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吃餃子居多,除此,你那有沒有其他特別的美食?

小道士唸經


我們老家有一種食品在元宵佳節的時候吃,叫“布袋饃”,布袋饃還上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遺產名錄了呢!

我老家因為地處中原,過去沒有水稻種植,元宵節沒有米麵做元宵,就想出一個辦法做一種食品。因為過年的時候做的有肉,有饊子等,到十五的時候也吃差不多了,只剩下一點渣了,我們老祖宗非常聰明,利用這些剩餘材料做了元宵節的特色美食。下面我就把做布袋饃的做法告訴大家:

第一步,和麵,就像和餃子面一樣,和好先醒著。

第二做餡,粉絲泡軟剁碎(不要太碎),過年吃剩下的紅燒肉等肥肉剁碎,青菜豆腐等剁碎,薺菜最佳,其他的也可以,蘿蔔白菜等都行,只是要把握量,不能太出水的蔬菜。蔥姜是必須的。饊子擀碎,全部和好。

第三做饃:面擀成圓形,比盤子大一點即可,在擀成麵皮的面上放上調好的餡,均勻分佈,捲成筒狀,放鍋中蒸,上汽15分鐘即可。

布袋饃非常好吃,營養豐富,口感好。元宵節那天,家家戶戶都吃。

為什麼叫“布袋饃”呢,因為長長的形狀像布袋一樣,預示來年打下糧食多,吃布袋饃叫“扛布袋”,因為豐收的時候,麥子收成好,一布袋一布袋往家扛,是過去人們對豐年的期盼。


慧中秀外W


過年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餃子像元寶,寓意好,再包上寓意更好的餡,心裡美美的。

但是餃子並不是天天吃,過年也不只是年三十這麼簡單,還有以後親戚來拜年的時候也要吃飯的,吃什麼呢?我是山東的,我說說我老家過年除了餃子還有啥。

面魚

面魚聽起來是魚,實際上除了面之外,只有油了。面魚跟油條很像,只是比油條寬,比油條薄。具體做法應該跟油條很像吧,沒做過,不知道。但是我只知道我很愛吃,只有過年和七夕的時候才做。


可能因為花生油太貴,而且做起來比做饅頭麻煩,除了過年和七夕,基本沒人做,但是過年的時候,我們那邊應該家家都會炸,有時候去親戚家,還會帶上二十多個。

巧餅

不知道別的地方怎麼說,我們那邊把用模具做出來的饅頭叫巧餅,說是過年不好吃光頭的饅頭,要做成花式饅頭,巧餅就是其中之一,不知道該怎麼描述,看圖片吧。有魚形狀的,寓意年年有餘,有壽桃形的,寓意長命百歲。



包子

過年除了面魚,就是包子,包子餡以肉餡為主,有人包牛肉的,有人包豬肉的,我二姑會包一種糖加純肥肉的,沒幾個人能吃下去,我們家只有我爺爺和我爸能吃,爺爺走了以後就只有我爸能吃,二姑每年都包,好像只有我爸能吃幾個,我一口都吃不下。

糖包

過年單單吃饅頭不太好,所以會包一些以糖為餡的包子,紅糖居多,蒸透了以後,糖心甜甜的,很好吃。以前我只扣心吃,皮給父母,好幾年沒吃了。


有沒有萊州的老鄉,看看我說的對不對?趕緊支持下,點個贊,點個關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