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當我們長大成人,童年漸漸淡去。

每天穿梭在高樓大廈間,我們很懷念小時候在村裡泥濘小路上追逐奔跑的日子。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在曾經那個樸實無華的年代裡,孩子們沒有IPAD,沒有高大上的遊樂場,沒有課業負擔。

伴隨孩子們度過整個童年的是遊戲跳皮筋、打彈弓、老鷹捉小雞、捉迷藏......不用擔心臟,不用擔心累,一玩可能就是一天。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然而大家知道嗎,二三十年前的童年遊戲,竟然都是實打實的“感統小遊戲”。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二三十年前的我們,似乎不像現在孩子一樣存在各種各樣的感統問題?

其實,是因為陪伴我們的除了有活動自由的空間、整天玩在一起的小夥伴,還有就是這些一起與小夥伴們玩過的“感統遊戲”。

1、跳皮筋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小時候的跳皮筋那些耳熟能詳的歌詞:一二三四五六七,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兩三個人原地站立,將長長的皮筋繃直,另一隊人在皮筋的圈內轉身、跳躍、勾腿……

這個遊戲能夠鍛鍊身體協調和前庭覺平衡能力。唱著童謠又可以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2、丟沙包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至少要三個人玩,先在地上畫一圓圈,兩人在圈外兩端一定距離互相丟沙包,要打中站在圈中的人,圈中的人可以躲閃,但腳不能出圓圈。

直到圈中的人用手抓住扔過來的沙包,才能出圈成為丟沙包的人,丟沙包的那人則替換為圈中的人。

這個遊戲能夠鍛鍊孩子的本體覺能力,而且有助於培養孩子對空間的判斷能力,眼睛與身體的協調能力。

3、挑棍子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把手裡的冰糕棍從某一高度撒下,或就地撒開,然後小夥伴們開始輪流挑,一根一根的挑,挑出來的拿走,但前提是沒有碰到別的棍兒。

這個遊戲能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手部精細動作控制,以及對空間感的把控。

4、滾鐵環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用鐵絲做一個圈,然後再做一個長柄的鐵鉤子,推著這個鐵絲圈滾著走。大家排在操場上,看誰滾得快滾得遠。

這個遊戲能訓練孩子的前庭覺平衡能力,本體覺身體協調能力及視覺專注力。

5、翻花繩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用一根繩子結成繩套,一人以手指編成一種花樣,另一人用手指接過來,翻成另一種花樣,相互交替編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編翻下去為止。

這個遊戲能夠鍛鍊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控制、手眼協調能力。

6、跳格子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用粉筆在地上畫出一個個方格,然後把石頭放進格子裡,可以單腳跳,也可以雙腳跳,將石子按順序踢進指定格子。

這個遊戲訓練平衡能力、本體覺及下肢的肌肉力量。

7、滑滑車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3個鐵珠輪子,1塊木板,在一個小斜坡,孩子們坐在滑滑車從上滑下。

這個遊戲能夠提升孩子的前庭覺的刺激、提升本體覺、加強注意力的穩定性。

8、摸瞎子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在一個限定的空間,家裡或地上畫個圈,用紅領巾把一個人雙眼蒙上,去捉其他人,被捉住的人就要當"瞎子"。

當"瞎子"的人,通過用耳朵來判斷,提升聽覺統合能力、感知空間感及身體協調能力。

9、撞柺子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畫個圓在指內的範圍內進行,一隻腳單腳站,一隻腳膝屈搭在大腿上,一隻手扶著。雙方單腳跳,直到一方把一人推出圈外,或者對方平衡打破。

在遊戲的過程中兒童通過膝蓋的碰撞,提高感知能力、平衡能力及腿部肌肉力量。

10、摔方寶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用紙折成厚薄不同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紙包,扔一個在地上,另一個人也拿出自己的一個用力拍下去,靠產生的風或適當的角度把地上的鏟翻個面,對方的這張就歸你了,否則你的就歸對方。

這個遊戲能夠訓練孩子的本體覺、鍛鍊孩子的腕力和臂力。

11、跳山羊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一人彎腰躬背站在幾米遠的地方,其他的人則排著隊向他跑去,然後用雙手撐在他的背上,利用慣性雙腿分開從他的背上跨越過去。

這個遊戲能夠訓練孩子的觸覺、本體覺、前庭覺平衡能力。

12、彈玻璃珠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彈珠者將自己手中的玻璃珠彈出射中對方的玻璃珠為贏,輸者的玻璃珠便歸贏者了。

打彈珠時必須爬在地上,常常會使手上、身上沾滿泥土,有效地訓練了觸覺能力,同時要時刻盯著珠子,加長了注意力穩定的時長。

13、轉陀螺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雙方各自將自己的陀螺抽向對方的陀螺,如將對方的陀螺撞倒即獲勝。

這個遊戲訓練孩子的視覺統合能力、注意力穩定性及孩子的社交能力。

14、騎馬殺仗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下面的人充當“馬匹”,另一人騎在他的雙肩上便是衝殺的“武將”,但這“武將”手中沒有刀槍,只能靠雙手拉扯對方,被拉下“馬”的一方為敗。

這個遊戲訓練孩子的全身協調能力、本體覺、肌肉力量及觸覺。

15、老鷹捉小雞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遊戲時一人當“老鷹”,另一人當“母雞”,其餘的就是“小雞”了。

“小雞”們一個接一個地拉著前人衣襟緊緊跟在“母雞”的背後,“老鷹”要想方設法抓住“母雞”背後的“小雞”,“母雞”則要伸開雙手拼命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被“老鷹”抓住。

這個遊戲訓練孩子的反應敏捷、本體覺身體協調能力、感知空間感等。

16、丟手絹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若干個小朋友席地圍坐成圓圈,另一人手拿一張手絹從小朋友的背後經過,並悄悄地丟在其中一人的背後然後跑開。

待背後有手絹的人發現後,立即拾起手絹去追趕丟手絹的人。

待丟手絹的人回到追趕之人空出的位子坐下後,追趕之人就變成了丟手絹的人,於是又開始下一輪的丟手絹了。

這個遊戲有利於孩子應變能力的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及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能力。

17、東南西北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折出來的。內側八個面上寫上一些名詞,有好有壞。讓小夥伴選個方向,說個數字,就開始來回折。

這個遊戲鍛鍊孩子的聽覺記憶及手部精細動作控制能力。

18、打彈弓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小夥伴們準備好彈弓和靶子之後可以進行比賽,猜拳決定順序之後,小朋友們輪流用彈弓打靶子,打中了記一分並可以繼續打,沒打中就讓別的小朋友打。

這個遊戲訓練孩子的視覺統合能力、本體覺、注意力穩定性。

19、打水漂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用扁性瓦片或石頭土粒,用力擦水面飛出,瓦片碰水面彈起,繼續向前飛出,再碰水面彈起,再向前飛出……像這樣反覆多次,濺起一串串漣漪,直至瓦片落入水中。誰的水漂越多,誰就贏。

這個遊戲訓練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及視覺統合能力。

20、吹泡泡

二三十年前,我們玩這些感統小遊戲……

練習吹泡泡吹的過程,孩子流口水的情況會明顯減少。

嘴巴吹泡泡時一嘟一張,可鍛鍊臉部肌肉。讓孩子的目光跟隨著泡泡移動,也可以玩打泡泡的遊戲,鍛鍊注意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