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東坡居士的千年“遺愛”

黄州:东坡居士的千年“遗爱”

臨皋春曉 ( 阿明 / 攝 )

一千年前,大文豪蘇軾回顧自己一生的功業時,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詩中所說的黃州即今天的湖北省黃岡市。在這裡,他完成了從“蘇軾”向“蘇東坡”的嬗變,並走向了文學和書法創作的巔峰。

一千年後,面對城裡留下的東坡足跡,黃岡市委書記劉雪榮曾三上黃岡講壇慨嘆:“對於黃州,我們能不說蘇東坡嗎?我們能不做蘇東坡的文章嗎?如果我們不說不做,將是這筆精神文化遺產的巨大浪費。”

蘇軾變“東坡”

1080年,遭受無妄之災“烏臺詩案”後、險過鬼門關的蘇軾,從京師汴梁千里迢迢來到貶謫之地黃州,降為團練副使,“不得籤書公事”。

青春年少金榜題名,座上賓客鮮衣怒馬,俱往矣。初到黃州的蘇軾,備感艱難與孤寂。他給朋友去信:“俸入所得,隨手輒盡。”寫《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第一次突遭人生重大打擊,已是中年的蘇軾將如何度過這段黃州歲月?

“蘇東坡在黃州4年零2個月,大體上做了4件事:躬耕東坡、放浪山水、修身養性、激情創作。”東坡鐵桿“粉絲”劉雪榮總結道。

解決家人溫飽問題,成為蘇軾的當務之急。“故人馬正卿哀予乏食,為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這片故營地,是一塊位於黃州城東的坡地,蘇軾稱之為“東坡”。

從未耕種過的蘇軾親自開荒、播種,雖然艱辛卻樂在其中:“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為此,他自號“東坡居士”,從此天地間多了一個蘇東坡。

安國寺是蘇東坡最常去的一座寺院,“間一、二日輒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悟道後的蘇東坡,內心日趨安寧,胸襟愈發曠達。

黃州北枕巍巍大別山,南臨滾滾長江水。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蘇東坡寄情山水,遍訪名勝。他寫出了“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等著名詩詞。

據考證,蘇東坡的足跡遍佈黃州大地,如黃州附近的禹王城、團風、陽邏、沙湖,浠水的巴河、蘭溪、麻橋、清泉寺、綠楊橋等。

秀美的山川,特殊的境遇,物我相忘之後的超脫,讓蘇東坡的黃州歲月成為“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在《蘇東坡突圍》中,餘秋雨評價,“黃州,註定要與這位傷痕累累的突圍者進行一場繼往開來的壯麗對話。”

這場“壯麗對話”,讓謫居黃州的蘇東坡從困頓走向了輝煌,為世人留下了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不朽名篇《前赤壁賦》《後赤壁賦》《遺愛亭記》,以及被稱作“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等。據統計,蘇東坡在黃州共創作了750多篇作品,平均每兩天一篇。

“遺愛”在黃岡

千年之後的黃岡,處處瀰漫著蘇東坡的氣息。因千古絕唱而聞名於世的東坡赤壁,引無數遊客前來緬懷;取自蘇東坡名篇《遺愛亭記》的遺愛湖公園,讓“城在景中,景在城中”;蘇東坡流傳下來的東坡肉、東坡餅、東坡魚,更是成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佳餚……

尤值一提的是,遺愛湖公園還是全國最大的東坡文化主題公園,當地市民驕傲地稱之為“城市會客廳”。

話說當年蘇東坡與即將調離黃州的太守徐君猷、安國寺的繼連方丈飲茶,有感於徐太守在黃州的為政之德,遂將此亭取名為“遺愛亭”,並作《遺愛亭記》以紀之:“何武所至,無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謂遺愛……”

“遺愛,就是留下仁愛。”在劉雪榮看來,“這種遺愛思想一直流傳到今天,使遺愛湖承載著厚重的文化意味。”

比如,公園內“遺愛清風”景區,“清風”二字取自蘇東坡《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體現的是清廉、清朗的文化。

再如,“臨皋春曉”景區,“臨皋”是蘇東坡在黃州的住地名,“春曉”來自蘇東坡《西江月》“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如今成為市民的大型文化活動廣場。

遺愛湖公園佔地總面積5.0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有2.94平方公里,環湖岸線更是長達29公里。公園不設圍牆,不收門票。每天,數以萬計的市民前來公園健身、休閒、娛樂、會友。

信步走進公園,只見湖光瀲灩,曲徑通幽處,處處是景,步步入畫。讓人難以想象,就在12年前,這裡竟然荒草叢生,垃圾遍地,汙水橫流,人跡罕至。

2006年8月,黃岡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遺愛湖保護治理工程建設。隨後,時任黃岡市長的劉雪榮當起了“湖長”,並與相關部門負責人簽下“軍令狀”。經過12年持之以恆的建設,這座集生態、環保、文化傳承、休閒娛樂於一體的遺愛湖公園全部建成。

曾經的臭水湖如今被評為“湖北十大最美湖泊”之一,遺愛湖公園成為國家溼地公園、4A級景區。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參觀遺愛湖公園後讚歎:“黃岡的老百姓實在是太奢侈。一個不到40萬人的城市,卻擁有一座5平方公里的公園。”

一座城市的名片

事實上,蘇東坡給黃岡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而講好東坡故事,弘揚東坡文化,把東坡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併產生出更大的文化價值和經濟社會效益,已成為黃岡這座城市的文化自覺,成為黃岡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

比如,劉雪榮三次登上黃岡講壇,先後為市民開講《人間絕版蘇東坡》、《千年黃州》、《東坡逸事說遺愛》;黃岡師範學院等高等院校開辦“東坡文化講座”;黃岡與眉山、惠州、儋州聯手舉辦東坡文化節;與中央電視臺合作拍攝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蘇東坡》;打造文化地標,建設蘇東坡紀念館、東坡赤壁景區;建設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東坡外灘”……

再如,榮獲多項大獎的新編黃梅戲《東坡》,不僅到中國國家大劇院、人民大會堂以及國內各大城市公演,而且走出國門,讓東坡精神弘揚四海。

2018年12月1日,黃岡首次舉辦大規模的地標優品暨東坡文化美食招商推介會,簽訂產銷購銷協議金額超過120億元。

如今,黃岡已成功創建“中國東坡文化名城”“中國東坡美食文化之鄉”“中華詩詞之市”“中國書法之城”等。這些文化名片的背後,展現的正是蘇東坡與黃岡這座城市的千年“遺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