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一生不得志,唯獨此詩最開顏!

相信讀過杜甫詩的人應該都知道,杜甫除了早期的詩以外,基本上詩的格調都是以沉鬱失意或是詠古懷今為主,那麼為什麼杜甫詩會有這樣的特點呢?其實主要還是和他的個人經歷有關;雖然個人胸懷報國之志,但是卻投之無門;想要考取功名,卻被佞臣編排;後來終於得到掌權人賞識,結果還是落了個看守倉庫的小官。這對於杜甫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所以在詩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杜甫的種種無奈和個人抱負得不到實現的悲哀,但是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則是杜甫一生中可以說是最開心的一首詩。

“詩聖”一生不得志,唯獨此詩最開顏!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而杜甫也是在這八年之中輾轉流離,顛沛漂泊,所以無時無刻都在盼望國家能夠平定叛亂,重新走上正軌而自己也能回到家鄉。終於在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杜甫聽到了唐軍收復洛陽和鄭、汴等地,在此種狂喜的情緒之下,提筆揮毫留下此作。

“詩聖”一生不得志,唯獨此詩最開顏!

首聯“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中的“忽”充分體現了消息傳來的突兀,所以杜甫那顆沉寂多年的心一下子就被喚醒了,而這麼多年的漂泊,詩人最希望就是能夠重歸家園,卻因為戰亂不得實現。此時“忽傳收薊北”我們可以想象得到詩人的心中是如何的喜悅,而“涕淚滿衣裳”正是這種喜悅的表現,此時的狂喜和多年的心酸終於得到了爆發。

“詩聖”一生不得志,唯獨此詩最開顏!

頜聯“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則是描寫詩人看見此時的妻子的臉上也沒有了往日為了生計而發愁的那種愁容,也掛滿了興奮之色,所以詩人此時也不再控制自己的情緒,隨手拿起書卷,與大家一起慶祝這個勝利的消息。

頸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則是詩人想象著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裡,我們縱酒高歌,一同向著家鄉進發。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對自己的故鄉是多麼的想念,僅僅只是聽到了這個勝利的消息,就已經能夠想象到大家一起結伴歸鄉的場景,我們也能夠感受到此時詩人心中那種藝興勃發。

“詩聖”一生不得志,唯獨此詩最開顏!

尾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也是對作者想象的描寫,因為歸鄉心切,這遙遠的距離彷彿已經不再是阻礙,我們也彷彿看見了詩人的家鄉就在眼前。轉眼間,全家就從巴峽穿過了巫峽。行進途中的小鳥、湖水、船兒都在遠去,粼粼的波光和兩邊的野花好像都在為回家而歡呼。行船的速度極快,轉眼就到了襄陽,躍馬馳騁轉眼間就飛奔到了洛陽。此句詩與“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全詩的感情奔放熱烈,宣洩了長久以來積鬱在詩人心中的那口濁氣,暢快淋漓。清代浦起龍即曰此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