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壽命本該超百歲,最重要的長壽祕訣原來只有兩個字

人類壽命本該超百歲,最重要的長壽秘訣原來只有兩個字

長壽是人類的共同追求,我國曆史上,秦始皇、漢武帝等強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問藥,以求長生。然而,長生不老只能是奢求,追求長壽才是天道。

人類多少歲才能算長壽呢?

其實,早在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就給了我們提示:“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可見,超越百歲,應該是人類知足的追求了。

如今,人類也不乏超越百歲者,細細研究這些壽星,你會驚奇地發現,原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樂觀!

而堂主梳理此前的固生堂多位名醫的專訪發現,“不樂觀”原來可以帶來諸多疾病。怪不得很多人早早就走了,難以“享天年”。

調查:大多數百歲老人特自信,是“樂天派”

樂觀對於身體的影響,其實我們從這幾年媒體報道中就可以看出來:

江蘇省有接近六千位百歲老壽星,對這些百歲老人調查發現,人們認知中的鍛鍊、飲食習慣等都不是主要因素。他們長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其實是“想得開”。

調查顯示,江蘇百歲老人的經濟和身體狀況不如一般人,但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和快樂感都比一般人高。大多數百歲老人特別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但並不固執,善於聽取家人的意見,表明他們的人生態度十分寬容。

山東省老齡委曾總結了第四屆山東壽星榜10位長壽老人(年齡最高116歲)的長壽秘訣。其中排在第一條的秘訣,就是“性情開朗,心胸開闊”

四川成都市老齡委曾對成都720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發現這720名百歲老人中,89.17%都是“樂天派”。

上海市老年學學會曾編寫出版《百歲老人話健康》一書,首次公開上海50位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他們的養生經驗各不一樣,但有相同的地方,第一條就是

“心胸開朗”。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美國長壽問題專家達恩·比特納研究了世界上因長壽而出名的地區:日本的沖繩、哥斯達黎加的尼科亞、希臘的伊卡里亞、美國加州的洛馬林達和意大利的撒丁島。

居住在這些所謂“藍區”的人有著一些共同點:社會互助網絡、每天鍛鍊的習慣、飲食以蔬果為主。此外每個社區的居民到老都保持著對園藝的愛好。

比特納指出,有證據顯示,園藝師壽命更長,因為壓力更小,園藝有助於身心健康。

去年底,新華社記者曾在“長壽之鄉”廣西巴馬採訪當地的百歲老人。在巴馬縣城北社區見到104歲的陳金秀時,她正坐在家門口的藤椅上,眼不花耳不聾,還能順利地穿針引線。

巴馬為什麼有那麼多長壽老人?陳金秀的兒子彭宗賢告訴記者,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簡單的飲食結構以及平和的心態,是老人長壽的重要因素。“我媽媽很少跟別人紅臉,平日裡總是樂呵呵的。”彭宗賢說。

綜合以上信息,我們看到了壽星們的唯一共性:樂觀、壓力小。

人類壽命本該超百歲,最重要的長壽秘訣原來只有兩個字

發現:多位國醫大師“養生先養心”

心態樂觀對於長壽影響這麼大,其實無論是中醫典籍還是一些國醫大師,都早有論述。

在《黃帝內經》,岐伯在回答黃帝為什麼“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時提到:“(上古知道者)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因為在思想上安閒清靜,不貪不求,體內真氣和順,自然沒有什麼疾病。

在上個月剛離開我們的我國首屆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享年104歲。可以說,他的高壽正是得益於他“養生先養心”的觀念。

鄧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現在很多人一提到養生,只關注吃什麼、煲什麼湯。其實,在我看來,養生第一條要先養心,養心要先養德,道德是做人的底線。做人不要老是向上看,有時也要向下看,觀上不足、觀下有餘,心安樂了,人也會健康些。

他說,有句話說“知足者貧亦樂,不知足者富亦憂”,你說餐餐白菜豆腐無憂無愁的人,跟千萬身家但天天提心吊膽的人相比,哪個更長命呢?

