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流媒体上市年 腾讯音乐与Spotify“掰手腕”|信披头条

音乐流媒体上市年 腾讯音乐与Spotify“掰手腕”|信披头条

文 | ahson 信披头条

“本是同根深,相煎何太急。”三国时期的文人曹植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兄弟相残,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权力斗争如此,商业竞争亦然。今年4月,瑞典的流媒体巨头Spotify在纽交所挂牌上市。随后,中国最大的音乐流媒体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也传出赴美 IPO的消息,硬要在三足鼎立的全球音乐付费市场插上一脚。

令人意外的是,Spotify与TME两者在股权关系上呈现交叉持股的情形。根据Spotify招股说明书,腾讯和腾讯音乐合计持有7.5%的Spotify股份,为公司第三大股东,仅次于Spotify创始人Daniel Ek和Martin Lorentzon。Spotify则持有约9%的腾讯音乐股份,价值9.1亿欧元。

是“兄弟阋墙”,还是“休戚与共”?或许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随着移动网络提速,手机内存增大等科技发展,手机音乐客户端成为人们日常听歌的主要工具。有利益的地方就有BAT的身影。

2016年,腾讯收购中国音乐集团(CMC,即包含酷狗和酷我的海洋音乐集团),间接拥有酷我音乐和酷狗音乐的控制权。2017年1月,腾讯将QQ音乐和中国音乐集团合并,更名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

音乐流媒体上市年 腾讯音乐与Spotify“掰手腕”|信披头条

百度于2006年收购千千静听,2013年更名百度音乐,2015年与太合音乐合并,并在2018年升级为“千千音乐”,未来将继续“太合+百度”的双生态体系。阿里2014年邀请业内大咖高晓松、宋柯担任阿里音乐的CEO;2015年将天天动听更名为阿里星球,试图打造覆盖上下游全产业链的音乐平台。

一时之间,阿里、腾讯等巨头纷纷囤积音乐版权,版权费也水涨船高,从而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局面到2015年出现转折。

2015年,国家版权局组织开展网络音乐版权秩序专项整治,要求遏制网络音乐侵权盗版等行为。

直到2017年9月,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就网络音乐版权有关问题正式约谈了腾讯音乐、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百度太合音乐的主要负责人,并指出当前网络音乐版权市场出现的问题。

随后,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又约谈了环球音乐、华纳音乐、索尼音乐、英皇娱乐、中国唱片总公司、正大国际音乐等二十余家境内外音乐公司以及国际唱片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并作出一点要求:要促进网络音乐全面授权、广泛传播,采取符合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授权模式,避免授予网络音乐服务商独家版权。

国家版权局的这一行为直接推动了各大音乐平台开启版权合作、资源共享之路。

2017年9月,阿里音乐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共同宣布,双方达成版权转授权合作。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将独家代理的环球、华纳、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与YG娱乐、杰威尔音乐、LOEN等优质音乐版权资源转授至阿里音乐,曲库数量在百万级以上。同时,阿里音乐独家代理的滚石、华研、相信、寰亚等音乐版权也转授给了腾讯音乐娱乐。

今年2月,网易云音乐又与腾讯音乐就音乐版权合作事宜达成一致,相互授权音乐作品,达到各自独家音乐作品数量的99%以上,并商定进行音乐版权长期合作,同时积极向其他网络音乐平台开放音乐作品授权。

音乐流媒体上市年 腾讯音乐与Spotify“掰手腕”|信披头条

自此,音乐江湖不仅结束了“三国杀”,更实现了三大平台的资源共享。随着独家授权内容的开放,各大音乐平台也进入了“后版权时代”,未来各家的重点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对于腾讯音乐而言,与全球唱片公司合作开发音乐内容将成为下一步重点,与Spotify相互持股便是重要的一步棋子。

Spotify首开“免费+精准广告”模式

与TME不同,Spotify在全球的音乐付费市场依旧压力不小。

Spotify是基于云端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平台,用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移动设备收听平台上的音乐。用户只要支付一定的月费,就能不限量收听歌曲。Spotify平台的每月用户访问量超过1.84亿人次,其中约45%的用户通过付费获得免广告和无限制的听歌服务。

音乐流媒体上市年 腾讯音乐与Spotify“掰手腕”|信披头条

对Spotify来说,场内激烈的竞争者主要来自互联网巨头生态触角的衍生,即在苹果公司的支持下获得了迅猛增长用户量的Apple Music,还有正在低调收割全球海量用户的Amazon Music。

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球音乐付费市场的前四名分别是Spotify、Apple Music、Amazon和Tencent Music(TME)。其中,自2016年Q4以来,Spotify始终保持着市场份额上的领先优势。2018年上半年,Spotify以1190万的用户增长数位居第一,占到全球所有新净增用户的39%。但同期Apple Music的市场份额也从16%上升到19%,成为全球用户市场份额增长最多的流媒体,并实现了在美国本土市场上对Spotify的反超。

可以说,亚马逊和苹果的先后入局,不仅让流媒体市场进入了巨头混战的阶段,而且各个平台的竞争重点也开始有所侧重,以发展自身的护城河。

对于不具备天然获客渠道的 Spotify 来说,免费版用户才是其重要的“可运营资本”。今年8月初,Spotify在澳大利亚测试了一项新功能:允许免费版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随意跳过音频或视频广告,且不限频率与次数。

Spotify将该功能命名为“Active Media”,宣称此做法是为挖掘出更深度的数据,通过检测用户听完了哪些广告,进而分析用户喜好,并建立用户画像,以便进行更精准的广告投放,同时向广告商承诺不会对被用户跳过的广告进行收费。

这意味着,Spotify开始在技术上精确打磨广告推送算法,增加广告投放的可抵达率,减少了部分的时间成本。这一全新的广告收费模式,将调整Spotify的战略重心。相较于原先的营收结构,Spotify加大了在广告上的筹码,这样不仅能避开与巨头的“用户争夺战”,而且“免费+精准广告”生态的市场前景或许更为广阔。

Spotify未来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扩大免费用户的量并进行深度耕耘,由此看来,Active Media的功能设计,可能仅仅是公司步入新蓝海的第一步。

Spotify 创始人兼CEO Daniel Ek也曾谈到,“从长远看,Spotify有某些护城河,但是我们的成功会取决于我们甩开同领域其他人的速度,并且保持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