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黃州臨皋亭作

《南鄉子》黃州臨皋亭作

《南鄉子》 黃州臨皋亭作

蘇軾

晚景落瓊杯,照眼雲山翠作堆。

認得岷峨春雪浪,初來,萬頃蒲萄漲淥醅。

春雨暗陽臺,亂灑歌樓溼粉腮。

一陣東風來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

【註釋】

1) 瓊杯;玉石做成的酒杯。

2) 照眼雲山翠作堆;一眼望去,長江對岸雲霧繚繞的西山,

疊翠映在酒杯裡。

3) 岷峨;四川岷山與峨眉山的總稱,岷山在松潘縣北,峨眉 山在峨眉縣西南。兩山相對如蛾眉,故又稱“娥 眉”山。

4)蒲萄;葡萄。淥醅;清澈的美酒,這裡指江水。

5)暗;陰沉籠罩。陽臺;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

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

臺之下。這裡指愛妻王朝雲臨皋亭樓上小平臺。

6)溼粉腮;淋溼了擦了粉的臉。

7)吹回;東風將雨吹回到天外,即雨停。

8)落照;即夕陽。

9)臨皋亭;黃州古水驛站,座落於今黃州區城南江濱,古之回

車院,約今湖北黃岡中學高阜處。宋神宗元豐三年

(1080年)二月蘇軾貶居定慧院。五月底舉家遷居

臨皋亭。

【譯文】手端瓊杯斟美酒,

夕陽美景映杯中。

江水對岸西山上,

雲霧繚繞似仙境。

翠樹掩映雲霧中,

雲動疊翠一叢叢。

初到此時便認識你,

白浪滾滾翻銀堆。

你來自故鄉岷山與峨眉,

奔騰千里來到這裡。

清澈的江水碧綠甘甜,

似葡萄美酒裝滿酒池萬頃。

烏雲一片罩住陽臺,

春雨亂灑,

打溼了閣樓,

打溼了美人的香腮。

卷地春風把烏雲吹散,

雲縫中射出縷縷光線。

染紅了半天雲朵,

映紅了江水半邊。

【賞析】

此詞作於元豐四年(1081),系作者黃州臨皋亭所作。詞中描寫一個春日傍晚的即景,上片寫春日晚景,下片雨降復晴。

蘇軾曾在《書臨皋亭》中寫道;“所居臨大江,望武昌(今湖北鄂州市,)諸山咫尺,時複葉舟縱遊其間,風雨雪月,陰晴早暮、狀態萬千”

東坡《臨皋閒題》中寫道“臨皋亭下八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我飲食沐浴皆取之焉。”

首句謂:端起玉杯,只見落日斜照,青翠的雲山倒映酒杯中,把一杯玉液都染綠了。詞人忽然覺得,這杯瓊漿是那樣熟悉,是那樣有情,彷彿是老朋友似的。原來那碧綠的色彩,和滿江春水則是故鄉的岷山、峨眉山上的積雪融化而來的。

上片由倒影看到了天空,由酒的顏色而寫到江水,由江水而想到岷峨,最後居然認為江水就是酒,彷彿這個小小的酒杯可以盛下整個世界。如此獨特的空間意識,正是蘇軾曠達、寬廣的胸懷的表現。“春雨暗陽臺,亂灑歌樓溼粉腮。”用“暗”和“亂”寫春雨,抓住了春雨飄忽不定、倏來倏往的特徵。來得突然,使人們不及迴避,才能打溼美人的粉腮。既有瓊杯美酒,又有美人粉腮,這場雨似乎擾亂了歡宴,真不是時候。但是,忽然有一陣東風捲地而來,吹散了雲雨,落日的餘暉從雲縫中斜射出來,把半邊天染紅,碧綠的江水也被染紅了一半,景色奇麗,更勝於前。

詞的上片,由酒杯而云山,而江水,而岷峨,這是詞人形象思維的過程,也是詞外的邏輯。藝術聯想和想象的動力是情感。罪系黃州的蘇東坡,端起酒杯,思鄉之情便油然而生。正是這種情感作為動力,他的聯想才最終指向故鄉岷峨即蜀中,才產生了杯中之酒是岷峨的雪水這種奇特的心理。思鄉之情是詞的上片的內邏輯。詞的下片描繪倏忽變化的自然景觀,給人動盪不定、神奇瑰麗的感覺。政治鬥爭中遭到挫折的蘇東坡,對自然界倏忽變化的敏感,由此可見一斑。整個一首詞神氣貫通、融為一體。思鄉與人生的感慨盡得表現,正所謂“不著一字”而“盡得風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