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寶馬撇下奧迪抱團合作?背後原因有點心塞!

如果說,趙麗穎和馮紹峰官宣讓微博癱瘓了數小時。那麼奔馳和寶馬的合作,將不知道要震動汽車圈多少年。

有人可能要質疑小編了:“哈?小編你又想騙點擊量了,這兩個王不見王的競爭對手怎麼可能會合作?!”也有人不可思議:“這是什麼神仙操作,還給不給別的品牌活路了!”

在此小編只想說,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沒有永遠的敵人”、“合作才能共贏”的商業定律卻亙古不變,更何況兩家先前有合作合併共享出行業務的先例。

奔馳寶馬撇下奧迪抱團合作?背後原因有點心塞!

在肯德基和麥當勞還沒有共同研製炸雞漢堡,王老吉和加多寶還沒有共同調配涼茶飲料,耐克和阿迪達斯還沒有共同設計流行鞋款時,奔馳和寶馬這一對百年“冤家”卻可能要牽手合作了。

據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道,奔馳和寶馬或將聯合開發下一代緊湊級別車型,研發車型正是基於寶馬1系和奔馳A級,如果合作成功,第一批聯合制造的車型將在2025年上市。

雙方的合作可能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奔馳和寶馬將聯合研發緊湊型的汽車平臺,未來供奔馳A級轎車和寶馬1系轎車使用;二是雙方將共同研發和共享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三是雙方將在電動車的動力電池領域開展聯合採購。

奔馳寶馬撇下奧迪抱團合作?背後原因有點心塞!

到目前為止,兩家汽車製造商均尚未官方確認,也不曾評論該外媒報道,但卻都對合作持開放態度。也就是說,雙方合作的可能性還是有的,甚至有點大。

1

兩大汽車巨頭合作,為何從緊湊型車入手?

減少成本。這大概是最直接的原因了。眾所周知,緊湊型車的成本壓力較大,壓力主要來自車型研發和零部件採購兩大部分。若奔馳和寶馬整合相應資源,共創共享一個汽車平臺,憑藉雙方的資源、技術與實力,所建平臺可以衍生多種車型,大大減少研發成本;雙方合作造車的話對於零部件的需求也會增加,從而提高買方市場的議價能力,減少採購費用。據悉,若雙方共享緊湊型車平臺,能為彼此省下數十億美元投資成本。

奔馳寶馬撇下奧迪抱團合作?背後原因有點心塞!

拓展市場。緊湊型車市場競爭壓力大,饒是奔馳和寶馬,在這一領域都不能也不敢懈怠。寶馬1系和奔馳A級就是為了紮根緊湊型車市場而推出的入門級車型,購買群體大多數看重的是寶馬和奔馳的標誌以及其帶來的面子。雖說寶馬1系和奔馳A級相對其餘級別來說價格較為便宜,但也存在著豪華品牌不容妥協的價格底線,還是會讓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當成本降下來後,要麼價格相應降低要麼以其他形式反饋,總之對年輕群體的吸引力將加大,從而拓展年輕消費者市場。

奔馳寶馬撇下奧迪抱團合作?背後原因有點心塞!

入門級奔馳長軸距A級轎車 售價21.69萬起


奔馳寶馬撇下奧迪抱團合作?背後原因有點心塞!

入門級寶馬1系三廂運動轎車 售價19.98萬起

控制風險。任何合作都有一定的風險,更別說這種堪稱“跨世紀”的合作了。緊湊型車價格一般在5-30萬之間,而奔馳和寶馬的主力戰場一直都在30萬以上的汽車市場。換句話來說,此次合作試水成分較大,即使合作中受挫甚至失敗,損失不至於非常嚴重,雙方還有反應的時間和補救的餘地,風險相對較小。

2

美好夢想之外不得不考慮的現實

首先是不曾改變的競爭關係。雖有合作,但是奔馳和寶馬在本質上還是競爭激烈的對手,汽車平臺的研發合作意味著雙方在重點技術上要儘可能地溝通交流,並且要努力達到雙方都滿意的狀態,這一過程不用想也知道會齟齬不斷、矛盾重重,小編已經腦補到一言不合摔門走人的情景了。據報道稱,雙方內部的一些高層和工程師對此想法並不贊同。

奔馳寶馬撇下奧迪抱團合作?背後原因有點心塞!

其次是更新換代加快的汽車市場。從傳統汽車獨大到新能源、新勢力有實力與其分羹不過幾年間的事,“新四化”趨勢也反映了汽車市場瞬息萬變,而雙方共創的新平臺預計最早也要到2025年才研發出新車型,中間的幾年會發生什麼誰也不敢保證。

此外,產品同質化和業內的壟斷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奔馳寶馬撇下奧迪抱團合作?背後原因有點心塞!

3

傳統車企進入“聯盟時代”?抱團取暖或成趨勢

此前壁壘林立、戒心四起的傳統車企如今卻畫風突變,積極打開大門迎客訪客。這說明了在智能化、電動化、自動化等大趨勢下的刺激、推動之下,整個汽車行業將面臨重新洗牌。

現在已經不是傳統車企的時代了。

傳統車企雖痛,卻不得不接受事實,並努力實現轉型。

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未來走向讓科技巨頭與傳統車企在出行領域的邊界逐漸模糊化。科技巨頭們紛紛抓住機會,憑藉強大的科技優勢和雄厚的資金力量,嘗試著去重新定義汽車及汽車產業,如亞馬遜、谷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已經深入自動駕駛、智能化網聯等領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

奔馳寶馬撇下奧迪抱團合作?背後原因有點心塞!

在這種情況下,傳統車企不尋求合作,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了。

豐田集結了馬自達、鈴木、斯巴魯、大發、日野和電裝,共同研發純電動汽車的基礎結構;本田向通用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投資27.5億美金,共同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今年的底特律車展上,大眾福特聯盟正式建立,將面向全球市場開發的全新中型皮卡,計劃隨後在歐洲市場合作推出商用車型,並將探索在自動駕駛汽車和電動汽車領域合作的可能性。

類似這樣“合縱連橫”的例子太多了。

奔馳寶馬撇下奧迪抱團合作?背後原因有點心塞!

剛過去不久的2018年是近來車市最冷的一年還是才剛開始冷,現在還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2018年讓一些車企損失慘重,給一些車企敲響警鐘,這樣的背景之下,有選擇的抱團合作總比單打獨鬥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