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2.4萬億 深圳2018年GDP有望首次超過香港

突破2.4萬億 深圳2018年GDP有望首次超過香港

今日深圳公佈了2018年成績單,全年GDP突破2.4萬億,躋身亞洲城市前五!

1月18日,深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開幕。深圳市市長陳如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8年,深圳市生產總值突破2.4萬億元,同比增長7.5%左右,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僅次於東京、上海、北京、新加坡。

有機構統計顯示,2017年亞洲GDP排行前五名為東京、上海、北京、首爾、香港。如上表述,深圳2018年GDP將史上首次超過香港,躋身亞洲前五。

報告進一步指出,深圳以營商環境改革為重點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在全國率先改革並實施多層次住房保障供應制度,營商環境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深圳90”改革、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等走在全國前列,深圳成為全國營商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深圳躋身世界一線城市

1月18日上午,深圳市六屆人大七次會議開幕,市長陳如桂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8年,深圳市生產總值突破2.4萬億元,同比增長7.5%左右,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

陳如桂表示,過去一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深圳改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深圳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推動改革開放創新,深入開展“城市質量提升年”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六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任務目標。

初步預計,2018年,深圳市生產總值突破2.4萬億元,同比增長7.5%左右,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東京、上海、北京、新加坡);轄區公共財政收入9102.4億元,增長5.5%;地方一般性公共預算收入3538.4億元,增長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4%。經濟發展有速度、有質量、有效益。

“穩中有進、質量更好。”報告用這8個字對2018年深圳經濟運行情況進行了總結。報告進一步指出,深圳以營商環境改革為重點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在全國率先改革並實施多層次住房保障供應制度,營商環境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深圳90”改革、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等走在全國前列,深圳成為全國營商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深圳GDP有望首次突破香港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曾表示,2018年香港工作非常充實,香港的經濟狀況保持良好,雖然在第三季有所回落,但相信全年經濟增長可達3.2%,失業率亦是二十年間來的新低。

雖然,林鄭月娥並沒有給出GDP的具體數字,但按照2018年前三季度20894.83億港元的GDP,實際增速3.8%,名義增速7.7%,可以推測2018年香港GDP預計將接近28500億港元。

按照2018年平均匯率折算約為24043億元人民幣,這個正好和目前透露出來的深圳突破2.4萬億元的GDP相當。

更為重要的是,深圳市市長陳如桂在報告中指出,2018年深圳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僅次於東京、上海、北京、新加坡。這也預示著深圳GDP應該是超越了香港。

其實早在2017年GDP數據公佈後,“深圳GDP超過香港”的消息就被熱炒。

但深圳統計局隨後稱,按當日匯率(港元/人民幣的中間價)計算有失客觀,一般計算和對比香港生產總值,應按照當年年均匯率來算才是正確算法。

《2017年深圳GDP總量簡析》一文中指出:

2017年,初步核算並經廣東省統計局核定,深圳市生產總值22438.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下同)8.8%,總量佔全國、全省比重分別達到2.7%和25%……同期香港本地生產總值26626.37億港元,增長3.8%,按照2017年人民幣兌港幣平均匯率1.1552折算,2017年香港GDP為23049.14億元,深港GDP尚差611億元。

這也意味著,如若深圳2018年GDP超過香港,這將是深圳GDP史上首次超越香港。

2019年,深圳要幹這些大事

2019年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左右;

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

新增就業人數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金融等風險有效防控;

新增幼兒園學位2萬個、公辦中小學學位超過3萬個;

新增病床3500張、養老床位1000張;

建設籌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8萬套、供應3.4萬套。

今年將重點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強核心引擎功能

牢牢扭住大灣區建設這個“綱”,深度對接港澳所需、深圳所能、灣區所向,攜手建設富有活力、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二、堅持以營商環境改革為重點,狠抓改革攻堅。

經濟形勢越是複雜多變,我們越是要深化市場化改革,以改革的突破來贏得發展的主動,營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努力打造全球創新創業和投資發展最佳首選地。

三、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加快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著力強化協同創新、集成創新、應用創新優勢,深入實施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七大工程”,積極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力發展壯大新動能,努力在全球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四、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區。

落實“六個穩”部署,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方針,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堅持質量第一,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持續加強深圳質量、深圳標準、深圳品牌、深圳設計、深圳信譽建設,構築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率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五、打造國際一流智慧城市,搶抓智能時代發展先機。

充分發揮深圳信息產業優勢,加快佈局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率先壯大智能經濟、建成數字政府、邁入智能社會。推動實現“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培育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六、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繼續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以更大力度推進水體、大氣、固廢、土壤、噪聲等汙染防治,努力讓城市水更清、天更藍、環境更優美,建設美麗深圳。

七、深入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推動城市高水平發展。

我們要下繡花功夫建設管理好城市,系統優化城市功能,推動全市域均衡發展,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八、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增強城市文化影響力。

深入實施“文化創新發展2020”,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開展文化旅遊品質提升行動,打造國際文化創新創意先鋒城市,讓文化軟實力成為特區新的競爭力。

九、落實精準脫貧攻堅戰部署,堅決完成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任務。

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產業扶貧、造血式扶貧,全力推動先富幫後富、攜手奔小康,全年安排幫扶資金28億元。

十、著力建設幸福深圳,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全年計劃完成十個方面40項民生實事和一批民生微實事,安排九大類民生支出2709億元,其中教育、醫療支出分別增長11%和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