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駝倌”對“蒙古族養駝習俗”的親身感受

軍營“駝倌”對“蒙古族養駝習俗”的親身感受

無意中看到百家號中有#百萬遺產守護者計劃#徵文的消息,查了一下,發現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蒙古族養駝習俗”也是其中之一,頓時欣喜異常!因為,我雖然不是蒙古族,但當年在部隊戍邊時,人手不夠臨時救急,曾經充當過連隊軍駝一個月的“駝倌”,對“蒙古族養駝習俗”也算是頗有心得吧!雖然軍駝與普通駱駝身份不同,但養駝的習俗都是相通的。在這裡把自己當年的那段“牧駝趣事”經歷分享出來,權做引玉之磚吧!

軍營“駝倌”對“蒙古族養駝習俗”的親身感受

那是一九九一年的冬天,地處“駱駝之鄉”阿拉善額濟納旗的連隊裡,老兵退伍,新兵還未下連,連隊人手捉襟見肘。一天,指導員找到我,對我說“連隊現在人手緊,牧業班學習的學習,探家的探家,打不開點了。我和連長商量了一下,讓你把牧業班的活接過來,這樣你白天放駝也有時間複習複習功課,為明年考軍校打打底。”連隊的情況咱知道,再說連首長又為咱著想,沒說的,我一拍胸脯“堅決完成任務!”

可是胸脯好拍,如何完成好任務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了。作為內蒙古人,駱駝我從小沒少見,但要說與這些大傢伙“親密接觸”,可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兵法雲,知已知彼,百戰不殆。要想當好“駝倌”,先得熟悉它們的習性。因此,在牧業班蒙古族班長福柱學習走之前,我天天跟著他熟悉駱駝的脾性,瞭解養駝的習俗。

軍營“駝倌”對“蒙古族養駝習俗”的親身感受

福柱班長非常細心,從駱駝的軍籍、編號說起,何時飲駝,怎麼飼駝,多長時間喂鹽餅,怎麼上籠頭,怎麼系鼻繩,怎麼上駝鞍等等,如數家珍,我是連寫帶記,總算弄了個大概齊。末了,福柱班長嚴肅地說“說了這麼多,你只要記住,軍駝是我們無言的戰友,沙漠戈壁裡巡邏,車去不了的地方,只有靠它們,才能完成我們的任務,一定要像戰友一樣去愛護它們!”

放駝單飛的日子終於來了。這天天還沒亮,我就爬起來,按福柱班長教的,先扛一袋駝飼料均勻的倒入食槽中,讓軍駝們飽餐一頓,而後再擔幾擔水,讓它們美美的喝個夠。忙乎完這些,天已經大亮了。乘著駱駝們吃飽喝足悠哉悠哉之際,我邊假裝刷毛,邊靠近班長給我指定的坐騎,一頭脾性溫和的母駝,因其前腿微跛,所以我叫它“瘸腿”。因在此之前已有過騎乘配合經歷,因此“瘸腿“對系鼻繩,套籠頭等頗為配合。

在上駝鞍時,按班長教的,先向下拉鼻繩發出“坐、坐”的口令,讓高大的駱駝臥下後,繫好鼻繩。先在雙駝峰之間墊上一層小棉被,按班長講,這個不是必須程序,這樣做只是為了騎乘時的舒適,畢竟“我好它也好”呀。墊完被子後,按程序鋪上藍色毛氈織成的鞍片,再搭上塔塔,調整好駝鐙的長短,駝鞍就算上好了。本來還有吊帶和肚帶需要繫上,以此來穩定駝鞍,但我記得福柱班長說過,駱駝行動比較遲緩,平時放牧時動作幅度不大,也可以不繫肚帶,再加上系肚帶還得讓駱駝起來再臥下,因此,這步就讓我省略了,這樣做的效果怎麼樣呢,一會後面再詳說。

上完駝鞍,我趕緊跑回炊事班三下兩下吃完早飯,背上裝著給養和書的挎包,打開駝圈門,待大部分駝都走出去後,我解開“瘸腿”的鼻繩,吸一口氣,猛的一步跨上駝背。因為這裡班長專門提醒過我,乘駝時動作一定要利索,不然稍一遲疑,腿沒跨好坐好,駱駝就會起來,容易挨摔啊。還好,我的乘駝動作非常老練,剛一坐上去,高大的駱駝轟然而起,沒等我駕馭,“瘸腿”自動跟著出圈的駝隊,慢慢悠悠的走了起來。

軍營“駝倌”對“蒙古族養駝習俗”的親身感受

大小几十峰的駝群,在頭駝的帶領下,踢踢踏踏的踏出一陣煙塵,向著連隊西面的戈壁灘走去,那裡有大片駱駝喜愛的駱駝刺。跟在駝群后面,我扭身回頭,看著逆光中的連隊,高高哨樓上的國旗和連隊的剪影輪廓,瞬間在我腦海中定格,這麼多年過去了,那幅場景依然難以忘懷!

我騎著“瘸腿”興奮地跟在駝群后面,只要駝群方向稍向北偏離,我就驅使著“瘸腿”快跑幾步把它們趕回來,班長說了,北面兩三公里的地方,就是國界217附標,一不小心出了境可不是鬧著玩的。這樣大約走了八、九公里後,駝群在頭駝的帶領下,慢慢停了下來,開始低頭覓食了。而我則頗有些失落,這麼快就到地方了?我還沒騎過癮呢!

