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屢傳海外購房陷阱多,但為什麼還要投資海外房產?

知乎上有這樣的一個帖子:多少錢能實現財務自由?

答案各自有理,但得到認可的是100萬人民幣。

事實是這樣嗎?

如果有一百萬,做一個可靠的投資理財,每年回報預估5%,一年5萬利息。可是對比花錢的速度,這真不算什麼。

從前,都說百萬富翁,而且十分罕見,100萬好像遙不可及。放在現在,別說北山廣深,就算在三四線城市,你也不見得買得起多好的房子,勉強給個首付。如果你有孩子,讓孩子讀個名校,幾年就沒了。

100萬能過得好嗎?如果你拿著100萬,只是花,我覺得你不會幸福到哪裡去。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把100萬升級為200萬,400萬,甚至更多...

有這樣的一個段子:你知道現在的人一有空就去哪裡嗎?售樓部大廳。一般是爭著買樓的,剩下中的一半是想要買的,最後的是去湊熱鬧,順便蹭點免費下午茶的。房子對於中國人來說非常重要,而現在房子已經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房子,而是投資,大部分人認為這是資產保值的唯一靠譜手段。

一直說在調控,但房價就是居高不下,限購,地產商的銷售手段,房產消息的烘托等等,在剛需的市場,到處出現排隊搶房的景象。

好了,國內搶不到,就開始把目光轉到國外,歐洲和東南亞已經到處可見國人的身影。對比現在國內的房價,早前就開始投資海外房產的人無疑是聰明的,你看,李嘉誠,連香港的樓都賣掉,轉頭投資英國。因為他們更多的是國際化的資產配置。


即使屢傳海外購房陷阱多,但為什麼還要投資海外房產?


為什麼現在海外買房投資如此受歡迎?

看看國內外房產現狀的對比:

政策——限制VS鼓勵

中國的限購政策使銀行放出的買房貸款利率較高,而歐洲推出購房移民政策,購置房產、即可擁有身份。

產權:70年vs永久

國內房產的產權僅有70年,而歐洲房產是永久產權,不受國家政策影響,房產質量好,投資者買下房產後可以子子孫孫代代相傳,成為一筆真正意義上的"不動產"。

使用面積:低得房率vs贈送面積多

國內房產的建築面積和使用面積往往差距較大,買房是按照大頭佔地面積多少而進行付錢。


即使屢傳海外購房陷阱多,但為什麼還要投資海外房產?


收費:模糊vs透明

國內的開發商和地產商之間差價巨大,競價模糊,討價還價利益差極大。而你在歐洲買房它一定是明碼標價,通過海外律師公證,直接找房地產開發商簽訂購房合同。

裝修:精緻vs粗糙

中國的房產多為毛坯房,即使是一些所謂的精裝修房,最終效果與當初樣板房也有一定差距,加之裝修行業的"有口皆碑",房屋著實不讓人放心。而歐洲房源大部分為精裝房,房屋效果與宣傳的圖片一致,交房即可入住。


即使屢傳海外購房陷阱多,但為什麼還要投資海外房產?


房價:居高不下vs買入時機

國內房地產市場高速增長的黃金炒樓時期已經過去,當前的市場低迷期,投資有回報有限。雖然在大城市的房價和房租出租率居高不下,但房地產投資利潤空間已經極其有限。而歐洲受到經濟危機影響,房價大幅下跌。目前隨著歐洲各國經濟回暖,其房產價格勢必回升,此時正是抄底歐洲房價最佳時機。

額外福利:學位vs 歐洲身份

國內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上所好學校而買學區房。而購買歐洲的房子則可以讓孩子獲得歐洲身份,報讀歐洲名校,享受本地生低廉的學費待遇,享受世界最先進的教育資源和條件。

海外投資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目的也因人而異,不管是出於對身份的需求,還是子女的教育,為自己養老做準備。對比現在國內的投資環境,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說走在最前的都是吃螃蟹的人,那麼現在行動還是不遲。所以說就看你願意吃螃蟹還是做韭菜了。

至於投資陷阱,其實哪裡都有,就看你如何去辨別,不要盲目相信誇大的宣傳,不要輕信廣告的吹噓。建議最好投資有明確法案,真實房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