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最厲害的不是營銷,而是……

人才這個話題太“老”了。能有點新花樣嗎?看看吧。

一談到企業成功,有人說“我閉著眼”都知道是什麼原因——人才。但是,你“睜著眼”卻很難做到——善用人才。為什麼?因為天底下有這麼多企業,真正成功的沒有幾家。究其原因,最後才發現大多數都“栽”在人才上。這篇文章到很透徹地揭示了“識人、用人、留人”的一些可借鑑的“格力人才法則”。

新年伊始,格力電器在珠海總部召開了2019年第一屆臨時股東大會。在這次大會上董明珠成功當選格力電器新一任非獨立董事,使其距連任董事長又近了一步。

在此次股東大會上,董小姐就格力的業績、未來的產業規劃、接班人和銀隆事件等發表了談話,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格力飄紅的業績和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珠海銀隆事件,而是董小姐的說的這句話:“格力電器找到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一定是自主培養人才和自主創新。”董小姐無疑是一個具有巨大人格魅力和強大能力的企業家,格力在她的帶領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其人才觀和培養人才的做法讓人甚為佩服。

人才,是企業和社會發展最核心的要素。特別是企業,人才更加重要,企業的職能是“整合資源,創新價值,創造財富”。唯有人才,才能創造。

企業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企業必須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建立高效的人才培養方法和體系,打造有凝聚力的用人、留人文化,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

1、 人才觀

每個人都是人才,關鍵是找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管理大師吉姆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提出 “先人後事”理念,企業首先是要招聘和留住合適的人選,然後再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戰略。

格力就奉行這樣的人才觀“每個人都是人才,關鍵是企業能否給他提供一個人盡其才的崗位”。董明珠常常以自身作為例子來講述格力對於人才的看法:“我剛進格力時,沒有賣空調的經驗,但有吃苦精神,有鑽研市場的衝勁,經過一段磨鍊摔打後,很快便打開了市場。反過來,如果我當初從事技術或財務工作,雖然也不會幹得太差,但絕不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

衡量人是否是“合適人選”,主要看內在性格特徵和天賦能力,而不是專門知識、背景和實際技能。對於人才,道德是第一位。人才要忠誠自己的崗位,如果沒有道德,他就不是人才。儘管你懂技術有能力,依然不是人才。

2、 培養人

培養人是對企業更高的要求。在一項針對企業未來需要解決什麼課題的調查中,大約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小企業經營者提出,培育人才是他們面臨的經營課題。企業人才有兩個來源,一是企業自主培養,二是從外部引進。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由於實力有限,知名度不高,對外部人才來說吸引力有限,所以應該把重心放在自主培養人才上。

我們的“霸道總裁”董小姐就是堅持自主培養人才,其認為“企業家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培養人才”。格力每年招一兩千個應屆大學生,格力培養他們,有的培養了十年,這一兩千個大學生中優秀的、認同企業文化的人,他們就會留下。格力搭建了一個很好的人才培養平臺,技術不斷升級,一直是行業領導者,現在格力的人才隊伍,平均年齡沒有超過三十歲,但是發明的專利有幾千項。比如,格力的光伏空調,這個產品擁有世界上最領先的技術,但它的開發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8歲,這就是中國人才!

再看看“馬爸爸”的 “培養”人才之道。馬雲也認為人才是可以培養出來的。什麼是“培”?“培”就是多關注他,但也不能天天去關注,因為一棵樹,水多了死,水少了也死,如何關注也是藝術。什麼是“養”?就是給他失敗的機會,給他成功的機會,你要看著,不能讓他傷筋動骨,不能讓他一輩子喘不過氣來。

管理大師稻盛和夫說:“培育人才才是經營者留給企業的最大的遺產,也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基礎。”

3、 善用人

古人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著眼於人的優點和長處,就能發現人才,用好人才。這一點和上述人才觀是一脈相承的,只有將一個人的長處與要做的事相匹配起來,這個人才能顯出他是人才,如果兩者錯配,即使這個人再有才,可能也只有平庸的表現。

企業應該通過建立一套選拔、考核和獎勵評估體系,方能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聯想就採取“在賽馬中相馬”的用人策略,這包含三方面的含義:要有跑道,即給人才充分的發揮空間來自我發現,“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要制定比賽規則,即建立起一套較為科學的績效考核和獎勵評估體系;要有跑道的劃分,提供不同的崗位,給人才自由選擇的機會。

4、 能留人

企業能留住人才是最關鍵的。企業人才穩定與市場、技術、管理等都同等重要,不可或缺。日本企業的成績和德國企業百年發展已經證實,人才穩定是企業發展基石之一。人才穩定體現的是一個企業的真知和遠見。

企業要留住人才,關鍵在於要真誠的付出。企業真誠的付出,員工會從物質和精神層面感受到,從而轉化為穩定工作的驅動力,進而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最終企業的收益終將大於員工個人收穫。現實中我們很多企業經營者將重視員工停留在口頭上,難有行動,造成企業員工的流失率居高不下,有的企業甚至是3年中100%一線員工全部更換。

格力對留住人才真金白銀的投入讓其成為人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公司”。2018年8月25日,格力投資20億元建設的人才公寓正式破土動工。該項目名為“格力明珠廣場”,佔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面積約28萬平米,將建設11棟高層住宅1900多個車位、1間幼兒園、1棟商業中心。早在2005年,格力電器就已出資6億元,建立員工生活區——格力康樂園。該生活園區建築面積達13萬平方米,可容納員工10000多人。園區內可為員工提供單身宿舍、夫妻過渡房,配有員工活動中心、足球場、籃球場、游泳池等文體娛樂設施以及超市、醫院、餐飲、銀行、理髮店等生活配套設施。2016年8月1日起,格力為致敬“一線勞動者”,宣佈“給安裝工的家用空調安裝費每臺增加100元”,此消息一出,格力的安裝工就成為了空調工種中的“香餑餑”。2017年開年,格力又給全體員工一份振奮人心的開工大禮,宣佈全員每人平均加薪1000元!

文化留人是企業經營的最高境界。把公司看作樹木,人才就是樹幹,文化是樹根。這棵樹是否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完全取決於樹根的發達和樹幹的壯大。企業要樹立堅持“人才為本,文化為根”的理念,積極造就人才,建設文化。本,就是根本、根源、本源。把人作為根本,就是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相信人、依靠人,把人才作為發展企業的根本和基礎,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 ,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指導和約束企業整體行為以及員工行為的價值理念。優秀的企業文化會讓人才有認同感、 成就感、 知遇感、 歸宿感,像磁鐵一樣牢牢的吸引住人才。

21世紀競爭的焦點無疑轉向科技的競爭。而科技的競爭歸結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只要有了人才,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正所謂“得人者得天下”,希望我們能從格力的做法中得到一點點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