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的幸福

[新年快乐]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的幸福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

俗呼为新年。

——宋|吴自牧《梦梁录》


做一个中国人的好处是:可以过两个新年。

天天都放假,喜气洋洋

1月1日国际上的新年,

许多人都跑到异地去跨年,比如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诸国狂欢Party

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

真正传统的新年其实是

农历的正月初一


[新年快乐]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的幸福

从宋朝开始,便有了元旦新年的概念,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虽然宋朝离我们已经千年之久,新年的味道也大不如前,

但有一件事从没有过变化。。。

[新年快乐]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的幸福

媒婆的生意,此时最好!

今年春节,在家里的小院子中,听奶奶说了一下午她小时候的年味。

奶奶家是安徽安庆的大家庭,自古是四大鱼米之乡之一,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州,完全保留了中国南方古典年味的小城。

从吃到住到游到玩,都沿袭了文化的传承。

我这才知道,70年前的“年”,原来和几千年的传统并没有太多变化,但现在的“年”决然不同,没有微信抖音电视机也没有吃鸡,但好似乐趣更多好玩更多。

[新年快乐]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的幸福


那时候过年,能量体裁衣做新衣服,能见到大鱼大肉,能收到红包,亲戚朋友都聚到了一起,每天都能走街串巷和小朋友们到处玩。

春节前十几天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奶奶给我哼了首儿歌,说那时候的小朋友都会唱: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新年快乐]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的幸福

说起奶奶小时候,时光要往前拨动一圈又一圈。要转回70多年前呢!

奶奶说,她们小时候,特别盼望新年,因为新年的时候特别热闹。究竟是怎么个热闹呢?别着急,这还得听奶奶一一道来。


1年的老黄历

=老母鸡汤泡炒米,安庆的味道=

[新年快乐]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的幸福

春节前十几天,家家户户都要炒米。首先用开水泡上足量的糯米,泡至糯米发软,能掐动的时候,用冷水冲洗沥干,就可以下锅炒了。当时的年代,用的自然是铁锅、木柴。小孩子们围着锅台,看着大人们用竹子扎成的刷子刷上油,不断翻动,在热油和大火的威力下米粒在锅中竞相跳动、蹦高,宛如一场精彩的比赛,令人目不暇接。

小孩子可不管大人们准备的辛苦,炒米一出锅就要争相尝鲜。炒米的吃法有很多种,奶奶有个红漆木碗,小时候的她直接就用碗盛了,像爆米花一样边吃边玩。还可以和炒过的芝麻混在一起,磨成粉,做成芝麻糯米粉,加上一点点糖,就像现在的芝麻糊一样,用开水冲着喝。

当然,也可以直接盛出一点炒米,加上盐、糖或是麻油,泡着喝。安庆有句俗话,叫做:“三个炆蛋一碗炒米,吃了走启”。过年上门拜年,首先得到的是一碗热腾腾的炒米,外加三个炆香茶叶蛋。这叫“吃茶,得元宝”。

而现在最正宗的,是老母鸡汤泡炒米,这可是奶奶家乡安庆的招牌。舀出一勺,放入口中细细品味,脆响的炒米在口中跳舞、柔滑的鸡汤在齿间环游,那溢满唇齿的浓浓香味就是远在异乡的安徽人最怀念的年味。

=灶王爷,送神早,接神迟=

[新年快乐]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的幸福

按照安徽的老黄历,腊月二十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所以腊月二十三的夜晚,家家户户要“祭灶”。这天晚上,家家户户要给灶王爷烧香、送一些“元宝”。看我加的引号就知道咯,这里的“元宝”可不是真的元宝哦!具体是什么东西,现在市面上已经没有了,所以也不能好好描述。

奶奶说,那是一种吃的东西,而且是一种她非常喜欢的食物。外面像是白切一样的元宝状外壳,微黄、脆脆的;里面是一个圆圆软软的东西。这当然就是“心中的宝”咯!

我猜这“元宝”,一定是甜甜的吧!俗话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送灶的时候,给灶王爷吃上甜甜的“元宝”,甜一下嘴巴,让他在玉帝面前尽说家中的好事。

只不过灶王爷有没有享用不可知,那些美味的“元宝”都悉数进了小孩子们的五脏庙啦!

[新年快乐]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的幸福

说到白切,要好好介绍一下咯!这可是安徽的四大名点之一。麻饼、烘糕、寸金、白切统称为安徽四大名点。白切乳白透明,片薄甜脆,因拌有芝麻,故香、甜、脆三味俱佳,酥脆可口,清香味美。

来安徽,一定不要错过的小点心!

当然,送灶之后还要接灶。灶王爷回天庭汇报完工作,还得请他回来保一家平安。毕竟在那样的年代,吃,可是一家的大事。

迎灶神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过去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

2年味儿,那些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美味

=炸圆子=

[新年快乐]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的幸福

小年之后,新年的进程就加快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储备过年的食物了。

首先要忙着炸丸子。

奶奶家里炸的是肉丸子。说是肉馅,也不尽是肉。中间还掺杂着豆腐,和上鸡蛋。所以说,奶奶家的丸子,在全院子里是最好吃的。

炸好的丸子就放在竹编的篮子里,盖上盖子,放在通风的地方。过去的人家,可是能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呢!

过年期间还要准备一些米粉肉、炒肉丝、什锦菜之类的菜肴,以备过年期间亲朋的聚会和家里人的吃喝。这些菜肴,奶奶至今都还会做一些,那些从小吃到老的年宵,大概就是奶奶难以割舍的年味吧!

=什锦菜=

[新年快乐]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的幸福

说到什锦菜,这可是奶奶的拿手好菜!

