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投世界:中國手機是如何洗白上位的?

融投世界:中國手機是如何洗白上位的?

我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中國手機是如何甩掉“山寨”的標籤,洗白上位的。

十年前,全球前五名手機制造商,沒有一家是中國的。2008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為12.1億部,其中,諾基亞以38.6%的市場份額高居榜首,三星市場份額為16.2%,排名第二。而LG以8.3%的份額位居第三。 摩托羅拉和索尼愛立信分別以8.3%和8%的市場份額位列四五。

但這一時期卻是中國山寨手機最牛的時候,6000多家制造商,生產幾百塊錢的“仿真”手機,經銷到國內和海外各地。因為山寨機太火,所以很多人認為國產的就是山寨的。

十年後,全球前五名手機制造商裡,中國佔了三個。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4.55億部,其中第三季度全球出貨量數據顯示,三星第三季度手機出貨量為0.732億臺,市場份額為19%,位居榜首;華為和蘋果分列二三,出貨量分別為0.52億臺和0.469億臺,市場份額分別為13%以及12%。小米和OPPO份額均以9%位列四五。

華為、小米和OPPO,不僅外形好看,而且性能好,價格也便宜,受到無數好評,再加上國貨熱的興起,國產手機成為了國人的首選。慢慢的,使用山寨手機的人越來越少,國產手機的地位越來越高,現在國產手機完全可以媲美甚至是超過外國手機。

很多人就好奇了,這十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讓國產手機脫胎換骨的?

那我就得先從山寨機說起。

山寨機帶火了國產手機,而華強北又帶火了山寨機。華強北有20多家電子商場,每家商場都有幾千個櫃檯,每個店家都會拿著一個簡易計算器、一個記賬本,坐在三五平米的門店裡,計算著巴基斯坦和迪拜等國家的出貨量。不光是手機,所有制造手機的零件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只要在華強北轉一圈,你就可以拼裝出一部手機。

除了華強北,我沒有再找到類似成熟的產業鏈。2007年,華強北超越中關村,成為“中國電子第一街”,輻射到全國乃至全球的電子商圈。

智能手機問世的時候,正是山寨機最火的時候。奧維諮詢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手機產量實現6億部。而令人震驚的是,山寨機也獲得空前的發展空間,在這一年中出貨量高達1.45億部。而如今,據媒體報道2018年山寨機出貨量驟降為6000萬。

因為山寨機的價格不到智能手機的四分之一,所以很多愛面子但又沒錢的人,都願意買山寨機。雖然便宜,但是山寨手機的質量卻好到讓人意外。

我曾經看到有外國網友專門做過對比測試,最後他的反應是:“手感就像真的!”

我在查閱中國手機歷史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人的名字,就是這個人,掀起了中國手機市場的蝴蝶效應,他就是魅族的黃章。

魅族原來是專門做MP3的,雖然業績不錯,但是音樂手機的出現讓黃章非常不安。黃章認為,MP3馬上就要被手機取代了,於是在魅族的年會上,黃章表示魅族要轉型做手機。

但這時的魅族只是一家小公司,員工幾十名,沒有人做過手機,更不懂怎麼做手機,所以魅族前後用了兩年才做完一部M8。雖然銷量一般,但是魅族M8開創了國產機研發的新時代,被網友捧為“國產機皇”,並被評為2009年十大年度手機。

但我認為,如果時間能倒流,黃章不一定會重來。因為黃章不僅為中國帶來第一臺自主研發的手機,也為自己帶來了一批對手。

從魅族宣佈要做手機開始,雷軍就公開表示對M8的期待。M8問世後,雷軍便到處拿著這部手機向人普及智能手機,雷軍甚至還找到珠海當地政府,希望能聯繫到黃章,讓自己以投資人的身份成為魅族董事長。這期間,雷軍不斷為黃章介紹投資人,但是黃章並不願意出讓股份。無奈之下,雷軍決定自己成立小米手機。

2010年,雷軍和他的創始團隊,每人手捧一碗小米粥,舉行了簡單的成立儀式。2011年8月,雷軍在小米發佈會上公開了第一款小米手機,1999元的超高性價比和飢餓營銷,讓小米迅速走紅。雖然同行並不看好小米,但是小米的出現卻影響了的一批人,360的周鴻禕、華為的任正非、錘子的羅永浩和樂視的賈躍亭。正是這批人的加入,讓中國手機品牌徹底甩掉山寨的帽子,成功洗白。

2011年11月,雷軍想拉羅永浩入夥,但是沒有談攏,於是羅永浩準備單幹,兩年後成立了自己的錘子科技。

2012年上半年,眼饞小米的周鴻禕,打算和其他廠商一起對抗小米。但是當時小米跟傳統廠商還有一定差距,不足以構成威脅,廠商的研發水平又參差不一,所以360特供機的想法沒有實現。

後來,周鴻禕找到了華為,當時的華為主要靠運營商賣低價手機,所以很快同意合作,但在即將發佈華為特供機前,被創始人任正非一票否決

一年後,華為大力進軍手機行業,發佈了P6手機,反向大大超出預期,半年後,華為單獨成立榮耀品牌,並制定了對標小米的策略。高端和中低端市場,全面撒網。

2014年元旦,雷軍宣佈小米2013年全年手機銷量達到1870萬臺,刺激了同行,也刺激了賈躍亭。已經在電視行業成功立足的樂視,也啟動了手機業務,春節過後,賈躍亭挖來了魅族部分總監、高級經理和大批軟件設計人員,正式進軍手機市場。

遠遠落後的魅族和360,分別找到阿里和酷派進行戰略投資,但錯過了黃金時機的黃章和周鴻禕,最需要的,不是資本,而是後悔藥。

經歷九年的行業大洗牌後,中國手機形成了華為、小米、OPPO、VIVO的諸侯割據場面

這其中,曾經出現過努比亞、中興、聯想、HTC和酷派的影子,但都變成了匆匆的過客,消失在時間裡。

以前的國產智能手機,因為外觀跟蘋果太相似,所以總是被網友吐槽,

但我認為現在的國產手機,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超過了蘋果,無論是AI智能、芯片研發、雙卡雙待還是全面屏,中國手機的不斷進步,都在向國人證明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前進的決心。對於中國企業,我永遠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