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松口即松口古镇,在2008年之前我并不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在那一年,我网恋了,通过网络认识了后来成为我老婆的那个她,每每与人说起这件事时都会引来人们带着惊叹的目光:网恋?好浪漫。其实在现在的网络时代,通过网络来遇到自己的另一半,与以前通过书信、电话来认识对方是一样的,只不过媒介发生了改变而已。

她是一个客家人,在广东生活多年,最常见到的便是潮州人和客家人,也因此,我知道了在梅州市东北部一个小盆地中有一个小镇,那里叫做松口镇。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松口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安静、湿润与平和。

它同大多数的古镇一样,房屋是旧时的样貌,有些地方还保留着石板路,除了逢年过节在外工作的人们返乡时,平时几乎见不到什么车辆,走在路上便是明显有别于都市的喧嚣,安静得只想坐下来,品一杯清茶。

也许是紧邻梅江河,加上位于幽深的盆地内,松口的空气总给人湿润的气息,但不是潮湿,而是滋润的感觉。特别是在清晨,站在梅东桥上,透过朦胧的水汽看着梅江河两岸高低错落的古镇屋舍,偶尔有一艘船在晨雾中摇曳而过,便以为自己融进了一幅油画之中。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当太阳在屋顶慢慢升起,小镇迎来了它上千年来似乎从没有变化过的一天。人们打开房门转身去市场买菜,但并不再将门关上,也不用担心会有陌生人不请自进。待回到家后,便有左邻右舍的人们依在门口同屋里的人说着话,如果主人已经用过早餐,便会拉出一张椅子或板凳,泡上一壶热茶来,邀请熟识的人坐下说话,往往很快就会聚起三五人之多,聊着的无非是一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长里短,每当这时,我便在旁边静静的听着,感受着古老平和的质朴。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如今的松口默默无闻,但它也有过无比辉煌的过去。它曾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自古便有着“松口不认州”的说法,这里的州指的是嘉应州。那时松口人对海外的通邮、通航、通商均不用经过嘉应州城,海外信件的信封上只要写着“中国汕头松口转某村某人”,信件便可经汕头港直转松口,可见当时松口的地位之高。

一个小镇的地位居然大过州城,自有它的过人之处。盖因松口地处闽粤赣三省交汇处,水陆方便,历史上便是商贸重镇,曾是广东内河港第二大港口。人们常说下南洋,松口不仅是客家先民由闽迁粤的始居地之一,更是明末以后粤东、闽西、赣南等地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现在的火船码头还基本保留着旧时的模样,只是再没有了当年来来往往的船只和人潮涌动的热闹景象。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松口镇历经千年岁月孕育,有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分支,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先民原是黄河江淮流域的汉人,由于天灾和战乱等原因,从唐宋时期开始,他们大量南迁。当客家先民来到如今这片大本营时,被其他民系视为外来人,即“客人”,而这些离开中原故土,南下迁移的汉人也自称为“客”,寓为客居他乡之意,古代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亦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这便是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梅州是全球客家人最大的聚焦地和衍播海外的出发地,现有700多万华人华侨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松口镇目前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则有18万多人,分布于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制早于梅州,有着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保存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随处可见文物古迹和天然风景。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梅东桥。

如果要找一处能够拍摄松口镇风貌的最佳地点,可能非梅东桥莫属了。

这座由海外华侨捐资修建,凝聚着他们思乡之情的桥全长265米,宽9米,1935年动工,后因受到日本侵华战争影响,与侨胞联系中断而停建多年,至1946年续建,1950年1月建成。

站在梅东桥上,凭栏远眺,松口镇沿河风光尽收眼底,右边是一排沉淀着历史印记的古老建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入河的阶梯自然穿插其中,右边则是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承载了无数奔波聚散故事的梅江河,河水缓缓不息,偶有轻雾弥漫其上,小船悠悠。举起相机,甚至不需要构图,随手一拍便是如明信片似的岁月风景。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老街。

从梅东桥拾阶而下,便进入十字街老街。如今的松口仍然保留着众多的古民居建筑,由于它也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因此这里又深深的刻上了南洋文化的烙印。街道便属于中西结合的风格,早在清末明初时便出现了洋楼建筑,以致于松口在当时被冠以“小香港”的称号。行走在古老的街道上,满目古色古香的建筑次第展开,檐下站着面目慈祥的老人安静的看着你走过,仿佛正穿过时光的长廊,回到了那悠远而厚重的历史里。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元魁塔。

