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精品欣賞,雁魚銅燈工藝驚人

祭紅、祭藍碗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精品欣賞,雁魚銅燈工藝驚人

“祭藍”又稱“霽藍”,是一種在石灰釉中摻入適量的鈷料,在1280攝氏度——1300攝氏度的窯內一次燒成。這件祭藍碗色澤深沉,色調濃淡均勻。“祭紅”,是鮮紅釉中的一種,因這種釉色常用來祭祀而得名。又因它創燒於宣德年間,也稱“宣燒”。古人配製“祭紅”時不惜工本,在釉料中常加入珊瑚、瑪瑙、寒水石等,有的配方甚至摻入了黃金,但燒成率卻很低,所以祭紅碗的價值非常高。

寶石一組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精品欣賞,雁魚銅燈工藝驚人

唐代何家村窖藏中出土了很多寶石,它們都被存放在一個提樑銀罐中。這幾件黃色寶石為隨形單晶礦物,色較均勻,有較強玻璃光澤,還有被切割過的痕跡,上面有小孔,推測應是裝飾品。藍寶石分為深藍和淺藍兩種顏色,因其晶瑩剔透的顏色而被視為吉祥之物。綠玉髓,又稱綠瑪瑙,是寶石的一種,色彩誘人,但儲存量相當稀少,是最有價值的石英礦石之一。

鎏金伎樂紋八稜銀盃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精品欣賞,雁魚銅燈工藝驚人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精品欣賞,雁魚銅燈工藝驚人

銀盃杯體為澆鑄成型,紋飾細部採用平鏨手法加工而成。杯身被鏨出八個稜面,這八個區域內分別裝飾著樂伎、侍者和舞蹈者。樂伎手執拍板、小鐃、洞簫、曲徑琵琶等樂器。侍者均為胡人,深目高鼻,有的帶卷沿尖帽、有的頂瓦楞帽,手中捧著杯和盤。銀盃杯身背景為忍冬卷草、山石飛鳥和蝴蝶,通體飾魚子紋為地。杯的足沿裝飾有環狀連珠。手柄上有指墊,上飾高鼻深目的兩個胡人頭。這件杯的造型和杯上的人物形象都帶有明顯的西方風格,由此推測這件銀盃很可能是從國外輸入或外國工匠在中國製造的。

忍冬紋八曲長杯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精品欣賞,雁魚銅燈工藝驚人

這件杯子造型別致,工藝精湛,形狀為八曲長橢形。多曲長杯出現和流行在薩珊,後來影響到其他地區,這件杯子的形狀完全模仿了薩珊風格的多曲長杯, 但裝飾紋樣卻是傳統的中國紋飾,可以說,這件白玉杯是中西文化結合的代表作。同時,這件玉杯也反映出唐代高超的制玉工藝。杯壁口沿處打磨的很薄,只有半釐米,從杯口到杯底逐漸增厚,唐朝高超的碾磨雕琢技術由此可見一斑。

水晶八曲長杯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精品欣賞,雁魚銅燈工藝驚人

水晶是我們現在常用的一種裝飾品,其實它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石英結晶體,和沙子的主要化學成分相同,都是二氧化硅。水晶在古代被稱作“水精”,是精靈的精,因為晶瑩剔透,唐代詩歌中常常把它比作冰、水、露珠甚至月光。從文獻記載來看,水晶多產自西域各國,在唐朝時成為貢品進貢到我國。這件八曲長杯在造型上有著明顯的伊朗薩珊風格,但是薩珊很少用水晶和玉石這種材料來製作長杯,從中國文化對玉石類材質的偏愛來看,推測很有可能是在唐朝工匠仿製的,也可能是來華的波斯工匠製作的。

雁魚銅燈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精品欣賞,雁魚銅燈工藝驚人

國家一級文物。雁魚銅燈的造型十分別致,整個燈為一隻鴻雁回首銜魚的形狀。燈由雁頭、雁體、燈盤和燈罩四部分組成,燈盤和燈罩能夠轉動開合,不僅可以擋風,還可以調節光線的明暗度和照射角度。最令人驚歎的是,燈油點亮後產生的油煙會順著大雁頸部導入大雁的腹內,雁腹盛有清水,煙會溶於水中,從而起到了淨化空氣的作用,避免了對環境的汙染。這種科學巧妙的設計體現出漢人的聰明才智和環保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