既然到地方了,於是下駝給“瘸腿”繫上絆繩,讓它在附近啃著駱駝刺,我則找了一個向陽背風的小沙窩,曬著太陽複習功課。冬日的暖陽曬在身上,讓人舒服的昏昏欲睡。我邊看書邊想,這放駝很輕鬆嘛,不用訓練不用站崗,很不錯的活呀!時至中午,就著已經凍的冰涼的水,啃完就著鹹菜的兩個涼饅頭,這是我今天的午餐了。

軍營“駝倌”對“蒙古族養駝習俗”的親身感受

吃完午飯,休息了一會,大約一點多鐘我就開始準備往回趕駝了,因為班長說過,冬天天短,要早點往回趕,在天黑之前回到駝圈,不然天一黑,駝群就不走了。於是騎上“瘸腿”,開始往回趕駝群。可是不承想,來時非常聽話的駝群,這時卻像個頑皮的孩子,你往左趕,它往右跑,你往右圈,它朝左走,就是不按中間的路線走。一來二去,半天也沒走多遠。我一急,就忘了班長告訴的不繫肚帶動作幅度不要大的告誡,催駝左右哄趕,當跑到一處小土坎處時,突然,正在奔跑的“瘸腿”一個急剎,猝不及防的我猛的向前一衝,雖然努力抱著駱駝的脖子,但依然控制不住地從駱駝身上滑落了下來。摔到地上的我,還沒反應過來,不知什麼東西又砸到了我的身上,頭也被敲了一下。趴在地上,我往上推了推遮住眼的棉帽,回頭一看,砸在身上的,正是我那一套沒系肚帶的駝鞍,而此刻我的座駕“瘸腿”,正忽閃著美麗的大眼睛,站在土坎上看著趴在地上狼狽不堪的我。氣急敗壞間,我從地上一躍而起,想去抓住“瘸腿”的鼻繩,可能我的動作過猛,嚇著了它,它一甩頭跑了。我追也追不上,又怕再丟了駝鞍,只能悻悻的再拐回來,扛起那堆駝鞍再去追。

軍營“駝倌”對“蒙古族養駝習俗”的親身感受

當時的那個情形,現在想起來都狼狽。戈壁灘上,一個是扛著鞍子追駝的我,一個是跑開幾步就停下來看我的駱駝“瘸腿”,旁邊還有一大群看熱鬧的駱駝。後來,也不知跑了多遠,直到“瘸腿”拖在地上的的鼻繩掛在了駱駝刺上走不了了,這才讓我捉住了它。

天色已經不早,我顧不上生氣,趕緊給“瘸腿”重新披掛好,又撿了兩衣兜的小石頭,騎著“瘸腿”繼續往回驅趕駝群。這回我吸取教訓,不再在駝群兩側左右奔跑著趕,而是邊跟在駝群后面慢慢的走,邊用小石子“遙控”驅趕頭駝,它方向一偏,我就用小石子給它較正,這樣的效果很明顯,駝群往回走的速度比之前快了很多。但是,前面追駝時浪費的時間太多,在走到隱隱能看連隊時,太陽的最後一抹光芒也隱沒在地平線下。雖然天空中還有夕陽的餘光,但我能明顯感覺到,駱駝不願走了,隨著天色越來越暗,我的心也直往下沉,看樣子天黑之前回不到連隊了,該怎麼辦?

天徹底黑了,駝群不走了,三三兩兩的就地臥了下來,我靠著臥下的“瘸腿”,呆呆地望連隊方向,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我既不敢在黑乎乎的夜裡往回走,也不能拋開駝群,因為迷路事小,稀裡糊塗越境可就壞了。可是戈壁灘冬夜的寒風,一夜下來,雖有“瘸腿”體溫的依靠,但凍不死也夠我喝一壺的。正在我一籌莫展之時,連隊方向出現了兩處亮光,其中一處活動的燈光漸漸向我這個方向運動過來,我突然意識到,連隊派人找我來了!我激動的一面大喊,一面迎著燈光跑去,當見到舉著捆了三個手電的戰友們時,那種孤立無援中見到親人的感覺,讓我瞬間淚目。

戰友們告訴我,連首長一直讓哨兵用望遠鏡關注著我,看到天黑駝群不走了,馬上讓他們打著手電出來找我。後面那處亮光是為了避免他們走偏迷路,哨樓哨兵給他們在指示方向。他們還告訴我,駝群已在連隊哨兵監控之內,連首長讓我放心回連,第二天天亮之前再來控制駝群。

就這樣,我“駝倌”生活的第一天有驚無險的結束了。後面的牧駝日子就順利多了,再沒出現第一天的囧事。雖然我軍營“駝倌”的經歷只有短短的一個月,但它卻給了我很多的啟示。“蒙古族養駝習俗”是多少年來,蒙古族群眾在日復一日的生產生活中經驗和智慧的總結,有時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樸素的道理,有著約定俗成的規則,違反這些規則,那麼就會犯錯,甚至吃到苦頭,就像我一樣。“蒙古族的養駝習俗“是如此,其他工作,不也是如此嗎?您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