到了松口不得不去的地方之一还有元魁塔,沿山登高望远,在山顶便是始建于明朝1619年的元魁塔。古塔冲霄而起,意高气昂,塔高九层,是楼阁式砖石塔,有楼梯沿墙壁筑于砖墙上,仅容一人上下,每层有对开的四个石窗通过回廊通向外面,站在廊上向外观望,顿现豁然开朗之感。只见凉山苍郁,梅水茫茫而过,白云悠然,舟楫穿梭,真是美景如画。

300多年来,元魁塔一直矗立在梅江河北岸,华侨出洋乘船,必经此塔之下,离乡背井的人们,每至此地也都会不约而同的仰望它的雄姿,依依不舍而去。多少年来,这座象征着家园的古塔一直深深的立在海外赤子心中。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围龙屋。

有客家人的地方必有围龙屋,它也叫围屋或客家围,是客家三大民居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也是客家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为防外敌或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都聚族而居,将房屋建成了环形的全封闭结构,只留中家正门进出,逐渐形成了围龙屋、五凤楼、走马楼、四角楼等建筑形式。

松口最古老的围龙屋“围里”建于宋末元初,可惜现在仅存门楼和部分遗址。最大的围龙屋“世德堂”建于明末,半圆形的独特结构加上保存完好,至今尚居住着十几户人家,均为世德堂修建者李氏的后裔。诸如其他“古秀阶”、“承德楼”、“百寿楼”等,已成为客家建筑文化的活教材。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松江大酒店。

松江大酒店坐落于松口古街,正对火船码头,由廖子君先生于民国21年建成,为中西合壁式的五层建筑。得天时地利之便,松江大酒店当年曾是闽粤赣最有名的酒店之一,无数华侨由松口码头坐火船下汕头出南洋,或由南洋回国探亲时,都要在松江大酒店住一宿,因此这里是华侨离乡的第一站,也是回乡光宗耀祖的落脚之地,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蒋介石、邓颖超、何应钦等当年的风云人物也曾与松江大酒店有过交集。

无奈岁月变迁,繁华早已被雨打风吹去,曾经松江大酒店的光辉早已流散在时光的长河里,现在只能从米黄色的墙壁、朱红色柱子和巴洛克式外廊之中,依稀见到当年的气派。

如今,松江大酒店已按原貌修葺一新,作为松口华侨文史实物馆,向来往的游客展示百年客侨民俗文化,更从中一窥松口曾经的繁华富庶。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

沿着松江大酒店再向上行,经过一排充满古韵的临街店铺,便可看见于2013年10月13日正式落成的“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这是中国大陆唯一的移民纪念广场,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包括中国移民纪念碑、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两部分。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合发起了旨在纪念海外华人的“印度洋之路“项目,先后在世界多地建设了移民纪念项目。鉴于全世界客家人的影响力,也为纪念19、20世纪离开中国前往印度洋群岛的中国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梅州作为客家人移居海外的原乡,选址在梅州市松口镇建设移民纪念碑,并以此作为”印度洋之路“项目的收官之作。

移民纪念广场的建立既是对梅州作为客家人移居海外原乡的纪念和印证,更是海外华人寻根溯源的象征,也是客家人的心灵回归区,将世界各地客家人的心更紧密地聚焦在了一起。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中山公园。

1918年孙中山先生亲临松口镇组织同盟全,为了纪念这一革命业绩,当时的乡贤丘哲、张作新等发动华侨和本地热心人士,于1933年兴建,它是全国少有的著名镇级公园。

如今公园里有洛阳桥、刘胡兰塑像和密庵亭等。在密庵内保存着《旌义状》及抗战时期重庆国民政府蒋介石、于佑任、陈立夫、林森等人给梁密庵先生的题词。

每到过年时,中山公园便会进行客家山歌的对唱,往往吸引大批人们前去观看,怀念逝去的岁月。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松口镇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所在的区——梅县区,不仅孕育出叶剑英元帅,而且涌现出了200多名英雄将领,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劳。

走在松口古老的街道上,耳边是温柔的风声,眼前是历史的印记,抚摸着斑驳的墙面,便情不自禁的感慨万千:

客家文化松口传,

人文锦绣入画卷。

岁月千年志不改,

故土情怀心中全。

家乡文化印记——松口·客家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