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倫、週一圍「進宮」,終於等到最強故宮周邊

派爺印象中的逛博物館,就是一群人掏出手機拍拍拍。

畢竟真要弄懂一件文物,真的需要興趣和精力;

要是真不懂,看再久也看不出花來呀。

然而文化的傳承,也真離不開一代代年輕人。

說到這裡,不得不表揚下屢屢“下凡”的故宮了:

一次次用生動有趣的高分節目突破次元壁地刷屏。

《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後,2萬多年輕人報名去修文物;

《如果國寶會說話》播後,兩季喜提豆瓣9.5的平均分。

而今晚北京衛視上線的《上新了·故宮》,更是一下子就把派爺虜獲了。

不再是拍周邊,不再是介紹文物單品,是史無前例地走進了故宮——

《上新了·故宮》

《上新了·故宮》可是由故宮博物院出品的首檔電視節目。

它還不單是故宮親生的,更有北京電視臺、華傳文化、春田影視的強強聯合;

所以它不僅要帶觀眾走進故宮中暫未對外開放的“禁地”,還要走進文物背後的人物。

節目的常駐嘉賓,是和節目氣質最搭不過的兩位男神:

因旭鳳一角走紅的實力小生鄧倫——

派爺終於盼到紅起來的週一圍——

還有蔡少芬、寧靜這樣的“皇后”級神秘嘉賓。

他們都是有職務在身的——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

意思要和參與進來的設計師、學生一起開發出“故宮文創”。

說起最知名的故宮文創,派爺一下子就想到了故宮日曆;

高顏值、漲知識,實在是居家和饋贈親友之良品。

把開發文創作為節目的目的,讓派爺看到寶貴的初衷——

通過衍生出可以走進千家萬戶的文創,讓故宮文化真正地流行起來。

而穿行在宮殿中為文創尋找靈感,自然也是在揭秘故宮歷史,可謂一舉兩得。

在第一期中,“故宮兄弟”和蔡少芬“皇后”來到故宮;

故宮博物院的單霽翔院長為他們發佈了本期的上新主題:

走進乾隆的秘密花園,探尋他的內心世界,完成上新。

乾隆花園也叫寧壽宮花園,是乾隆退位後的頤養之所;

也是他希望“億萬人增億萬壽,泰平歲值泰平春”的精神寄託。

乾隆到了晚年還降旨不許對其進行改建,因而乾隆花園得以完整保存。

而入戲太深的蔡少芬,成為了節目的快樂源泉。

到了故宮她就想拋下正事先逛逛“從前的家”,還自詡著對這門清。

派爺找到的另一個快樂之源,則是御貓魯班。

根正苗紅的魯班,現在也被故宮工作人員視為同事;

多虧了這些一直存在的前朝遺老,故宮裡沒一隻老鼠!

跟著嘉賓逛故宮、擼萌貓,這久違的日常感實在太難得了;

可能在整個繁華的帝都裡,只有故宮裡的時間依然屬於過去。

探秘從未開放的倦勤齋,我們就會了解到另一面的乾隆。

“倦勤”二字,來自乾隆曾在符望閣內題詩中所寫的:

“耆期致倦勤,頤養謝喧塵”;

當然也是乾隆在表達自己退位後的期望。

為此乾隆不惜花費了十年時間,親自打造這座奢華的退休居所。

倦勤齋就修建在乾隆花園的最深處。

裡面則還隱藏著大量的江南元素,像楠木做的竹林、3D效果的江南通景畫,甚至一座不小的戲臺。

我們知道乾隆是一位皇帝,但他首先也是個人。

乾隆曾經六下江南,並且一停留就是幾個月;

他也羨慕南朝的文人,曾修建三希堂收藏他們的手帖。

但天子的身份必然要壓過作為人的乾隆。

潛藏在花園深處的倦勤齋,便是乾隆給自己的小江南。

倦勤齋內是連成一體的江南畫卷,進入其中宛如身處江南。

但它們再逼真,也終究不是真實;

九五之尊的黃帝,終究也有得不到的風景。

除了探訪實景,節目還誠心地為觀眾奉獻了豪華的“宮廷戲”。

它們絕不是簡單的補充說明;

實力演員傾心演繹的效果,自不必說;

而且每一個人物的古裝、禮儀都會按照史實逐一考證、復原。

節目組的用心,由此可見一斑。

在鄧倫一行尋訪倦勤齋時,查了許多資料的週一圍去探尋了符望閣。

符望閣,是乾隆花園中最高大的建築,站在上面整個紫禁城都能盡收眼底。

乾隆任性地把所能想象的一切美好都放了進去——符望閣內外裝飾無一處不精美。

登臨其上的週一圍禁不住感慨:

乾隆究竟還有多少未抒的情懷,和未盡的夢想?

而凡是乾隆親自打造的地方,均使用了許多鏡子;

這或許是瞭解乾隆的另一個重要線索。

獨處的乾隆,是不是常常在這裡對鏡自視,問自己想要什麼呢?

乾隆的鏡中人,會不會是他羨慕的灑脫文人王羲之?

但乾隆也知道若自己也縱情山水,不是自由,而是自私。

因而凝聚著巨大心力和巨資修建的倦勤齋,乾隆並沒有真正地住進去過;

其中的架構格局也不是為居住設計。

倦勤卻不可不勤,那隻能是他江南一夢的寄託。

對鏡的乾隆,讓派爺覺得和我們沒有太大分別;

都有份人生不可得、都在身不由己地生活。

看到這裡,派爺對節目是服氣的。

因為它用心的呈現會讓你慢下來;

而慢下來去看,就看到了躍於史料之上的溫度、情感。

更能走近歷史上的人物,仍然獲得一份啟迪。

挖掘出一件文物所承載的意義,無疑也最有價值。

《上新了·故宮》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

鄧倫、週一圍「進宮」,終於等到最強故宮周邊

在探秘乾隆花園之後,第一件故宮文創也誕生了:

一件精美的美什件,靈感則來源於宮廷簪花金什件;

上面也匯聚了倦勤齋中各種元素:雙面繡上的雲紋、紫藤上的雀鳥;

可以很實用地用來放女孩子的口紅、眉筆;

當美膩的蔡少芬把它戴在腰間,舊物也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故宮的每一件文物,都是無數能工巧匠心血的結晶;

從前它們只屬於皇宮貴族,和普通百姓無緣;

而即便是現在它們還是難以走進我們的生活,但如果重新吸收這些結晶進行重塑,這些先人智慧其實就能離我們很近。

對於節目接下來會開發出什麼高顏值的好物,派爺是萬分期待了!

無疑,當下是一個訊息萬變的時代;

可看遍了信息轟炸,內心其實也非常能多有一些慢節目呀。

而每次看到故宮周邊節目,派爺就總能體會到難得的平靜。

有理由相信600年曆史的故宮仍然大有文章可做;

因為我們的文化節目和它潛藏的底蘊,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學不去的王牌。

更因為有五千年的文明,六百年的故宮歷史,和無數的年輕人,為它撐腰。

故宮雖然已經600歲了,但就像《嗨!故宮》中的歌詞所寫的:

嗨故宮 跟青春 約起來

別見外 歡笑會 擁戴 Oh

600歲的故宮,正是充滿著青春朝氣的年紀,誠摯地邀請每個人的走近。

這樣文化盛宴,你真的忍心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