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人尊為詩聖,卻一生窮困潦倒,死因成謎

孟子所寫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見,古來成大事者必當經受一番磨鍊,而偉大的詩聖就是這樣一個有著悲慘經歷的人。

他被人尊為詩聖,卻一生窮困潦倒,死因成謎

詩聖-杜甫

使其詩聖,大家都知道是杜甫,而我們現代人對於杜甫瞭解最多的就是杜甫的詩,從小學到高中,陪伴我們度過了一大半的學習生涯;另外一個就是杜甫的悲慘遭遇,一生窮困潦倒,最悲慘的是自己的小兒子都被餓死了。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杜甫仍然寫詩無數,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杜甫名聲最旺的時候,是在宋朝,為當時文人所推崇,被尊為詩聖。

他被人尊為詩聖,卻一生窮困潦倒,死因成謎

杜甫

那麼就是這樣一個名傳後世的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究竟是怎麼死的呢?歷史上眾說紛紜,毒死說的提出者是現代著名學者郭沫若。郭氏《李白與杜甫》:“其實死於牛酒,並不是不可能。不過不是‘飫死’,或‘飽飫而死’,而是由於中毒。聶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當多,杜甫一次沒有吃完。時在夏天,冷藏得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以腐化後二十四小時至二十八小時初生之毒最為劇烈,使人神經麻痺,心臟惡化而致死。加以又有白酒促進毒素在血液中的循環,而杜甫的身體本來是在半身不遂的狀況中,他還有糖尿病和肺病,腐肉中毒致死不是不可能,而是完全有可能的。”這是郭沫若的說法,但是眾所周知,杜甫自述早年在長安有“賣藥都市”的經歷,成都草堂期間,有過“乘興還來看藥欄”的詩句。加上杜甫自己常年患病,久病成醫,腐爛的肉有毒,想必杜甫還是能夠知道的。

他被人尊為詩聖,卻一生窮困潦倒,死因成謎

杜甫草堂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杜甫其實是吃的太多給撐死的。據傳杜甫晚年思念家鄉,離開之前定居的夔州,往老家趕,奈何路遇兵亂只好開始逃亡,但是,他走到耒陽這個地方時,偏偏又遇到了江水怒漲。這個時候的他,已經五天沒有進食。而且他本身老邁,體質衰弱,眼看就要挨不下去了。這時幸好有時任耒陽縣令的聶某,聽聞杜大詩人的窘況,立刻讓人送來了酒肉。但是,就是這頓酒肉,讓杜甫丟掉了老命。一代詩人杜甫,竟然被酒肉撐死了。

他被人尊為詩聖,卻一生窮困潦倒,死因成謎

杜甫

當然關於杜甫的死,還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至於那種說法是正確的估計只有杜甫的家人才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