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儀式感哪家強?看看美國怎麼搞海葬

海葬最早起源於北歐海盜,船上死了人,又來不及將屍體運回陸地安葬,就會在海上舉行海葬儀式。

當時的儀式不太講究,就是找條小船載著屍體,掛上風帆,任其在大海中漂游。也有更簡陋的,屍體被縫進帆布袋裡,直接投入海中。在非常古老的習俗中,裹屍袋的最後一針要穿過死者的鼻子。

後來海葬這種形式被人們繼承和發展下來,目前的海葬分為將骨灰灑向大海和把死者屍體綁上重物,裝入棺材直接沉入海底兩種。由於艦船上一般沒有火化的條件,對後一種海葬應用最多的是各國海軍,尤其以海上大國美國搞得最有儀式感。


軍隊儀式感哪家強?看看美國怎麼搞海葬

美國海軍


美軍海葬是什麼程序?

乘風破浪的軍艦緩緩停了下來,桅杆上降下半旗,全體艦員聚集在一起凝神注視。覆蓋著旗幟的棺材躺在甲板上。一名牧師走上前去,朗讀經文並祈禱。

宗教儀式後,7名排列整齊的士兵向天空鳴放三槍,三槍過後,射擊隊的士兵仍然一動不動,被鎖定在朝天射擊的狀態。隨著槍聲,全體官兵低下頭去,默默發出祝福。

軍號響起,6-8名神情凝重的士兵抬起棺槨走向架在甲板邊緣的一個傾斜平臺上,抬棺傳統來自古羅馬儀式。他們摘下棺材上的旗幟,將棺材放進傾斜平臺,鬆開手,棺材滑入海洋。幾名士兵將旗幟摺疊後交到艦長手中,儀式結束。

這就是美國海軍海葬的基本操作流程,宗教部分一般是選擇特定於死者的宗教神職人員來做祈禱,有時如果沒有相應的牧師,可會由海軍牧師或者艦上的指揮官來執行。

葬禮上的三聲槍響,來自一種古老的迷信。曾經有人認為邪惡的靈魂會從死者的心中逃脫出來,所以鳴槍是為了趕走那些惡靈。

「三次射擊」的淵源也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歷史研究者注意到:在古羅馬的葬禮儀式中,地球被鑄造成墳墓三次,哀悼者念出死者名字三次,說出「告別」這個詞三次。


軍隊儀式感哪家強?看看美國怎麼搞海葬

鳴槍儀式

抬棺木的士兵會將國旗摺疊13次,這代表美國13個原始殖民地。折成三角形則象徵美國愛國者的三角帽。國旗摺疊後,只能看到帶有星星的藍色區域。

對於已經火化了的,帶到艦船上進行海葬的遺體,就是使用骨灰盒以與棺材相似的方式進行海葬,或者可以打開骨灰盒,將骨灰散落在風中。這種情況下,海葬前必須考慮風向以確保儀式順利進行。

還有一種情況,對於找不到遺體的戰鬥中犧牲或失蹤人員,可以舉行追悼會,通常在他們遇難的海域舉行,人們將鮮花扔向大海。

遺憾的是,海葬時有時死者的家人不能出席。執行儀式的指揮官隨後會通知死者家人海葬的時間、海葬地點的經度和緯度。


軍隊儀式感哪家強?看看美國怎麼搞海葬

拋灑骨灰


什麼人有資格獲得海葬?

二戰以來,海葬已經成為美國海軍提供給軍人及其家屬的一種福利待遇,海軍為以下人員免費提供海葬服務:

•軍隊現役服役人員

•從服役的任何單位退休的退休人員和退伍軍人

•在職人員、退休人員和退伍軍人的家屬

•美國民用海事人員

如今的海葬還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要進行一些處理,保證棺材迅速下沉,現在海葬中常見金屬棺材,一來下沉快,二來對遺體的保護也更好。

美國環境保護部門規定海葬地點最低要求是必須距離陸地3海里(5.6公里),海水深度至少600英尺(180米)。各個州執行起來更為苛刻,有的州還要辦理海葬許可證書,並有專門的人員負責監督。

歷史上一些特殊的海葬

1945年4月11日沖繩戰役中,一架日軍「神風」式自殺飛機,突破防空火炮的層層彈幕,撞向主「密蘇里號」主甲板的炮塔。好在沒有直接懟上,而是撞在甲板邊緣稍微靠下一點兒。

「神風」被攔腰折斷,裝有500磅炸彈的飛機後半段兒掉進大海,飛機上半段兒和飛行員的上半身飛出幾十米,被甩到甲板上。船員們很快控制住了飛機燃油引起的大火,卻一時不知道拿這個只剩半截身子的日軍飛行員怎麼辦。

第二天,在艦長威廉加拉漢的要求下,「密蘇里號」為這名日軍飛行員舉行了簡單的海葬儀式。他們收拾屍體,還弄來一面日本海軍軍旗裹在他的身上,投進太平洋。加拉漢艦長為此事說過一句名言:「一個死掉的日本人不再是敵人」。


軍隊儀式感哪家強?看看美國怎麼搞海葬

為石野節雄海葬

後來查明,這個駕駛零式戰機的「神風」自殺飛行員是19歲的石野節雄。58年之後的2003年,加拉漢艦長的兒子和石野節雄的遺屬在珍珠港的「密蘇里號戰列艦紀念館」見了面,雙方還舉行了紀念死者的慰靈儀式。

說起來「密蘇里」號真是一艘福艦,即使被「自殺式」襲擊命中過,1944年起參戰一年多出生入死,就沒有受過太大的戰損。還被選中舉行了標誌二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該艦也因此而聞名於世。


軍隊儀式感哪家強?看看美國怎麼搞海葬

1945年2月25日至28日,美軍「漢斯福德」號海葬硫磺島戰役中犧牲的士兵

1962年納粹前高官、屠殺猶太人的劊子手阿道夫艾希曼在以色列被處決,遺體被火化。以色列人將他的骨灰灑在地中海的國際公海水域上。這麼做的原因是以色列不想讓這樣的人埋在土裡,也不想讓世上存在一個有可能成為其他納粹朝聖之地的墳墓。

對另一個美國敵人本拉登的海葬處理也出於同樣理由,美國認為:「找到一個願意接受恐怖分子的遺骸的國家是困難的,海葬也是為了防止他的埋葬地成為恐怖分子神殿」。

因此,美國政府捨棄了伊斯蘭教習慣的土葬(屍身要朝向麥加方位),而將拉登海葬於北阿拉伯海,此舉被某些人士視為褻瀆伊斯蘭教派傳統。

海葬在民間

即便沒有戰爭等特殊需要,在可以自由選擇葬禮儀式的民間,海葬這種形式也是很受歡迎的。越來越多世界各地的人們放棄必須紮根故土的執念,更希望以自由漂泊的方式迴歸生命的本源。

我們熟知的海葬名人還有:美國大導演希區柯克,他的骨灰散落在太平洋。2012年,根據遺願,海軍為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舉行了秘密海葬。幾個月前去世的「海綿寶寶」創造者史蒂芬⋅海倫伯格的骨灰被灑在加利福尼亞海岸。


軍隊儀式感哪家強?看看美國怎麼搞海葬

希區柯克

從某種意義上看,相比讓沉重的肉身迴歸故里,入土為安,骨灰撒向大海確實顯得更輕靈自由,了無牽掛。由此想到前一陣有新聞說,有人把親人的骨灰撒到迪斯尼樂園,可見個體對於如何安置身後的歸宿,選擇還是挺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