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這裡有關於流感的一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醫學博士

自 2017 年 11 月中旬以來,氣溫如“坐山車”忽高忽低,全國多地報道兒科爆滿。最近一週,醫院輸液大廳里人滿為患、配藥室前擁擠不堪,不少孩子高燒無法上學,家長抱著孩子心急如焚,有的班級,上課的學生只來了一半,甚至有的學校,因此而停課一週。

最近這波感冒來勢兇猛,兒科門診甚至呈爆發性增長。不僅孩子中招,不少大人也沒能倖免。發燒、咳嗽等醫院的門診、急診量持續上升。目前本市已經進入季節性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流感為什麼不請自到?


橫行世界的流感!

在整個歷史長河中,人類已經被席捲全球的病毒“淨化”過多次。流感也不例外。

1918年3月11日午餐前,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軍營裡的一位士兵感到不適,前去就醫,軍醫診斷認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而未加重視。然而幾天之後,軍營裡已經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在隨後的幾個月裡,這種“感冒”幾乎傳遍了整個美國的軍營,甚至美國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它的蹤影。這一階段美國的流感疫情似乎並不那麼嚴重,與往年相比,這次流感造成的死亡率也沒高多少。

然而,可怕的事終於發生了,流感隨後傳到了西班牙,在1918-1919年間,總共造成800萬西班牙人死亡,這次流感因此得名“西班牙流感”。這次流感呈現出了一個相當奇怪的特徵:以往的流感總是容易奪走年老體衰的人和兒童的生命,而在這場瘟疫中,20歲到40歲的青壯年人也成為了死神追逐的對象。

這就是“流感”性情大發作時的情形,但是在它溫和的時候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北京目前已進入流感流行季節,流感病毒活動度顯著增強,中小學校由流感導致的聚集性疫情明顯增加。

據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紹,近期流感出現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3N2亞型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共同“流行”的情況。

最新疫情通報

2017年第50周(2017 年 12 月 11 日至 2017 年 12 月 17 日),全市共報告法定傳染病 18 種 5244 例,死亡 3 例。

報告病例居前 5 位的病種依次為:流行性感冒、其它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肺結核和猩紅熱,共佔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數的 92.03 %。與前一週比較,流行性感冒上升了 110.68 %,其它感染性腹瀉病上升了 12.63 %!


流感,你知多少?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

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傳播,病毒存在於患者或隱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過說話、咳嗽或噴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氣中,病毒在空氣中可保持30 分鐘,易感者吸入後即可能感染。人群對流感病毒普遍易感。老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者心臟病患者易併發肺炎,且有導致死亡的可能。流感不同於普通感冒:

科普|這裡有關於流感的一切

典型的流感症狀是:急起畏寒、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

科普|這裡有關於流感的一切

臨床可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單純性流感

最常見,臨床可有急性高熱,體溫可達39~40℃,全身症狀較重而呼吸道症狀並不嚴重。

中毒性流感

較少見,伴有休克,病死率極高。

胃腸型流感

除發熱外,以嘔吐、腹瀉為主要表現,兒童多見。

流感病毒是引起症狀的元兇,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

甲型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生大範圍流行。

乙型常造成局部爆發或小流行。

丙型僅以散在形式出現,主要侵犯嬰幼兒。

科普|這裡有關於流感的一切

目前常用的早期快速的診斷方法是:從患者分泌物中(如咽拭子)檢測流感病毒核酸(RNA)測定。重症流感發展迅速,胸部影像學常提示雙側或多肺葉浸潤影,在 48 小時內肺部浸潤影擴大> 50 %。

科普|這裡有關於流感的一切

科普|這裡有關於流感的一切

科普|這裡有關於流感的一切


流感病毒感染怎麼治?

病人除了應早臥床休息,多飲水,清淡飲食外,還應該及時對症及抗病毒治療。

目前,特異性抗流感病毒的藥物只有 3

奧司他韋(口服片劑,俗稱:達菲,用於成人及兒童)

扎那米韋(吸入粉劑,9歲以上,一日兩次,療程為 5-7 日)

帕拉米韋(針劑,可用於重症病例或無法口服者)

所以說,一旦感染流感,我們的辦法真的不多。

這3種藥物,都是針對流感病毒的N(神經氨酸酶),不能抑制病毒感染,只能限制新生病毒釋放。我們是否陷入無藥可用的窘境?

