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红生:航空创业不要轻信“专家”所言

直奔主题,理由有三:

  1. “专家”容易迷恋于专业和行业,难于谋全局。
  2. 航空类创业大多都涉及到复杂的产业链流程,航空界的“专家”不可能通晓整个蓝图,他们容易迷恋自己的经验和学识,容易被自己的“专长”一叶遮目,对综合的产业链蓝图常常做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武断论调。
  3. 在飞机产业方面,换一个机型“专家”就傻眼了,换一个运营模式,“专家”就不会套路了,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4. 航空业,规矩性强,这也是一个高门槛的表现,通常情况,越是“专家”越是“规矩”,越是规矩就越没有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动力,越难于适应动态的商业变化。
  5. 大多数“专家”的财务意识很差
  6. 能在航空业浸泡成“专家”的人,一定是从骨子里到血脉里都渗透了专业的基因或特质。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意无意都会强调专业操作的完美性,而对专业操作的经济性会不自觉地弱化。
  7. 在做项目或业务的预算时,他们对成本账会比较清楚,因为他们最擅长知道需要些什么、怎么干。可对收入账就会草草了事,会更多的假设客户、订单、销售,来拟合收入账的实现。对市场分析的敏锐度不高,收入账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8. 航空创业没有用户的话,谈专业就是扯淡
  9. 创业的商业行为远远大于专业行为,创业属于短期规划,守业属于长期规划。在短期规划中需要有较好的商业模式解决生存问题。没有可靠的买单用户,专业平台只能是扯淡。


因此,创业需要重视轻资产的商业模式,先找到可靠的用户群体,再谋添油加柴的重资产发展。而航空“专家”所言往往背后都隐藏着重资产的操作流程,可参考,不可轻信(流程复杂、工时过大也是重资产哟)。

在我这几年接触的创投项目和商业事件信息中,常常碰到一上来就大手笔的布局、高大尚的专业平台搭建的案子,通常这些案子还出自“专家”高参。投资人、企业家、公务员们常常被这些“专家”大手笔所折服。

这些案子中“行情”被打造的天花乱坠,商业模式被设计的高大尚。可再看看财务模型,全部是画饼充饥,数据的可靠性极差。甚至连最基本的机队分析都让人看了啼笑皆非,这就是“专家”们的伎俩。

现在很多大亨,喜欢打造自己的智库。动不动就聘请一堆“专家”坐阵,我看他们是给自己制造“智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专家”一旦被“太监化”就失去了独立性和风险承担压力,他们的“专”更多的是为了屁股的“权”和“利”,这种屁股不需要承担风险,拍脑袋就容易失真。弱化了大亨这位“皇帝”洞察实情的能力。

在航空商业领域中,根据我的观察和经历,专家创业成功案例比较多,而用专家创业风险比较高。

也就是说,创业期,把诸葛亮推到阵前大将军的位置上才可靠。只有身兼企业主的专家才能刀刀见血。不想当企业家的专家不是好专家。既要利用“专家”的利器,又要降低“专家”所言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