 5 克左右,用沸水沏開即可。如果想要生薑的效力發揮更強,可以在沸水中煎煮5分鐘,或者在微波爐內加熱 3 分鐘。

由疰夏谈夏季养阳|科普

關於夏季養生,還有一些注意事項,如民間流傳著一種“夏天最好別吃中藥”的說法,其實不盡然。以上介紹的夏季常見病及養生的要點,對於夏季病更需在夏季及時化解,而針對夏季常見的"內溼"、"暑熱"、"表寒"等相關病因更需及時用中藥調理,以達到治病防病之目的。

由疰夏谈夏季养阳|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