什锦菜也叫十样菜,是奶奶家乡安庆一款地方特色素菜,特别是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原料也都是唾手可得的普通菜色。奶奶边说还边如数家珍般一一列出了所用原料:干的胡萝卜丝、千张、豆腐、木耳、香菇、金针菜、芹菜芽,大蒜、葱、腌菜。丝毫没有忘记。这些她从小到大吃着的菜肴,早就铸成了她的骨血,浸入了她的情感。

做法虽然简单,但也是不能马虎的。每一种食材的选用,都不是随随便便的。胡萝卜是红颜色的,有洪福齐天的含义;千张也有”千秋百代、代代兴旺“的说法,所有这些,都是为新年讨个吉利的彩头!

=元宝鱼=

年三十晚上,家家都要做元宝鱼。

遗憾是热气腾腾的元宝鱼上桌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不能吃的。

为什么呢?且听奶奶细细说来。

[新年快乐]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的幸福


过年期间,从初一开始,家里的亲戚们就开始互相拜年了,每天迎来送往好多人。当然也会有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只要是有人来家里吃饭,这条元宝鱼就必须端上餐桌。但大家好像都有种默契,谁也不会把别人家的元宝鱼吃光光的。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才能吃呢?

告诉你们吧!这条鱼的寿命有十五天。

就是说要在正月十五的时候,才能将它吃掉的。取意:年年有余。

=过年的时候,一定会有老母鸡=

[新年快乐]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的幸福

当下的许多城里人四处寻找鸡的味道,这些被催生剂养大的鸡,鸡肉肥厚四肢骨架大,吃起来没有嚼劲更没有韧劲,炖一锅汤油也出不了出少,完全没有鸡的味道了。

若是有心,或是有农村的亲戚朋友,在过年送一只土鸡就是大礼了,若是老母鸡便是厚礼了。

养到除夕前一夜再宰杀,妈妈亲自动手,炖一晚上鸡汤,有心的母亲,会在晚上起床好几次,将飘在汤面的油撇掉,第二天团圆饭,一家人各舀一碗,香气四溢。

现如今,物质生活十分丰富。想吃到什么直接就可以买到。

那些属于记忆中的年味,也早已进入了批量化大生产的阶段。我想,现在的人,应该很少去炸圆子、准备够吃到正月十五的食物了吧?或者说,现在很多人大概都不会去做这些东西了吧?

而奶奶的春节,还是会去做一些这种传统的食物的。也许他们觉得,有了这些从小到大一直吃着的年宵,才叫过年吧!

3 过年好,好,玩

在奶奶小的时候,小孩子们是特别期待除夕夜的。

除夕的时候,小孩子要守岁,自然乐趣也就多多。

这第一件事,就是小孩子们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话说,这也是我小时候过年最大的乐事之一。

现在的你们还能收到压岁钱吗?那些从长辈那里得到的压岁钱都是怎么挥霍的呢?

是买了心爱的玩具、烟花爆竹还是小心地存在了储蓄罐里了呢?

想知道70多年前,奶奶是怎么挥霍她的压岁钱的吗?

[新年快乐]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的幸福

[新年快乐]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的幸福

奶奶小时候,住在一个大院子里。院里有四户人家,有亲戚,也有乡邻。

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中,肯定有一个孩子王。而奶奶小时候一起玩耍的这个孩子王,就落在稍大一点的表哥身上了。

表哥因为年岁稍长,会玩的东西也多。拿了压岁钱之后,他们就聚在一起推牌九。牌九类似麻将,但又和麻将不一样。

奶奶因为年龄小,还不懂怎么玩,就像小尾巴似的跟在表哥的后面,表哥押哪个就跟着押哪个。这样就能赢一点小钱啦!

除夕夜,大红灯笼也要高高挂起。

这又是小孩子们的乐趣之一啦!过去的灯笼,不像现在这么单一。心灵手巧的父母,会将灯笼做成花篮状、蜻蜓状,各式各样!小孩子们一手一只灯笼,满院子撒欢!

这时,父亲会将过世的亲人的照片请出来,给他们烧香、烧纸钱。

除夕必玩的项目,当然少不了经久不衰的躲猫猫了!

我问奶奶,躲猫猫平时不是也能玩吗?奶奶答:除夕夜的躲猫猫,乐趣就在一个:人多热闹!

平时的时候,小伙伴们上学的上学、外出的外出,好不容易到了过年,难得聚在一起,还不尽情耍耍?

除夕夜的时候,还会有人给家里送东西。送者也不会敲门,就像圣诞老人一样悄无声息地将礼物塞进门缝。具体是什么东西当然奶奶已经忘记。大概因为收件人都不是自己,也不去关心了吧?

当然,这些“圣诞老人”也不是平白无故就给每家每户送新年礼物的。肯定都是父母生意上的朋友们刻意为之的好意!

家家都要放鞭炮!

家里掌舵的人,一定要在零点的时候,大开院门,燃放鞭炮。特别是奶奶家那种商人之家,更要打开门面,在爆竹声中辞旧岁。

小孩子们也在疲惫之后睡下了。

大年初一,小巷子里就热闹起来了。

节日的花灯琳琅满目。龙灯、狮子灯、踩高跷、划船、挑花篮各种好玩的项目齐聚一堂。家境殷实的人家还可以花钱请这些表演团队去他们家里表演。

但更多的人还是在街道上看表演。小孩们就跟着表演队伍跑来跑去,扭动着小身子挤到最前面看。

70年前的年味,可能没有现在那么好玩,没有现在热闹!可在奶奶眼里这却是最珍贵的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