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疾病夏天多發,更需要引起重視|建議

↑點擊上方“健康春旅”免費訂閱

首都醫科大學

醫學博士

新浪微博:

“新派中醫吳義春”

好大夫網站:

吳義春

從 5 月份開始,天氣悶熱,雨來得雖遮遮掩掩,但是欲罷不休,這種情況下溼氣不請自到。最近接診發現因“溼”為患的越來越多,近乎是“十病九溼”。

總結每週一次朋友專場慢病專臺發現不光有溼疹、皮膚瘙癢等皮膚淺表病,還有深入血液的痛風、高脂血症,甚至轉入到內臟的胃腸病、婦科帶下病,這些多少都跟溼氣相關,所以這個季節談化溼更是應季和及時。

夏天是脾胃病高發的季節,值得我們每個人關注,本期我們重點介紹脾胃病的防治。

这类疾病夏天多发,更需要引起重视|建议

1

脾胃病主要與兩個方面相關,

你屬於哪一種?

脾胃病種類繁多,有食管性疾病、有胃腸性疾病、有肝膽性疾病,但筆者常用以下兩分類法分析研究常見脾胃病可以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酸相關性疾病

人體正常胃會分泌胃酸促進消化,但是如果酸分泌異常,過多或過少都容易引起疾病。酸分泌過多會引起胃黏膜保護屏障受到“猛烈攻擊”形成糜爛或者潰瘍,這類疾病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者胃食管反流病,主要表現的是反酸、燒心或者胃痛。如果有這些症狀就得及時正規就醫以明確是否是酸相關性疾病。

現代年輕人經常不按時吃早點,尤其女性為了減肥常不吃早點,容易出現生物節律性膽汁在早晨分泌時沒有食物消化,導致膽汁消化胃腸粘膜出現潰瘍合併膽汁反流,

這屬於鹼性反流這個情況往往需要結合抗膽汁酸的藥物效果才會更理想,如鋁碳酸鎂

这类疾病夏天多发,更需要引起重视|建议

酸分泌減少的如慢性萎縮性胃炎,長期以往容易形成惡性貧血、胃的惡性腫瘤,慢性萎縮性胃炎在慢性胃炎中屬於嚴重的情況,已經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重視。胃痛、反酸除了抑酸治療,還可以用中藥的方法更好的提高療效,對於萎縮性胃炎部分患者用中藥還可以逆轉。

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

正常的消化系統是攝入食物,經過消化吸收,最後排出體外,如果這個過程受阻或者延遲或過快,就屬於胃動力異常

這類疾病包括食管動力性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瀰漫性食管痙攣、胡桃夾食管,賁門失弛緩症、胃排空障礙,包括胃輕癱,多見於糖尿病患者,還有腸道功能紊亂,包括便秘和腹瀉。

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的症狀是胃脹、嘔吐、便秘、腹瀉等,而腹脹是一個更具有中醫治療優勢的症狀,腹脹分為劍突下心窩脹,脅肋部脹悶、臍周或左下腹脹伴排便異常,或者包括小腹發涼伴脹悶不適等類型,這些情況用中藥的效果往往比較理想。

这类疾病夏天多发,更需要引起重视|建议

以上是筆者對於胃腸病相對簡單的分類,當然臨床非常複雜,大家眼中的“胃不舒服”,雖指的是上腹部不舒服,但這個部位,可是“刀光劍影,暗藏殺機”,如雖以上腹痛就診卻往往心臟病急性發作,所以胃病別輕易扛或忍,這需要引起我們每個朋友的重視!

2

你的胃裡有個壞細菌嗎?

人體胃是一個酸性的環境,在這樣一個濃酸的環境下,也並非“寸草不生”,部分人群會定植一個壞細菌——幽門螺桿菌。之所以稱之為“壞”,因為研究表明: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一生中有 10% 到 20% 會發展成消化性潰瘍,而其中 1% 到 2% 的人,則有可能會發展到胃癌,幽門螺桿菌是這些疾病的“罪魁禍首”。

幽門螺桿菌是定植於人類胃黏膜的螺旋樣桿菌,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正常的胃黏膜會產生炎症。有數據表明,70% 至 90% 的慢性胃炎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果不進行干預治療,胃黏膜細胞不堪重負,可能進一步導致病變甚至惡變為癌。幽門螺桿菌具有很強的活性與繁殖能力,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胃癌第一致癌原。

