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正在大規模調整經濟佈局

2019,中國正在大規模調整經濟佈局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對未來一段時間做一個交流,可能大家都感覺到了從2018年3月份開始,中國社會生活出現了六個很嚴重的現象。

第一個,大量中小企業反映企業非常難做,壓力很大

第二個,企業違約情況越來越嚴重,到期沒法還債了。

第三個,非銀行金融機構陸續出現了爆雷

第四個,股市出現非理性下滑。

第五個,投資人比較恐慌,因為找不到什麼安全性資產。

第六個現象,人們都感到很迷茫,不知道中國向哪兒走。

今天我就帶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從去年3月份開始出現這6種現象,為什麼人們感覺到未來預期不太好,以及2019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會有一個什麼樣的趨勢。

據我的分析結果發現:中國整個社會經濟基本面沒有出什麼問題。中國人致富慾望仍然很強烈,人們對利益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動力仍然很強大。

二是市場沒有出什麼問題,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單體市場之一。人口接近14億,中產階級比重還在提高,沒有出現消費降級情況。在我看來,僅僅是因為榨菜賣多了,方便麵賣多了就認定為消費降級,沒有證據支持。

三是中國仍然是聯合國所公佈的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沒有出現因為勞動力成本上升,一些製造業離開中國這個現象。

四是中國交通設施仍然是世界最便利的國家之一,而且會越來越好,這樣對產品突破運輸壓力有很大的好處。

五是最高決策層沒有改變改革和發展趨向的意圖,繼續深化改革開放。

這樣分析下來的話,最基本面沒有出什麼問題。那為什麼出現這6個現象呢?

結果分析後我發現,主要是5件事撞在了一起。這5件事,每一件事都有負面的東西,單個出現的話不會影響太大,但5件事撞在一起之後就出現了經濟學的概念,叫做負面效應疊加的現象,導致了以上6種現象的產生。

那麼是哪五件事呢?

第一件事,我們正在防範金融風險。

防範金融風險出臺了很多政策,比如說去槓桿,比如說控制房地產,比如說治理金融亂象等,這些做法都有雙刃劍的作用。

第二件事,我們正在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例如傳統制造業嚴重產能過剩,我們提出去產能化;房地產泡沫正在形成,我們得抑制資產泡沫,這種就是所謂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三件事,中國正在新舊動能轉換。

原來支持中國增長的成本優勢已經急劇的消失了,但現在問題是技術優勢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就出現了新舊動能轉換的空檔期。

第四件事,中國正在搞生態文明改革。生態文明改革導致企業因為生態問題壓力很大,關門停產。

第五件事,中美貿易戰。

中美經濟關係40年來一直總體比較平穩,一下出現這個問題,對人們心理影響非常大,我發現只要美國宣佈加稅,第二天中國股市一定大跌。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中國經濟沒有進入衰退期,而是進入調整期,這是一個重要判斷。

我估計最少需要2018、2019、2020年三年調整期才能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怎麼調整,大致上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必須穩住金融

實體經濟發展是要靠金融支持,金融必須穩定,一旦出現大起大落的話,可能這個調整期就會出現混亂

防止資產泡沫破滅引爆整個金融動盪。也就是說房地產是個大問題了,今年考驗我們能不能穩定金融的關鍵是房地產。我看到的數據顯示,最近房價開始回落了,北京二手房回到2016年的水平。如果再往回落的話,落到什麼程度能夠穩住金融,值得研究,主要是房價大跌怎麼辦。房價如果大跌,我們知道“中國人財富65%是房產,等於所有人財富要縮水”。

第二件事:穩增長。

增長不能出現太多下滑,一旦出現太多的下滑,可能就會影響到整個社會情緒。

我認為加快結構調整,加速推進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至關重要。而且現在已經改革開放40年了,不能像過去那樣了,要在40年改革基礎上再改革。

第三件事,穩開放。

開放必須繼續進行,要全方位開放市場,讓中國成為市場大國,要處理好和美國的關係。說白了中美貿易戰不是貿易戰,實際上是中美關係重新調整的一個歷史性、標誌性事件。過去中美關係在未來不可能再維繫了,我們心裡要有底。

大家不要以為美國都很好,美國現在比我們還艱難。你們到美國一看就清楚了,中產階級在美國很難受,藍領工人20年沒有加一分錢。美國3億多人口,只有1億多有護照,好多人沒有出過國。美國國債20萬億美金,和GDP相等的。美國去年上半年GDP總量是10萬億多一點,去年底負債就是21萬億了。

通過以上的分析,對2019年中國經濟的判斷,我總體還是審慎樂觀,樂觀基礎是審慎,要做好事才樂觀,不然就是瞎樂觀。我覺得一定要做好這些事,才能走向樂觀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