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母親還是養母親?一部關於血緣與倫理的電影,終於看了這個問題

戀愛、結婚、家庭問題,這些都是圍繞在每個人的一生之中不可忽略的問題,而孩子更是人生婚姻裡的一個重要角色,電影《親愛的》講述的問題也是圍繞著這個永恆的話題。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田文軍以及自己的妻子盧曉娟,他們兩個曾經感情十分的好,曾經是每個人都羨慕的恩愛眷侶。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也漸漸被生活中的瑣事無休無盡的爭吵磨滅了他們曾經的愛情,最終他們兩個心平氣和地選擇了離婚。

生母親還是養母親?一部關於血緣與倫理的電影,終於看了這個問題

當時簽下他們愛的協議的地方,如今成了他們了結這段關係的終點,如今他們這兩個人唯一存在的聯繫便是他們愛的結晶田鵬。然而有一天,他們之間存在的唯一聯繫也斷了。原來,田鵬在一次出去玩的時候,不知怎麼的再也找不回來了。田文軍夫婦連無疑陷入了一片絕望的黑暗,精神也處於崩潰的邊緣。兩個人好在還是挺了過來,他們兩人安撫了對方的情緒之後,便決定把自己的孩子找回來,於是踏上了一段漫漫的尋子之路。而在他們這一段尋子的路上,也認識了很多和他們一樣絕望,一樣崩潰,一樣傷透了心的父親和母親們。

生母親還是養母親?一部關於血緣與倫理的電影,終於看了這個問題

時間過去了很久,終於有一條關於他們孩子的線索出現了。有人告訴他們,有為朋友曾經在一部非常偏僻的村落之中看到了長相類似田鵬的一個小孩,於是田文軍和妻子趕緊來到了這個村落,這個村落看起來非常的落後,在那裡他們終於看到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的長相酷似田鵬,然而他們又看到這個男孩口裡叫著的媽媽並不是盧曉娟,而是另外一名村婦,名字叫做李紅琴。為什麼這個長得這麼像自己兒子的男孩會叫別人母親呢?這些疑問圍繞著田小田文軍和魯曉娟。

生母親還是養母親?一部關於血緣與倫理的電影,終於看了這個問題

這部電影沒有刻意地製造出催淚的片段,其實尋找孩子的故事只是一個大背景,而故事中真正吸引人注意的是每個人內心的轉變,這個才是最大的吸粉之處。這部戲裡面也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觀念,那便是母愛是不分血緣的,法規難以理清人情。也許這部電影從一開始他講的就不是失去了兒女的父母,他們有多麼的痛苦,或者是在宣傳打拐之類的題材電影,也許導演的立足點一開始便是立足於倫理以及法律之間的衝突上,其實這個點更是一個新穎的看點,因為正是在打拐之後,背後隱藏的一個更加讓人關注的點,那就是養母親還是生母親,被解救後的孩子要何去何從?

生母親還是養母親?一部關於血緣與倫理的電影,終於看了這個問題

如果對中國的電影圈有稍加註意的話,我們不難可以注意到,近些年中國出的很多電影都有一些抽離了現實,過於對生活理想化了,哪怕是一些打著接地氣的青春戀愛型的題材其實也很多都相似,胡編亂造的情節。比如像某些愛情片,裡面的一些墮胎或者是車禍等等的情節,這樣的爛橋段著實讓觀眾分分鐘都跳戲,然而電影《親愛的》由於有真實案件改編為基礎,所以他並沒有商業片的那一種浮誇以及不切實際,而且在這部電影裡面,幾位演員的表演都非常的好,沒有明顯的讓人看出短板的地方,而且導演也試圖在那個法與情的糾纏中想找到一個立足點,於是便讓電影裡面的當事人以及觀眾,這兩撥人的情感都在這部電影裡面得到了超越以及昇華。

生母親還是養母親?一部關於血緣與倫理的電影,終於看了這個問題

也許,這部電影裡面的內容和價值觀已經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不再只是單純的善與惡,好或壞,愛還是恨。在法律與倫理帶來的這些問題對靈魂的拷問之下,這部電影給出的答案則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超越了血緣以及法律的。這部片子看起來其實並不像是一部煽情的電影,在我看來,當田文軍以為自己終於贏了自己,終於找到了孩子的時候,卻發現原來自己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輸家的時候,他的痛苦是更加真切的。

生母親還是養母親?一部關於血緣與倫理的電影,終於看了這個問題

他們這裡面的幾個角色,對於孩子的愛,把他們緊緊的捆綁在一起,也讓我們不得不反省一下社會中那些離散了的家庭,這部電影正是填補了中國人社會之中的一些情感真空之地,以及借用法律無法去解決的道德困境問題。這樣的題材在電影裡面是非常罕見的,這部片裡面的一個我覺得是亮點的,便是趙薇所飾演的李紅琴。李紅琴她根本不知道這個孩子是被拐賣來的,這位寡婦失去了丈夫,於是她便把這名孩子當成的是自己的親生孩子般全心全意的去栽培他。

生母親還是養母親?一部關於血緣與倫理的電影,終於看了這個問題

乃至於她出獄了之後,還堅持不懈的想要去尋回她做母親的權利,她想去找回自己的“孩子”,而這個被她養育了多年的孩子,也因為跟這位母親相處了很多年,他們之間也產生了感情,田鵬在心理上甚至無法回到都市裡面的那個真正的家,以至於在情感上也無法認同自己親生母親。

生母親還是養母親?一部關於血緣與倫理的電影,終於看了這個問題

與其說這部電影是法治在打拐,不如說是一部倫理的糾纏紀錄片,曾經被拐賣的那個孩子在兩個家庭之中面對,他們的愛竟然有些無法無所適從。確實,在現代的社會里面,世俗的人類生活已經被完全的分割成了一個一個無法拼湊起來的碎片,《親愛的》也向我們展示出了這些碎片式的倫理困境。

生母親還是養母親?一部關於血緣與倫理的電影,終於看了這個問題

這部電影我們可以清楚的意識到,到如今,我們並無法簡單地將孩子和親生父母以及養父母之間的感情歸類為這種感情是好是壞,是真是假,因為這裡面的倫理已經碎了一地,每一塊碎片裡面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是這也就是現實生活裡面真實存在的事情,所以陳可辛導演的這一部親愛的的藝術造就,在我看來絕對不次於他的另一部電影《甜蜜蜜》。

生母親還是養母親?一部關於血緣與倫理的電影,終於看了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