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很“忙”如何“幫盲”?

洋洋簡評:雖然政府投入很大,但事實是,已經沒有幾個城市盲人可以暢通無阻的了……

盲道很“忙”如何“幫盲”?

油城五路自行車摩托車佔用了盲道。茂名晚報記者 黎雄 攝

文/茂名晚報記者吳祖光

圖/茂名晚報記者黎雄

盲道,一種專門幫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設施。目前,茂名市中心城區各主要道路兩側的人行道上,基本上都鋪設有盲道,“這是好事。不過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盲道的作用是幫助盲人行走的,可不少盲道的處境卻很尷尬,或被佔用,或被堵塞,或被損壞,不但幫助不了盲人行走,甚至還對盲人的出行造成了障礙。”一位市民這樣對茂名晚報記者說。為此,記者近日留意觀察了一下市中心城區的盲道,證實市民所言非虛。

盲道很“忙”如何“幫盲”?

盲道成了“停車場”

在交通最為繁忙的油城五路,某商場旁一條盲道上“整齊”地擺放著10多輛共享單車,儼然共享單車“停車場”;高涼中路,一排摩托車直接停在人行道上,尾輪不約而同壓著了盲道,乍一看這兒就像是摩托車停車場;迎賓一路,一條盲道旁邊被劃出了多個停車位,數輛小汽車停泊其中,不過車身都橫跨了盲道,這一帶給人的印象就是小汽車停車場。

而更多的地方,盲道上停靠著各種車輛,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小汽車……無一例外都是把肓道當作了停車場的。如雙山一路、為民東路、新福四路、光華南路、高涼中路、紅旗中路、華山路、濱河南路等,盲道處都雜七雜八停著大小車輛,有的是一兩輛,有的是三五輛,有的是十多輛,有的是數十輛,別說是視力障礙者通過,就算是視力正常的人通行也非常不便。

記者留意到,這些車輛基本上是隨意性、隨地性、隨時性停放的,因為盲道大多設置在人行道之上或一側,相對來說周邊空間較大,個別不自覺的市民就會把這些空間當作停車的場所,亂停亂放、佔道停放,而無視盲道的存在。一些騎共享單車的年輕人為了貪圖方便,也隨意把車子停在盲道上就匆匆離開,僅一步之遙的自行車摩托車停車區都不願涉足。

盲道很“忙”如何“幫盲”?

被“腰斬”的盲道

與“停車場”臨時佔用的情形有所不同的是,一些盲道是被永久佔用或忽視了的,比如被建築物堵住了,被障礙物攔住了,被樁柱“腰斬”了,被人為損毀了……造成了幾乎永久性的“失效”。

在高涼南路北段東側,一條筆直的盲道突然被一堵圍牆截斷了,盲道至此變成了“斷頭路”,不知通向何方;在朝陽路某大院門前,一杆燈柱恰恰豎立在盲道上,將好好的一條盲道隔開,令人望柱生畏;紅旗南路南段東側,一根紅白相間的隔離樁立在一條盲道的前方,在阻隔小汽車通過的同時,也阻隔了視力障礙者的腳步;紅旗三路南側,一個固定在地面上的花崗岩石礅佔據了盲道的一半,成了名副其實的“絆腳石”……

而與這些固定性的障礙物相比,一些流動性的障礙物也對盲道造成了較大影響。在人民南路南段東側,盲道被多個可活動的警示標誌樁阻隔,原來是附近的商家“圈地”停車所為;在高涼南路東側,一條盲道的兩端被牽起繩子隔開,原來是某幼兒園正在開展每天例行的活動;在紅旗中路西側,有商販將物品擺在盲道上經營;在雙山二路北側,一輛自行車被鎖在一條隔離帶鐵管處,躺倒在旁邊的盲道上,車上佈滿了灰塵……

盲道很“忙”如何“幫盲”?

“幾乎每次出行都‘迷路’”

居住在郊區的視力障礙者朱先生,不時會到城區來從事一些生計,其出行的主要方式是步行。提起城市盲道,他深有感觸:“幾乎每次出行都‘迷路’。”

朱先生說,近年來,城市中多了很多供盲人行走的專用通道,這對象他們這樣的盲人來說是個福音。比如他自已,在沒有其他人的陪護、帶領下,只能靠一根棍子摸索著行走。自從有了盲道之後,每次在城區行走相對方便了很多,一般沿著盲道行進都能到達目的地。

“不過,很多時候在城區行走都不太順利,也是因為盲道的緣故。”朱先生告訴記者,他每次在盲道上行走,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麻煩,比如行著行著,前面的盲道就莫名其妙中斷了,原地摸索了半天也找不到去路;有時半路上被停在盲道的車輛絆倒,有時不慎撞上緊靠著盲道的樹木或水泥杆。但大多時候都會遇到車輛或障礙物阻路的情況,有時車輛或障礙物太多,阻住的路又太長,想繞行又不知向何處落腳,便迷路了。

因此,朱先生希望,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盲道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務必使每一條盲道都能有完整的去向和轉接點,起碼不至於中途突然斷開或被圍牆樹木水泥杆之類障礙物阻隔,尤其是不能被車輛佔用、堵塞,以確保盲道順暢。

盲道很“忙”如何“幫盲”?

市民呼籲加強宣傳及管理

對於目前城市盲道的問題,不少市民都表示,盲道的設置,社會意義非常大,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明顯。但所面臨的問題也有不少,呼籲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市民的宣傳教育,加強對盲道的巡查管理。

市民周女士稱,她對城市盲道屢屢被車輛佔用的情況極其反感,她就有一次親眼看到一名視力障礙的中年男子,在雙山二路繞道避開被大量車輛堵塞的盲道時,不慎摔倒受傷的情景。她希望有關部門平時多加強對盲道之類的便民市政設施的巡查力度,並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治理,堅決杜絕盲道被佔用的現象發生。

“應該加強對市民的宣傳教育,使大家都具有關心殘疾人群體、維護無障礙通道的公德心。”家住茂南開發區的吳叔這樣認為。他說,有關部門建設無障礙通道等市政設施,是關愛殘疾人群體的一種表現,體現政府人文關懷的初衷。只是有關方面就這些市政設施的性質、功能、維護、管理等事宜,未有對廣大市民進行廣泛、深入、到位、有效的宜傳教育,因此很多市民尚沒有形成愛護諸如盲道這些市政設施的意識。希望有關部門抓好這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

盲道很“忙”如何“幫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