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為什麼強調“向內看”?

如果你喜歡中醫、文化、健康、養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這裡有趣,不簡單。

《黃帝內經》是教人們向內看,即“內觀”。《黃帝內經》闡述了最高明的向內看的道 理、方法,它不像西醫是採用解剖的方法。所以中醫是很了不起的,沒有打開身體,就能得知人體內在的氣血是什麼狀態。那麼中醫是憑藉什麼去看的呢?就是憑藉著“道”,憑藉著 “象”去看的,憑藉著“象”所涵蓋的內外、表裡之間相互聯繫的規律去判斷的。

《黃帝內經》為什麼強調“向內看”?

所以中醫對醫者的要求很高,《黃帝內經》這本書是有著“自古聖賢皆寂寞”的遺憾的,沒有多少人能理解它,這是《黃帝內經》“寂寞”的一個根源。

《黃帝內經》為什麼強調“向內看”?

“向內看”為什麼很難呢?自古以來,人們都存在認知的盲點,就是對自我認識不清。你根本不知道你的行為到底是由於你內心的什麼變化在驅動著。所以向內看很麻煩的,每個人都有著那種順從天命,活一天是一天的惰性,不願意向內看。外面的世界那麼精彩,同時呢,向內看都是痛苦。一旦你滿眼都是生老病死,恐怕就會像釋迦牟尼一樣出家了。不願意向內看、不忍向內看,這都是由人的惰性決定的。

《黃帝內經》為什麼強調“向內看”?

向內看的問題,其實對於西方哲學和東方哲學來說,都是一個最高的目標,西方哲學追求的最終目標就是“認識你自己”,而東方哲學的最高目標是“天人合一”,就是你怎麼能夠跟天、跟自然和諧相處,和諧的程度越高,你就越接近“至善”的境地。

如果你對文章內容或相關課程感興趣,請關注微信號:正安文化北京[zanedubj],我們等你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