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新政治循環是臺灣向上提升的必由之路

形成新政治循环是台湾向上提升的必由之路

2018年臺灣“九合一”選舉的過程及其結果,引發觀察家對未來臺灣政局及兩岸關係走向的諸多思考。推動島內形成新的政治循環,不僅是臺灣向上提升的必由之路,也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應該成為兩岸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九合一”選舉開啟島內新的政治循環

島內新政治循環,是相較臺灣長期以來存在的鬥爭、分裂、沉淪,再鬥爭、再分裂、再沉淪,與大陸對抗、失敗,再對抗、再失敗的惡性循環而言。

島內新政治循環發端於韓國瑜“貨出去、人進來、發大財”這個十分樸素的競選口號。它構成了政治循環的經濟基礎,其本質則是鄧小平的“貓論”,也就是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韓國瑜贏得了一場幾乎不可能勝利的選舉。在選舉過程中,韓國瑜為什麼有勇氣大談“九二共識”?在他的各種造勢場合中,“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為什麼在綠油油的高雄會成為海洋?韓在選舉中的逆向操作,是一般國民黨人所不敢為。韓國瑜當選後也未改本色,在一校慶活動致詞時勉勵學生“立足臺灣、胸懷中國、放眼世界、征服宇宙”;在麵包師吳寶春遭到無妄之災時,韓國瑜也勇於力挺。這一切的背後,就是民眾選擇“相信”,相信“貓論”會帶來一個良好的願景。

島內新政治循環的核心內涵,是實現島內與兩岸的和解合作。既要實現島內藍綠和解合作、南北和解合作、世代和解合作,也要爭取實現兩岸在和解合作基礎上的長期和平發展。在“九合一”選舉中,自稱是墨綠的柯文哲,在喊出“兩岸一家親”後仍然獲得連任;而國民黨籍的韓國瑜以及其他當選的縣市長也異口同聲地喊出了認同或支持“九二共識”。這為實現島內新的政治循環創造了必要條件。

二、形成島內新政治循環有利於兩岸關係實現新轉折

島內新的政治循環能走多遠,是曇花一現?還是會產生蝴蝶效應?其中一個重要觀察指標,是要看“韓流”能否匯聚成海洋,或者最終只是成為一個泡沫。

從這個視角出發,兩岸城市交流對於島內新政治循環的形成至關重要,高雄將成為起點與試驗場。應該強調指出的是,兩岸城市交流應該更多地按照市場規律辦事,而不是依賴非經濟手段。在“兩岸一家親”的共同認知基礎上,大陸也歡迎綠營執政的縣市長積極投身城市交流,推動島內新政治循環的形成,而不是當一個旁觀者,更不要自我關閉兩岸城市交流大門。

如果島內整個政治循環的節點都活躍起來,循環過程能夠持續,臺灣政黨鬥爭固化的政治生態將會被打破,從而導致島內政治結構的大調整。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將有助於消除兩岸對立對抗,有可能實現兩岸關係從冷對抗到和平共處與和平競賽(包括兩岸制度與道路競賽)的轉折。

三、阻礙島內形成新政治循環不符合人民期待

實行與大陸相向而行的兩岸政策,是形成島內新政治循環的應有之義。“九合一”敗選後的民進黨如果有意調整兩岸政策,當然會有助於島內新政治循環的形成,但這個可能性目前看來微乎其微。一是從選後各方對民進黨敗選原因的分析看,大多認為島內因素是主要原因,與兩岸政策部分關聯不是太大。美國著名兩岸問題專家卜睿哲發表文章認為,“島內因素對‘九合一’選舉更具決定性,至於某些人認為這次選舉結果是選民強烈要求蔡政府端出不同的兩岸政策,則可能下結論過早了。”這與民進黨敗選檢討的方向基本一致。二是“臺獨”基本教義派對蔡英文壓力很大,民進黨不敢貿然調整,否則會失去深綠選票,輸掉2020年大選。三是黨內“調整無用論”仍然佔上風。一些民進黨人士認為,兩岸政策調整並沒有用。民進黨調整了大陸也不會相信,調整了大陸也會認為沒有到位。既然如此,不如不調。四是從蔡英文的理念以及執政後的所作所為看,調整並不符合她的基本想法。蔡英文上臺後“去中國化”與“漸進式臺獨”的一系列動作,也使人們不敢對其抱有期待。

應該說,“九合一”選舉加劇了民進黨的執政困境,推動島內新政治循環將會使民進黨失去鬥爭的箭靶,讓打慣“愛臺”與“賣臺”選戰的民進黨不知所措,這當然不符合民進黨的選舉利益。但民進黨如果堅持反向操作,扼殺新的政治循環,繼續強化對立,則與人民希望休養生息、要求拼經濟的期待完全相反。誰會在島內新政治循環中成為輸家也就顯而易見。

結束政黨惡鬥的陳腐政治循環,爭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給人民更加美好的願景,是時候了。

(作者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長按識別二維碼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