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天津 感受天津 瞭解天津——“四海一家·津港同行”青年交流活動側記

走进天津 感受天津 了解天津——“四海一家·津港同行”青年交流活动侧记

走进天津 感受天津 了解天津——“四海一家·津港同行”青年交流活动侧记

“四海一家·津港同行”青年交流團成員在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聽取最新研發成果及應用情況介紹。

“我們對天津的歷史和現在的規劃有初步的瞭解,也知道天津有600多年的歷史。”“很多團員感慨內地科學技術和自主創新的發展。”“作為香港年輕一代,我們要趁著這個機會,積極融入祖國發展。”

……

昨晚,天津迎賓館,記者看到了一封用工整楷書寫下的信。這張薄薄的紙片,承載著“四海一家·津港同行”青年交流團近200名團員的心聲,拉近了津港距離。

8月18日至22日,“四海一家·津港同行”青年交流活動在天津舉行。作為全港大型文化交流項目之一,活動以“發展·創新”為主題,讓香港青年親身感受祖國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領略海河兩岸的獨特魅力。

走进天津 感受天津 了解天津——“四海一家·津港同行”青年交流活动侧记

8月19日,交流團成員在天津市規劃展覽館前合影留念。

市規劃展覽館、空客A320總裝線、國家超算天津中心、天津中科智能識別產業技術研究院、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中關村科技園……細雨沒有遮住團員們的熱情。

“我今年13歲,第一次來天津。實地一看,覺得天津和香港一樣,是繁華的大都市。與沒來之前想象中的天津不大一樣。”香港聖公會增肇添中學學生黃俊杰體會到了百聞不如一見的道理。

晚餐間隙,黃俊杰說起這封信的出爐歷程。8月18日晚,看到行程單上有“高大上”的空客A320總裝線項目,大家都很激動,“在香港很少有機會參觀這麼重要的地方,於是我們就想寫一封信。”黃俊杰說,我們有人執筆,有人出主意,大家一起談感受,不斷豐富信的內容,初稿很快寫成。8月19日,在令人流連忘返的參觀中,大家又一次次把這封信補充修正。“有機會看到與想象中‘不一樣’的天津,通過天津瞭解祖國,我們學到了很多。這封信就是我們的心聲。”

“舌尖上的天津”也給小俊傑留下深刻印象。第一次品嚐“狗不理”包子,小俊傑連說“好吃”。他說,回去後要給同學們好好講講天津故事,講講天津的大飛機,說說天津的大學,還要介紹他們來嚐嚐天津的美食。

走进天津 感受天津 了解天津——“四海一家·津港同行”青年交流活动侧记

8月19日,交流團成員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聽取“天河三號”的介紹。

“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能預測天氣,還能分析地面情況,厲害!”走進國家超算天津中心,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方面的成就,讓香港大埔三育中學學生盧志銘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香港新家園協會義工李少春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搬到香港居住前,她在內地當過小學教師。瞭解到在超算領域的“中國造”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李少春很震撼。她表示,要把所見所聞說給親友聽,講好天津見聞,傳播祖國好聲音。

走进天津 感受天津 了解天津——“四海一家·津港同行”青年交流活动侧记

8月19日,交流團成員在天津市規劃展覽館參觀。

“上午參觀了天津規劃展覽館,看到這座城市的建築獨具特色。更神奇的是,各種建築風格融合在一起,完全沒有格格不入的感覺。”香港粉嶺陳朱素華中學學生鍾僑涔對天津的城市規劃情有獨鍾。

“我是學中文的,這次來天津,接觸到這裡獨特的文化,也體會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香港城市大學學生蘇楚婷說。

參加活動的團員們表示,通過體驗式交流,親身感受到天津創新發展的強勁脈搏,對祖國的感情也更加牢固。

“最近朋友們都在討論,9月1日開始,港澳臺居民能申領居住證了,在就業、教育、醫療很多方面能享受更便利政策。大家都說,這既有利於香港與內地的深入交流,對個人發展也是重要的利好消息。這對我們用更多科技優勢回報內地,是一種巨大的鼓勵。”香港新家園協會新界西服務處執行幹事傅冰說。

“我是學商科的,祖國發展空間和潛力更大,還有有吸引力的政策,我想回內地讀研究生,將來在這裡發展。”香港城市大學學生陳豔華說。

“我是學理學的,更關注科技方面的交流,希望有機會到天津這樣注重科技創新的城市就業。”聽了天津高新技術產業、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業研發等方面的政策舉措和成效,香港浸會大學學生莊嘉琦表示。

……

“真正瞭解國家歷史文化、大好河山和發展成就,才能更好認知祖國,發揚文化自信,樹立民族自豪感。”“四海一家·津港同行”青年交流團主席、香港新家園協會創會會長及董事會主席許容茂說,作為京津冀城市群中的重點城市,天津的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縮影,活動選擇在這裡進行,正是為了香港青年真正瞭解天津、走進天津,攜手用自信和激情開創探索未來。

走进天津 感受天津 了解天津——“四海一家·津港同行”青年交流活动侧记

“四海一家·津港同行”

青年交流團成員的一封親筆信

我們來自香港,這次很高興隨新家園協會主辦的2018“四海一家·津港同行”來到天津,感謝天津市的周到安排,讓我們收穫滿滿。想借此機會說說我們的心聲。

今天上午我們參觀了天津市規劃展覽館,讓我們對天津的歷史和現在的規劃有初步的瞭解,也知道天津有600多年的歷史,同時經過改革開放40年,天津正努力成為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和改革開放先行區。隨後,我們也去了濱海新區,並分批參觀了空客A320總裝線、中科智能識別產業技術研究院等,讓很多團員感慨內地科學技術和自主創新的發展。

前幾天剛公佈,從9月1日起,香港居民可申請內地居住證,並有很多優惠的措施吸引我們來內地就學、就業等。作為香港年輕一代,我們要趁著這個機會,積極融入祖國發展。

簽名:莊嘉琦 陳燕華 蘇楚婷 陳珍珍 李少春 梁少英 黃濃友 林 香 黃俊杰 譚穎詩 盧志銘 鍾僑涔 梁偉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