科普|這裡有關於流感的一切


四時之中,氣候失常,如春應溫而反寒,夏應熱而反冷等,就像今年,有人曾問:2017年最後一場雪,你還來不來?!這樣的氣候非常容易出現時行疫氣,今年流感不見減少就不難理解了。

2017 流感退熱方(以發熱症狀為主)

適應症:發熱,咽乾咽痛,咳嗽有痰,便幹,舌紅苔薄。

參考方:荊芥穗15g,山梔⼦10g,生麻黃6g,青蒿15g,牛蒡⼦15g,杏仁15g,玄參15g,柴胡15g。

服法:少量頻服,每隔2小時喂藥一次,直到微微出汗為度。

2017 流感咳嗽方(以咳嗽症狀為主)

適應症:咳嗽,痰黃量多,粘不易出,咳吐不爽,舌紅。

參考方:荊芥穗15g,山梔子10g,生麻黃6g,青蒿15g,牛蒡子15g,杏仁15g,玄參15g。

服法:少量頻服,每隔2小時喂藥一次,直到微微出汗為度。

科普|這裡有關於流感的一切

當然,臨床中要辨別不同的兼證:

如有夾溼,頭脹如裹,胸悶口黏,要及時化溼;

如有夾燥,口乾咽燥,咳嗽無痰,要配合潤燥;

如有夾食,納呆噁心,脘腹脹滿,要及時消食。

中醫的難處不是千人一方,而是一人千方。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法律承認同時存在中醫、西醫和中西醫結合三種醫療模式的國家,這三種醫療模式各有所長,優勢互補,更好的服務於中國人的醫療健康。

2003年非典,那場人類突如其來的災害,在中華大地肆虐長達半年之久。付出了沉重生命代價和經濟損失的中國人,回顧並認真總結半年之久與非典奮戰的歷史,不禁深深為中華民族祖先留給我們一筆巨大的財富而自豪:非典讓中醫藥更具魅力,國際主流社會和主流醫學界開始越發重視中醫藥。

一則來自科技部的消息稱,由400多名醫護人員組成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典科技攻關組,對562例非典病人的對照觀察、統計問卷等調查數據表明,治療非典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比單純的西醫治療方法顯示出明顯優勢,主要表現於退熱、改善呼吸、改善肌體缺氧和減少激素用量等方面。

中醫中藥以其獨特的魅力在治療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溫病中常用方劑,如銀翹散、白虎湯、蒿芩清膽湯、麻杏石甘湯、小柴胡湯等,對於病毒性疾病發熱有良好的退熱效果,且能明顯改善臨床症狀及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在王辰院士領銜的“傳統中藥湯劑治療甲流有效”臨床研究中,麻杏石甘湯-銀翹散組方被確證可顯著縮短新甲流發熱時間,研究發表於權威醫學期刊、被公認為國際內科學領域“第一刊”的《Ann Intern Med》(《內科學年鑑》)。

該項研究由國內11家醫院參與,研究結果顯示,奧司他韋、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加減方單用或聯合應用,治療新型甲型H1N1流感,均可縮短患者的熱退時間。此結果提示,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加減方可作為甲流病毒感染的替代治療方法。

王辰院士深情回憶在論文發表時面對老外的種種質疑解疑答惑之不易,“他們擔心麻黃鹼成分的毒副作用,我們就解釋使用劑量很小,完全在中醫藥典的安全劑量範圍內。且205例患者中未見心率加快、血壓高等副作用,安全性好。”此外,老外也很執著的問另一個問題:“你們中國湯究竟是什麼成分,有效成分是什麼?”王院士的回答是,“汽車的主要功能是裝載,那它的成分是什麼?是橡膠、是鐵、是鋼材?你們問我重要的成分,就好比問我關於汽車的這個問題”。幾句對話,讓老外安靜下來傾聽。最終,王辰用“黑箱理論”說服了老外:“把中藥的作用過程看成一個黑箱,不要去糾結機制是什麼,只需評價輸入和輸出就可以。麻杏石甘湯-銀翹散組方確實可以明顯降低發熱時間,是不是就應該被認可呢?”文章最終被認可發表。

誠如上述介紹,中醫藥治療流感並非僅有麻杏石甘湯一法。中醫藥數千年傳統的精髓就在於辨證論治,中醫的長處在於根據個體差異實行辨證施治。中醫強調內因,不進行對抗治療,強調用藥物來調整人體的自組織能力抗擊“敵人”,這也是中醫藥能治療各種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核心所在。


流感,防護還是很重要!

  • 無論是您自己,還是家人,萬一中招,不要硬扛!

  • 有可疑接觸史,並出現發熱、咳嗽、流涕,務必儘早上醫院診治!

  • 有感冒患者 2 例以上的家庭,且繼續增多時,務必及時就診!

  • 發熱持續不退,應及時做檢測流感病毒核酸測定,由專業醫生進行。

  • 萬一真是流感,還不管不顧,到處跑的話,可能會害人害己!

特別提醒

一旦有流感樣症狀包括發熱、咽痛、咳嗽、流涕

等症狀,特別是高熱超過 3 的患者,應帶上口罩、就地與家人隔離,避免近距離接觸老人、孩子或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並單獨使用生活用品及餐具。

平時應加強個人衛生護理,可以用淡鹽水早晚漱口,清淡飲食,多飲水。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內可以放置敞口食醋自然揮發。

患者出現疑似流感症狀,一定儘快正規就診,尋求專業醫生指導,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及時規範治療,中西醫結合,以防止流感併發症的出現,將疾病遏制在萌芽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