这类疾病夏天多发,更需要引起重视|建议

所以及時清除幽門螺桿菌,對於有潰瘍或者有胃部不適症狀患者這個問題更需引起重視。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治療,一般主張用兩種抗生素聯合抑酸及胃黏膜保護劑,但是因為抗生素細菌耐藥性的廣泛存在,幽門螺桿菌可能存在根除失敗的問題,這種情況往往被稱為

“難治性的幽門螺桿菌感染”

但是,難治性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運用中藥可以更好提高幽門螺桿菌清除率。

難治性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三種證候:

溼熱證:需要清熱化溼,理氣和中的治療,這類人群更多見;

脾胃虛寒證:需要健脾和胃,溫中散寒;

寒熱錯雜證:需要辛開苦降,和胃開痞。

3

脾胃病因“溼”為患嗎?該怎麼辦?

溼氣在脾胃病發病中的“禍害”作用,越來越得到有胃病朋友的重視。春夏之交,氣溫升高,患者多有貪涼飲冷,導致寒溼入侵,或者暑溼蒸騰,感受溼熱,亂於腸胃,導致胃腸功能失調,或嘔吐,或胃脹,或洩瀉,或大便粘滯不爽,嚴重者也伴有胃脹痛。

這類人群往往舌頭胖大或者舌上有厚苔,這樣的舌象說明體內有溼氣!

今年的溼氣比往年來得都要早,剛進入 5 月份溼氣就來了。人體溼氣過重時,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夏天首當其衝的是胃腸病泛發,包括小朋友的急性胃腸炎多少都跟溼相關。化溼除溼又成為每個朋友需要及時面對的問題了。而溼邪從不孤軍奮戰,總是與其他邪氣狼狽為奸。如溼與寒在一起,稱為溼寒;與熱在一起,稱為溼熱;與風在一起,稱為風溼;與暑在一起,則稱為暑溼。

这类疾病夏天多发,更需要引起重视|建议

夏季更應重視排溼。在溼氣的治療上,中醫擁有幾千年的治療經驗,無論北方的內溼,還是南方的外溼均需除之而後快。對於溼氣的治療,首先應祛溼化溼。

祛溼法是運用辛散苦燥或芳香化溼藥物,去除溼氣的治法。

此類患者往往頭暈身困、脘腹脹滿、大便溏軟、舌苔膩濁等。

常用藥物如半夏、橘紅、茯苓、薏苡仁、旋覆花、蒼朮、萊菔子、車前子等,代表方劑如二陳湯等。

化溼更需要及時益氣健脾。由於溼氣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脾胃的運化功能不足,因此去除多餘的溼氣之後,還得養脾胃,這樣才能防止溼氣反覆發作。

益氣健脾法是運用甘溫或甘平藥物,使脾健溼運、三焦通調、水溼輸布的治法。

適用於溼濁阻滯日久,脾胃氣虛所致神倦乏力、氣短懶言、納呆脘悶、大便溏軟、肢體浮腫、面色萎黃、舌質淡胖、苔白膩等。

常用藥物如人參、黨參、太子參、西洋參、黃芪、白朮、茯苓、薏苡仁、扁豆等,代表方劑如六君子湯、防己黃芪湯、實脾飲等。

溼氣已成了當今時代人們主要的健康隱患之一,有人認為夏天不應吃中藥,實際上溼氣為夏令的主氣,在這個季節更應該及時化溼才能讓溼不要進一步深入骨髓,否則“不治將益深”或許會成為現代版的“蔡桓公式”的痛和恨。

關於胃病,我們還說過:

往期精彩回顧:

这类疾病夏天多发,更需要引起重视|建议

你有哪些健康困擾歡迎在下方寫留言提問,有機會被吳義春博士選中解答哦!

这类疾病夏天多发,更需要引起重视|建议

好的!如果我還有更多的問題想要和博士反映,怎麼辦?

这类疾病夏天多发,更需要引起重视|建议

歡迎您進入新浪微博 “新派中醫吳義春” 好大夫網站(吳義春)等平臺進一步諮詢互動哦!

— 如何預約就診?—

吳博士工作室

為響應國家“三級醫院專家下基層”政策,及解決“搶救室不出門診”及“急三慢七、急診只讓開三副藥”難題,現在北京東城醫保定點普康中醫院(社區不用選擇定點,皆可就診)開設吳博士工作室,專門解決朋友尋醫問藥及各種疑難雜症。

► 形式:預約制就診

► 時間:每週六全天

☎ 預約電話:010-84128685(電話預約)

15001306323(微信預約,僅限工作時間)

这类疾病夏天多发,更需要引起重视|建议

↑長按投資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