人類壽命本該超百歲,最重要的長壽秘訣原來只有兩個字

國醫大師鄧鐵濤

而國醫大師楊春波的座右銘則是“笑對人生,以誠待人,用心做事,知足常樂”。他說,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胃口就好,臟腑氣血功能正常,疾病就不會產生,那麼工作起來也會幹勁十足,不覺得累。

國醫大師陸廣莘總結自己的養生秘訣時說:“我就是個沒心沒肺的人,什麼事情都不往心裡去。”他說:“當你有一個積極的心理狀態,身體的免疫功能都會變好。”

……

研究表明,開朗的人免疫力往往比敏感者強。平日裡各種不良情緒都會使你的身體發生變化。

比如,生氣時會出現脈搏、心跳、呼吸加快等症狀;憂傷時會使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減少,食慾減退;恐懼、說謊會使中樞神經緊張,隨時導致血壓升高。

人類壽命本該超百歲,最重要的長壽秘訣原來只有兩個字

現象:七情內傷,不樂觀可導致多種疾病

樂觀能長壽,相反,“不樂觀”真能折壽嗎?真的!

中醫講“七情內傷”,就是指由於情緒變化引起臟腑精氣功能紊亂而致疾病發生或誘發的一類病因。七情內傷致病,因其直接損傷內臟精氣,故可導致或誘發多種情志病和身心疾病。

堂主從此前專訪過的諸位固生堂名醫的論述中發現,情緒差可導致很多疾病產生或者加劇病情。以下這些就是典型的情緒病:

1.猝死:

人一旦發脾氣,高度亢奮,血壓升高,一些硬化的動脈容易破裂出血,最終引起中風,或心絞痛,嚴重的就是心肌梗死、猝死。

2.斑禿

俗稱“鬼剃頭”。精神壓力大會引起人體免疫系統紊亂,對毛囊進行攻擊、破壞,造成暫時性的頭髮脫落。

3.抑鬱症

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

比如由於學習壓力比較大,初三、高三的有些學生就不幸有了抑鬱症。

4.腸易激綜合徵

這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徵的功能性腸病。

精神心理障礙是發病的重要因素。大量調查表明,腸易激綜合徵患者存在個性異常,焦慮、抑鬱情況顯著高於正常人,應激事件發生頻率亦高於正常人。

5.不孕

很多夫妻因為長工作或者生活壓力太大,導致精神緊張,情志、肝氣不疏,會引起不孕。

其實,長期情緒不好可導致的疾病,還不止這些,由於篇幅所限,就不一一枚舉。

“心療”處方五味藥

如何讓自己心情開朗起來,減少疾病,儘量長壽呢?

所謂“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心療”。從一定程度上講,再好的藥品不如合理膳食,再好的膳食也不如擁有好心態。

人類壽命本該超百歲,最重要的長壽秘訣原來只有兩個字

下面這幾個“方子”有望能幫到您。

心療處方五味藥

1.笑是營養素

研究證實,笑能降血壓;笑1分鐘可以起到划船10分鐘的效果;笑還能釋放壓力,減輕沮喪感;笑可以刺激人體分泌多巴胺,使人產生欣快感。可多與有幽默感的人接觸,多看喜劇、漫畫,多聽相聲。

2.“話療”是特效藥

美國白宮的保健醫生曾開過一個健康秘方:“話療”:每星期至少與家人交流15個小時以上;夫妻之間每天至少交流兩個小時,包括共進晚餐或是午餐。

3.朋友是“不老丹”

有研究發現,朋友圈廣的人平均延壽7年。

不要總憋在家裡,要努力擴大生活圈子,多和老朋友聚聚,並試著主動向素未謀面的鄰居問好。

4.寬容是調節閥

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很容易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而學會寬容就等於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

5.淡泊是免疫劑

做到小事糊塗,大事清楚。整天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心會很累。遇事不妨瀟灑、大度一點,保持愉悅的心情和內心滿足感,有利於延年益壽。

人類壽命本該超百歲,最重要的長壽秘訣原來只有兩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