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有一個包辦一切的媽,外加一個啥都不管的爹

閨蜜小潔婚後嫁到了省會城市,老公經商,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她則過起了無憂無慮的全職太太生活,這是個在很多人眼裡看起來都屬於幸福的冒泡的那種生活,可閨蜜卻對我訴苦:“這種生活太累了,我都快受不了了”。

原因是因為孩子,原來聰明可愛的兒子,卻越大越不聽話了,不但成績越來越差,而且性格越來越叛逆,動不動就和媽媽吵,有時候甚至以離家出走相威脅。這幾年可讓她操碎了心。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有一個包辦一切的媽,外加一個啥都不管的爹

她說自己的生活就像“高級傭人”,每天買菜、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接送孩子上下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著枯燥而乏味的生活。而丈夫則有些大男子主義,由於工作原因,回家的時間本就不多,而且還對孩子教育的事情完全撒手,什麼都不管,說白了就是個提款機的角色。現在想管孩子,也感覺無從下手。

無數事實證明,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有一個包辦一切的媽,外加一個啥都不管的爹!

閨蜜一家完全符合這一特點。

全職媽媽一旦變為“全職保姆”將是件危險的事情,媽媽對孩子照顧太多,事無鉅細的替孩子做一切事情至少有以下幾個缺點。

一、孩子壓力大

全職媽媽全身心地投入家庭事務對孩子的教育不一定最有利。閨蜜本意是想給孩子好的教育環境,把兒子培養成一個傑出的人,因此她平時給孩子立下的規矩就比較多,經常事無鉅細地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絕對不能做,有時會比較嚴厲。她還看了很多育兒方面的書,包括一些關於天才兒童成長的書籍,拿來在兒子身上嘗試。凡是自己認為好的理念、新鮮的做法,她都會讓孩子做一做,體驗一下。孩子每天的時間都被閨蜜安排得滿滿的,但結果是孩子越來越不向著她理想的目標發展,遇到一點點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

二、導致教育失敗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有一個包辦一切的媽,外加一個啥都不管的爹

一個孩子,如果享受過於“職業化”的待遇,結果往往更容易造成教育失敗。

家長們往往很奇怪:在學校裡管教學生很嚴格,孩子們往往最“怕”的是老師,同時孩子們最喜歡的也是老師。而且老師即使處罰了孩子,他們也不生氣。反而在家裡處處受到寵愛的孩子往往更容易發脾氣。家長們不解之餘,把結論說成是孩子天生怕老師,其實並不是這個原因。

本質原因是:學校裡的老師強調的是尊重,即使對孩子,也像對大人一樣,講原則和規矩。而不同的是:全職媽媽長期包辦代替孩子的一切,比如早上穿衣服,家長總覺得孩子還太小不會自己穿,要幫助孩子穿,給孩子收拾書包,甚至是餵飯,這樣的結果就是家長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疲憊不堪,而孩子安心理得地等著被照顧,等著家長來幫忙,體會不到家長的辛苦,自己的行為能力也沒有得到提高,責任感也沒有培養起來。

而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親再缺位的話,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多。

閨蜜說上個星期開家長會,露臉的爸爸只有4位,就算有的爸爸來,也是一直玩手機,根本不聽,好好一個家長會卻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媽媽會”。 當被問及缺席家長會的原因時,大部分爸爸回應“工作忙,沒有時間”,還有人則認為,孩子的生活學習和家務一樣多應由媽媽負責。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有一個包辦一切的媽,外加一個啥都不管的爹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父親究竟應當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很多父親總覺得自己忙,掙錢也是為了孩子,但是孩子的成長過程父親的教育是不能缺失的,一旦在孩子成長期缺失了這些積極的教育,家長就是花再多錢也買不回孩子這些積極的品格。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有一個包辦一切的媽,外加一個啥都不管的爹

古話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現在,不少爸爸都是在需要‘唱白臉’的時候出現,比如要懲罰孩子,或者要提出批評意見時。但由於平時父親管孩子管得少,情感交流不夠,這個時候爸爸提出的批評就會讓孩子特別反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